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8—2014年37家农村商业银行样本的不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混合OLS、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管理层、员工、银行、非银行法人机构和政府等不同性质的股东持股比例差异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和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越容易采取激进策略,提升银行绩效,增加经营风险;员工持股数量的增加能在不增加经营风险的情况下提升银行绩效;非金融法人持股比例上升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政府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成反比。同时,股权越集中或当银行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低时,持股比例与风险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作为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对村镇银行的运行效率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899家村镇银行为研究样本,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控股模式选择及其对村镇银行发展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总体上,采用绝对控股模式的村镇银行数量较多;从主发起行性质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更倾向于采用绝对控股模式;从村镇银行规模来看,村镇银行采用绝对控股模式的比例与其规模呈倒U型关系;当跨区域设立村镇银行时,主发起行更多地选择绝对控股村镇银行。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大部分主发起行选择绝对控股村镇银行,但其发展速度要低于选择相对控股模式的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2005年12月31日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额度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占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主要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规模等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比例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姚杜莹 《南方农村》2012,28(7):70-73
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以2010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2009年1月1日前上市的公司进行了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越大、偿债能力越高、非ST公司、国有企业、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相似文献   

5.
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较大程度上肩负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成败与否的政策使命,但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多问题,其市场定位、发展理念、治理结构、经营绩效与影响因素等命题亟待有效破解。本文基于山东省部分村镇银行的调研数据,在对村镇银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并对影响绩效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经营绩效与农户贷款行为相冲突;适当提升资产负债率有助于村镇银行改善经营绩效;人才素质是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的地区,村镇银行综合经营绩效反而相对较好(差)。  相似文献   

6.
柳松  林贤明 《南方农村》2011,27(2):62-65
摘要:作为农村金融新一轮制度变迁标志的村镇银行正陷入传统农村金融中介发展的规模误区之中。本文通过考察村镇银行规模扩张的现状和剖析其中的内在动因.探讨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小型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和村镇银行的比较优势.得出村镇银行只能进行适度规模扩张的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了调整政策目标、转变经营理念及优化金融服务等转变村镇银行规模扩张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市场化进程、股权制衡、大股东控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并且研究了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股权制衡、第一大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市场化程度越高,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公司越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但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却不显著,并且由于低程度的盈余管理发挥着股东保护不足的替代作用,高市场化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的大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村镇银行面临吸储资金有限、外部环境不理想等困境,应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监管入手,解决好其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村镇银行是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而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村镇银行承担着普惠金融之责,更需突出特色、突破困境,解决好当前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村镇银行发展特点自2007年全国首批村镇银行试点以来,机构数量增长较快,覆盖率不断上升,业务规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配套支持。村镇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生力军,有效填补了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与不足,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分析研究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促进村镇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径,以期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村镇银行的发展进一步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王敏  李大兵  常锐 《农业经济》2018,(5):117-119
本文首先分析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而加入纵向一体化程度后,探究纵向一体化程度在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并以此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村镇银行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性金融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现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本文试图以江苏省某村镇银行为案例,研究其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该银行涉农贷款的规模、利率、方式以及用途。分析发现该银行能够立足当地,提供较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手段。但研究也发现,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风险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劣势。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县域金融发展滞后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助于弥补县域金融供给不足,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探寻了村镇银行在支持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金瓶颈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解决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与旺盛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资金来源不足已成为影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浙江为例,分析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民族和谐的基础是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有效消除贫困,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系统的农村金融反贫困政策框架,并用制度化的手段保障金融反贫困的推进.本文基于对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和五家渠市经济发展的实地调研,运用大量第一手数据分析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带来的东西部资本整、文化融合和体制磨合,探讨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针对民旋地区金融反贫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村镇银行的建立,有效的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但是村镇银行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立足于村镇银行本身的特点,分析村镇银行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已经有大量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本文依托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给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参照我国的实际国情,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全新角度出发来研究问题,希望可以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村镇银行是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弥补我国农村金融空白、缓解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等问题。但从孝感市几家村镇银行的调研中发现,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点单一、定位偏离、竞争力差、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村镇银行的内部完善和监管部门的外部支持,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30家村镇银行的实地调研,从村镇银行建设的"机构观"与"功能观"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机构路径下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派生的限制村镇银行发展的"三个枷锁"。在当前的机构路径中,村镇银行的设立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的信息、文化和经济特征,因而不具备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村镇银行建设应遵循"机构观"与"功能观"相融合的制度思路,将自身金融功能与农村金融需求相匹配,实现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对林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得出林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林业上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业绩呈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状态和董事会独立性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林业上市公司应引进国外资本,扩大公司规模、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科学选用独立董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是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11~201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37家食品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作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衡量指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越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越高;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高管薪酬比例、股权集中度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股权性质下,公司治理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影响有差异。在国有控股企业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正向影响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而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为负向影响;国有控股企业高管薪酬比例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影响显著,而非国有控股企业高管持股比例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