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1)短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短期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与降低扩展边际波动来实现;长期对经济波动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增大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研究结论:虽然在短期土地资源错配能够稳定经济增长,减缓经济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会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从而降低经济的稳定性,容易引发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首次整理成功的卜凯第二次农村社会调查原始农户数据资料,本文在印证近代西北地区租佃经济整体落后的基础上,从佃农租佃原因入手分类探讨佃农租佃问题。研究表明,纯佃农与小型半自耕农租佃源自人地矛盾,是"维系生存型"租佃,租佃面积有限,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并强烈依赖农外就业维持生存;大型半自耕农因某些作物种植对土质的特定要求而租佃,是"改善生活型"租佃,需不同程度依赖雇佣劳动力,对农外就业依赖程度较轻。从租佃制度来说,西北地区分租制整体占优,但各地普及程度与佃农数量成正比,受生产责任、谈判能力、抗风险与地租敏感度以及生存压力与作物品种影响,两类佃农的租佃制度与地租负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唐模村的永佃制是优于普通租佃制的租佃制度,其运行机制:一是永佃制下主佃之间的双向永佃租佃使唐模村的租佃形式比普通租佃更加灵活,并形成低永佃租率;二是永佃制在赋予佃农佃权的前提下促进了经营地权的流转;三是双层地权的运作使地权租佃成本降低,促进了零碎地块的整合以及劳动力和地权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土地租佃是佃农生存之本,也是地主获得土地资产性收益的重要方式。欠租撤佃这项租佃习俗大量见诸民国佃约,并受到了民国民法和土地法的充分肯定。欠租是否必然导致地主撤佃、撤佃后可否追租、欠租是否可以撤永佃、不欠租时地主可否撤佃等等,在民国法律、地方佃俗和租佃实践中差异甚大,体现出了在地主撤佃权之规范上国法的审慎和佃俗的宽容。呈现在欠租与撤佃关系复杂性之背后的是业佃间的利益博弈以及业佃双方的理性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中国工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现状均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迫切需求,而工业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则是实现区域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微观基础。研究方法:在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宏观层面的背景下,本文将研究深入至企业微观层面,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各个驱动因素及其传导机理。然后选取中国工业化进程较快的两个省份(广东和江苏)作为研究区域,以1999—2009年1290家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互印证。研究结果:在所有驱动因素中,工业用地价格对集约用地促进作用最明显;中国目前处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单位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可促进企业集约用地,其中劳动投入的系数最大;外资企业相较于其他所有制企业,集约用地水平较高。研究结论:企业规模和企业距港口距离与集约用地水平呈倒U型关系;良好的地理区位、盈利水平及经济环境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与优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模型探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损失测算与优化途径选择,为加强与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数理分析与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2004年以后土地资源部门收益差距比规模配置欠优导致的配置效率损失更大;(2)部门收益差距效率损失增大导致了土地资源部门配置效率损失增大;(3)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小于东部导致了建设用地空间效率损失。研究结论:(1)通过测算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能够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途径;(2)当前提升农用地边际收益和重点提升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清至民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徽州族田也受到总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清朝时期,宗祠或公堂逐渐失去了对佃农的强势地位;族田出现双层地权分化并逐步加深,单纯的宗法土地所有制被打破。民国时期,族田地权分化更加普遍,宗族主要掌握族田的田底权,田面权则主要被佃农分割;徽州祠堂只能作为一个普通土地拥有者参与土地租佃和交易。  相似文献   

8.
张俊峰  张海鑫 《农家之友》2009,(20):122-123
本文的重点内容将是通过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是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高效发展的。用经济学中的边际理论、外部性等原理来研究经济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同时寻求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户劳动力资源不仅包括适龄段内劳动人口,还包括超年龄段但仍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对农户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户劳动人口及其就业特征的分析,研究就业结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劳动人口充分就业有利于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在不同部门就业对人均纯收入的边际贡献差异很大,家庭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面积、区位条件对人均纯收入有重大正向影响,而家庭需照料人口、主要劳动力年龄段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细碎分散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几亿农民在小块土地上投入高强度劳动,导致土地边际收益不断下降,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但是,如果规模过大会带来农业效率的损失和农地资源的浪费,只有把握了农业规模经营"度"的问题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欧美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影响土地租赁价格的资本化效应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和土地交易市场。对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维度对欧美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包括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如何影响土地租赁价格进行了文献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价格支持政策在理论上对土地租赁价格具有正向作用,但实证结果却表明,价格支持政策并不显著影响土地租赁价格。(2)农业补贴在理论上较大程度甚至完全资本化为土地租赁价格,但实证结果却表明,农业补贴的资本化效应在理论预测与经验估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业补贴的资本化效应不仅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经验估计值普遍小于理论预期值。(3)在信贷受到约束、农业经营规模较大、土地租约期限较长、采用分成制合约等情境下,农业补贴的资本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异质性。(4)挂钩补贴转变为脱钩补贴是否强化了资本化效应,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出现了完全对立的结论。(5)理论与实证分析一致地表明,农业补贴比价格支持政策具有更高的资本化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农业支持政策资本化效应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中国知网"刊载的土地科学期刊文章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土地科学发展特征。研究方法:科学计量学、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198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土地科学文献题录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刻画土地科学研究现状,梳理土地科学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研究结论:(1)土地科学影响力逐步攀升,并已形成了稳定的学者群体,新一代学者逐渐开始引领土地科学发展方向。(2)土地科学主要研究机构多为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研究活动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土地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力度持续增加,文章来源期刊多元化。(3)土地科学发展经历了土地制度探索阶段、耕地保护阶段、城镇化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和时空锥理论构成了土地科学演进的内在逻辑。(4)"人地权三位一体"理论和三维空间研究域模型及其理论构成了土地科学研究域的基础,即土地科学主要研究内容是解决在特定发展阶段,土地生产关系与土地生产力不匹配所衍生的土地利用问题,而土地政策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则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土地科学理论实践,土地科学是一门典型的"问题导向型"和"实践推动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违法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土地违法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结果:(1)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2)引入土地市场化因素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负向影响加剧,且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相反,加入土地市场化因素后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显著为正;(3)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中国需进一步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建立土地出让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抑制违法用地;创新土地出让方式,提高土地周转效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开发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导致旅游地土地资源的利用出现诸多问题;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能够持续满足旅游业发展及当地社会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公众参与是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系统科学的灰色预测理论原理对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重点通过建立GM(1,1)模型对广东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为广东省实施土地资源利用战略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市场化配置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是否对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剖析工业用地市场化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利用2008—2015年间20余万条工业用地交易数据及工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进行滞后性影响分析以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结果: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与工业结构优化度总体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分项指标结果有所差异;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引入区域虚拟变量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交叉项,验证了区域性差异的存在。研究结论:土地市场发展越完善,产业结构越高,且该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土地市场发展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度提升最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传统租佃制若干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过去认识传统乡村社会模式影响最大的为"租佃关系决定论"与"乡村和谐论"。前者强调租佃关系的作用,后者则把传统乡村看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情脉脉的大家庭。但这两种理论皆属一种理论虚构,难以考之史实。本文着重讨论前一理论。比较历史统计学的资料和计算证明:传统中国土地并不那么集中,租佃制并不那么发达;小农自由交易导致严重分化的说法不成立;历史上朝代际和朝代内土地趋向于集中的"规律"并不存在;当时的社会不公与社会危机另有原因,与租佃制关系不大;把地权问题说成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首要问题、把地权不均说成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弊病以及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的主因,从而把平均地权说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农业土地占有方式,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有官田(公田)与民田(私田)之分。明清时期国有土地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采取屯田制经营。民田的经营形式,则有自耕农经营、地主佃仆制经营、地主雇佣制经营、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农奴制经营等各种具体形式。其中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是最主要,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在封建农业土地关系上,它既继承了历代封建农业的基本制度,同时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定条件,出现了一些封建社会晚期所孕育的特征:第一、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急速发展;第二、封建宗法关系减弱;第三、永佃制盛行。永佃制是租佃形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经济所特有的弹性特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内容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HP方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通过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技术路线、构建评价指标和确定其权重,在考虑评价指标的不完全补偿性的基础上,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2)实证研究中,对芜湖市进行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的指标真实贡献率分析和指标障碍因素诊断分析,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研究结论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