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2000~2016年国内和国际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的月平均价格和海外耕地规模数据,分别建立一致门槛自回归模型、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以分析国内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并分析海外耕地投资对该联动效应的非对称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大豆、稻谷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各类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国内粮食价格对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反应更灵敏;在引入海外耕地投资的背景下,海外耕地规模对国内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积极参与海外耕地投资,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作用机制,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6类粮食品种价格方程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价格支持政策对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支持政策对政策执行地区和非执行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均能产生明显影响;粮食价格对价格政策因素反应最为灵敏,表明价格支持政策是影响粮食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在改革调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时,需持审慎态度,避免给粮食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粮食进口快速增长背景下粮食贸易格局转变视角,利用中国和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VAR-BEKK-GARCH模型剖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国内外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国内外粮食价格传递效应上存在差异,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双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国内外玉米价格间存在单向的均值效应和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波动传递效应较弱,而中国大米和小麦市场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贸易格局转变形势下,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强化,但是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可观测潜在驱动力的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研究2006年1月至2017年9月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结果发现: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实时性、周期性和负向性;其对国内冲击的响应更迅速、更剧烈,对国际冲击的响应弹性也更强。具体而言,粮食价格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响应剧烈,波动持续期较短;油料作物价格对冲击的响应最强,波动持续期最短;畜禽产品价格对冲击的响应最弱,波动持续期最长;棉、糖价格对冲击的响应和波动持续期与其他农产品相比特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本文以A股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8年的季度报表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最后实证结果的稳健性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与验证。研究结论表明:(1)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企业倾向于降低其资产负债率;(2)国有产权和银企关联能够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负面影响;(3)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资本结构的负向关系较显著;(4)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信用呈正相关关系,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农业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规模将增大,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得到调整。为此,本文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了解粮食价格波动的特征对采取相应政策稳定粮食价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ARCH、GARCH-M、TARCH和EGARCH等ARCH类模型对粮食价格的波动、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籼稻、粳稻、大豆价格没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小麦和玉米价格波动有显著的集簇性;小麦市场和玉米市场没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小麦价格波动有非对称性,即价格上涨信息引发的波动比价格下跌信息引发的波动大。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利用价格波动的集簇性对未来的价格波动进行预测;要不断完善粮食市场,引导市场参与主体理性投资;要特别关注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畜产品价格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5年1月~2015年10月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主要畜产品价格,本文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畜产品价格的冲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畜产品价格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巨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畜产品价格的冲击持续存在,是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猪肉价格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最大,其次为牛羊肉价格,鸡肉价格受冲击较小,且冲击影响在2007年前后最为严重;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对冲击的反应较相似,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对冲击的反应一致性高,但与前两者相比存在滞后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2005年之前对畜产品价格的冲击更多地表现为正向影响,之后则为负向影响;随着滞后期数增加,冲击影响逐步减弱。(2)"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所处三个时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畜产品价格具有不同程度的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时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猪肉价格冲击最大;"9·11事件"时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畜产品价格冲击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粮食价格是一个突出而又敏感的问题,粮食价格的波动受到生产、气候、社会、经济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从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两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因素.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不同因素对我国不同品种粮食价格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大豆、玉米的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国际价格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较显著;而小麦、水稻的市场价格受国家粮食价格政策的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9.
最近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公司投资产生平均意义上的负面影响。然而对于农业公司而言,中国政府长期推行稳定扶持性的农业政策可以帮助农业公司抵御风险、促进投资。本文关注长期实施的农业政策是否能够有效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业上市公司投资的负面影响。为利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本文使用2005—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样本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农业上市公司,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业上市公司投资的负面影响显著较低。而且,这种效应主要来自于投资不可逆转性较高、投资回报率较低的上市公司。研究结果对于从农业投资的视角理解中国农业政策实施效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粮食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转变,探究市场化改革下政府与市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机理,可以有效避免社会福利与效益的损失。本文基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粮食分品种月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检验,从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玉米收储政策取消对粮食价格波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对玉米价格波动的直接效应为正,政策通过提升流通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对玉米价格波动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市场化改革一方面直接加剧了价格波动,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资源配置效率平抑了价格波动。两种途径的影响程度不相同,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绝对值比为1:0.248,影响程度的差异来源于市场化改革调节流通配置效率的程度较低。因此今后市场化改革应注重调整粮食市场产业结构,在配合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同时,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以推动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利用BEKK模型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未表现出显著的协整关系,但随着粮食市场开放程度提高,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协整程度逐渐增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中国粮食市场开放强化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运用OECD组织开发的政策矩阵评估模型对美国不同的农业支持政策效应进行定量刻化 ,以确定不同农业支持政策对于生产、消费、贸易、农民收入和经济福利等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对美国小麦不同的政策措施的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农业支持政策产生明显不同的政策效应。市场价格支持对产量的增加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地区支付对农场主的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影响看 ,市场价格支持对生产、价格、贸易影响比较大 ,产生了较大的价格扭曲 ,引起社会福利损失。而地区支付则相反。比较而言 ,地区支付有更多的收入效应和更小的贸易扭曲效应 ,而市场价格支持有更明显的增产效应和更大的贸易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18年4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大豆市场政策干预对大豆国际价格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并对不同政策对大豆国际价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大豆进口存在"大国效应",大豆市场政策干预会通过影响进口量而对大豆国际价格产生影响。自2008年11月中国实行政策干预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每增加1%,大豆国际价格上升0.116%。同时,对大豆市场干预程度越强的政策,对大豆国际价格的影响就越大,临时收储政策对大豆国际价格的影响显著高于补贴政策的影响。对于一个贸易大国,农产品市场中的政策干预会通过影响贸易量而增大国际市场的波动,中国大豆市场政策干预在稳定国内大豆价格方面的作用很可能被增大的国际价格波动所抵消。因此,应重视国内市场政策干预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减少政策干预力度,同时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与世界的交集越来越多,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增强,对中国各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农业贸易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全球一体化经济增强了贸易自由化程度,使得农贸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销量提高,经济利润也随之增加,但是在现实农业贸易中,由于农业保护政策的存在,限制了进出口数量或者是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由于自身资源的特点产生了压力,而这种压力就是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本文将具体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对中国粮价波动的成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粮食生产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消费量、国际粮食价格、广义货币量和粮食库存量对粮食生产价格影响显著;粮食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净进口量对粮食零售价格影响显著。而粮价波动的经济效应:2种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粮价上涨农民得到的很少;不能确定物价与2种粮食价格是否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稳步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收入效应值得充分关注。基于199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异时DID模型、双向固定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在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土地规模经营是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作用于农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一条关键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趋于扩大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差距,但当综合考虑农民收入和收入差距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提升两者的协调效应。鉴于此,在现阶段充分肯定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增收效应的同时,应坚持价格型调控模式与收入保障型政策模式搭配使用,以促进农民增收、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产销和地域两个视角,采用非线性的MS-VAR模型和DCC-GARCH模型从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两个方面,探究了鸡蛋市场价格空间传导特征以及动态关联效应。结果表明:(1)从鸡蛋产销区视角来看,主产区和主销区鸡蛋价格互相引导,但传导存在非对称性,价格下跌市场状态下鸡蛋价格主要由主销区鸡蛋价格主导,而价格上涨市场状态下鸡蛋价格主要由主产区鸡蛋价格主导;鸡蛋产销区市场间关联程度总体相对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关联性并不稳定。(2)从不同地域视角来看,作为主产区的华北地区在不同地域间鸡蛋价格传导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中国鸡蛋市场价格波动的地域源头,作为主销区的东南地区对其他地区鸡蛋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其他地域价格主要处于从属地位;不同地域市场间关联程度具有差异性和时变性,但关联程度总体均较高,且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粮食价格波动牵涉众多主体的切身利益,价格太低导致"谷贱伤农",价格太高导致"米贵伤民"的现象。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角度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稳定政策,也可以采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政府该如何做才能增加社会福利?本文研究认为,在不考虑制度成本条件下,粮食价格稳定政策能够实现社会福利增加;但是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存在的巨额制度成本将极大改变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甚至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财政负担的加剧,只有有效降低制度成本才能实现社会福利增加;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节省大量的粮食储备及调控成本,较好弥补价格波动对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但是目标价格的厘定是否合适和价格补贴效率对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他国的就业形势,但其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农民技能较低且主要就业于非正规部门,其就业机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强烈。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延缓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国际化等途径而给农民就业带来负面冲击。本文在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总就业人口中,农民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为-0.06%,而同期城镇就业增长率为3.67%;具体就行业来说,建筑业、批发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就业机会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危机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存在2~3年的时滞效应。总体上,2007年夏季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非对称性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在外向型、内需带动型和内陆省份等不同地区,这种非对称性效应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作为中美农产品的代表,运用GARCH-M、EGARCH等模型分别对其日收盘价格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价格波动的特征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国大豆期货收益率序列存在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和明显的集聚性;两国大豆期货的价格波动对收益率的影响均不明显;美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而中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并不显著;两市场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中国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对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