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林权抵押贷款惜贷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种针对林农小额贷款设计的新兴贷款品种,但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金融机构贷款的重心在向资产雄厚的林业企业倾斜,普通林农仍然难以享受到林权抵押贷款带来的融资便利。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指出林权抵押贷款中的事前交易成本包括获取林农信息的成本、确定林权抵押物价值的成本和讨价还价确定合同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监察成本、风险管理成本和抵押物处置成本。由于林业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流转市场等相关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以及个体林农行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存在,林权抵押贷款中存在着高额的交易成本,这导致了银行的惜贷行为。提出了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政策扶持等建议,以期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博弈模型,讨论了单期博弈下的信贷约束、在假设条件下的动态及重复博弈分析以及林权抵押改善信贷约束。首先确定信贷存在利率约束,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对林农等信贷需求者采取信贷约束措施;在动态和重复博弈中,银行和林农之间的均衡策略为合作,也即银行放贷,林农还贷;通过抵押担保模型发现,森林资源可以降低银行的预期贴现。因此,提出继续确定林权抵押政策的确切内涵、增强团体贷款能力、政府分担银行部分信贷风险等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碳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林农之间的博弈关系,结合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构建政府监管和林农行为选择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收益。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碳汇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碳汇市场体系等措施,林农会选择执行监管政策;反之,若政府不实施相关政策,加之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不够,参与森林碳汇储备意愿不强等,林农会选择不执行监管政策。因此,急需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完善碳汇林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政府监管模式,以期有效推动森林碳汇储备,从而加快森林碳汇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政府号召,大力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既拓宽了信贷资金支持"三农"经济的渠道,也为地方林农和林业经营者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有力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抵押物的特殊性及相关配套措施的不完善,林权抵押贷款仍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引入消费成本的概念,分析了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下林农沉重的采伐成本。政府与林农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如果采伐成本负担过重,无论政府的支付函数如何,林农的最优选择都是滥伐。福建省闽侯县林业局的林政执法案件统计资料及200户林农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是导致"林木滥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2×2"鹰鸽"对称博弈模型,分析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生产决策的博弈过程。源于林业经济利益的驱动,群体中的林农会通过学习、模仿逐渐改变行为策略,林农进行林业生产和非林生产的动态均衡比例取决于2种行为的收益比例。建议政府要保障林农能够及时获取采伐指标或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加快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让林农形成稳定的经济收益预期,以实现林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对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林业中间人运作成本、林农的法律意识以及来自政府的监管等因素直接影响林业中间人与林权资产评估机构诚信行为的选择,进而决定集体林权流转市场形态在初级阶段的演化方向。基于此,提出严控林业公职人员市场禁入、优化林权评估委托制度及林区普法工作、构建林权社会化服务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森林资源生产周期长,很难变现,成了一座难以开启的“绿色银行”,林木年复一年地生长,但并未给林农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林农和林业企业缺乏资金,林业产业经营受到很大制约。2008年,河南省下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让林子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为盘活森林资源,将林农手中的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资本,解决林农和林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被引入新型贷款抵押物范围,林权抵押贷款顺势而生。金融机构也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土地借贷市场中,农村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的土地借贷行为事实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农村土地银行与借地者之间借贷行为博弈模型,从而从理论上揭示他们之间在土地借贷过程中的这一博弈关系,对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在不存在制约条件下或存在制约条件下的行为、有限次与无限次重复博弈行为、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行为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博弈分析.同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对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借贷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10.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为实现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出了新的方向,也为实现国有林区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林区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国有森工企业三者的利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求得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发现无论是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还是动态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根据自身的收益预期进行投入决策。最后,针对利益博弈分析结果,给出了若干完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和林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扩大林业生产资金供给的重要工具。文章对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风险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银行和政府角度提出了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显示,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面临着林权抵押物产权风险、管理风险、流动风险、违约风险、操作风险。针对风险,银行应该坚持林权抵押贷款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并加强与政府和保险机构合作,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政府应该不断健全林权流转市场,建立多元化担保机制,完善森林保险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以政府和农民为局中人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初步分析了影响该模型的因素,据此提出了政府政策选择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某大学城征地过程为个案,从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出发,探讨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等模型分析我国土地征收的博弈模式,指出了从纳什均衡角度来优化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生态补偿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决策行为和依据以及主体间交互作用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在不同情境下影响林农和地方政府演化博弈均衡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和策略演化方向依赖于初始状态及其演化路径,并与博弈矩阵的参数有关;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可持续性;作为项目的直接实施主体,林农的积极性与响应度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构建政府主导、林农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方双龙 《南方农村》2010,26(6):73-76
文章从期望效用理论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角度,剖析农业保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博弈模型定量分析农业保险。在对农业保险进行分析时,分别对无政府介入的纯商业保险与政府介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了详细的模型定量分析,从而为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寻求抵押替代品是破解小农户贷款难题的主流做法,一些地区的反担保贷款创新实践案例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抵押担保融合视角出发,构建一个包含“抵押转化-风险控制”假说的小农户抵押担保融合贷款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3个反担保贷款案例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此揭示创新小农户抵押担保融合贷款模式的内在机理和前提条件。研究发现:第一,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的结构嵌入与关系互嵌能形成小范围的抵押物流转市场,这不仅可以使小农户的资产成功转化为银行认可的、具有担保效力的、新担保关系中的抵押物,还能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强有力的合约处置打破抵押物难以处置的局限。第二,抵押担保融合贷款模式可以通过运用多重关系和复合治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更有效地进行信息甄别和贷款监督,并保证抵押物处置威胁的可置信性。同类研究多将抵押与担保单独考虑,而本文认为,在借贷双方之间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抵押担保融合贷款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复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北省林农合作意愿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当前林农的合作意愿不强,而且,小户的合作意愿明显低于大户的合作意愿。为了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大户与小户合作意愿的差异,本研究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保障合作利润的超可加性、采取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重复博弈的形成会有助于提高林农的合作意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陕西省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发展现状,利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剖析林农参与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林农中愿意为获取科技信息而支付意愿为53.6%,说明林农对于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受访者的经济来源、生产经营、认知情况、参与行为等4个因子变量对林农的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林农愿意支付与否主要取决于其经济水平。因此,提出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平台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信息服务多样化;规范信息有效性,建立健全林业科技信息资源监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推进林业小额贷款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林业小额贷款在解决“三农”资金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障林农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出其在贷款周期短、贷款利率高,林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开发符合林业生产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林业小额贷款贴息扶持力度,明确林业小额贷款的主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的理论,采用2018年广东省477份农户入户调研的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分析农户借贷可获得性及贷款规模。研究发现:(1)贷款是否可获得是农户与银行签约时重复博弈的结果,其中社会资本影响借贷双方的信息搜寻成本;交通成本是农户与银行博弈时客观费用;金融知识、信用评级与交易频率影响农户与银行签约的贷中执行成本与贷后监督成本。(2)贷款规模是在农户贷款条件满足后,银行对借贷额度的授予分配。利息费用是贷款规模存在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人情支出是由于中国农村"人情贷"出现,而增加的额外交易费用。(3)文章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证明模型选择正确性,采用替换变量证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