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五大连池不同历史年代火山喷发后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揭示200万年以来植物和植被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史,以及正在进行的植物演化和生态演替过程。本研究为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原生演替环境下的温带大陆环境植物和植被的演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五大连池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及理论支撑。本研究以不同历史年代火山即火烧山、东焦得布山和北格拉球山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代火山熔岩流遗迹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集聚过程,并计算其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Jaccard指数、Cody指数等)。  相似文献   

2.
矿区废弃地复垦与生态环境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区废弃地分布广、污染严重,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介绍了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情况;废弃地复垦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是尾矿基质改良和植物种类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利用55个1m×1m的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达日县高寒草甸3种植被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及其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pH值和养分全量含量越低,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越高。(2)在9个样地55个1m×1m的样方中共出现10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为27种/m2,最低为4种/m2。(3)对于所有群落而言,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群落间,除矮嵩草群落外,小嵩草群落和山生柳+金露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除山生柳+金露梅群落中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外,矮嵩草群落和小嵩草群落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4)对于所有群落,土壤速效氮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速效氮含量越高,物种多样性越丰富,地上生物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围封条件下植物群落中物种变化的分布特征,有助于解释退化草地在不同围封阶段演替规律。方法 文章以温性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随机采样方法,调查群落生物量、植物物种种类、密度、盖度及高度,探讨时间尺度封育状态下的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 (1)封育措施显著增加了群落盖度,比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13.79%~114.75%,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盖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而封育措施对群落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2)封育显著增加了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禾草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较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66%~887.3%,禾草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地下生物量在监测年份下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封育措施可以提升植物多样性,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封育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但退化草地在长期围封后,应进行适度利用来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湿地植被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不同类型典型滨海湿地的环境特征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演替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动态,提出未来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的方向:滨海湿地植被演替与生态恢复、滨海湿地植被演替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石灰炉渣废弃地理化特性与植被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年份石灰炉渣废弃地理化性质及其上自然定居的微生物和植物种类的分析,阐述了废弃地理化状况不良,养分极度缺乏和毒性重金属污染是植物生长主要影响因子,针对上述问题,讨论了该类废弃地实施局部覆土和采用营养钵实生苗法,促进植物定居;利用藤本植物蔓延生长特性,对废弃地坡面进行固定;通过筛选重金属耐性植物,引种豆科植物,克服废弃地养份不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 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 退耕是一种有效地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8.
广西荔浦锰矿废弃地植被重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荔浦锰矿废弃地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了高等植物75种,隶属38个科;优势种包括板栗、老虎刺、桉树、马唐、加拿大飞蓬、山萝花、赛葵等7种植物;由于受人为干扰,整个矿区形成了7个不同植被特征的区域;通过对7个区域的植被特征分别进行分析,推测出荔浦锰矿废弃地在植被重建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认为马唐、加拿大飞蓬可作为复垦的先锋植物;板栗×老虎刺是该区较好的人工植被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选用绿色植物覆盖大地,首先应考虑与当地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相适应的植物种,如黄土高原原是森林草原区,而今大部分地方因森林破坏已尽,植被稀少,生态条件恶化,要恢复植被,直接造林有困难。根据植被草—灌—乔的演替规律,先种草本及灌木才能成功。同样,在南方红、黄壤丘陵山区,凡是森林破坏已尽的地方,植被稀少,生态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施肥措施是一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有效管理方式。文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 2014—2021年立足于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连续多年的施肥控制试验样地,设置了4个长期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Y0)、低水平有机肥处理(Y1)、中水平有机肥处理(Y2)和高水平有机肥处理(Y3),研究植物物种重要值、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并分析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相关性关系和交互作用。[结果](1)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羊草重要值呈抛物线函数变化趋势,且中度施有机肥处理下最高;有机肥添加后的群落以及优势种羊草植物特征数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逐渐减小。(2)施有机肥处理的群落高度、密度、盖度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响应比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响应比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比较明显。(3)群落功能群分类与不同施肥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禾本科、豆科和毛茛科植物的重要值在不施肥处理与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禾本科的重要值与多样性指数之间...  相似文献   

11.
矿山废弃地多为裸露岩面,需要大量的土壤用于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同时,我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巨大且逐年增多,其合理利用与管理也成为一个难题。将矿山生态恢复与农业废弃物有机结合,是寻找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新思路。本文阐述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的治理现状、农业废弃物的特点,探讨了可用于矿山生态恢复的农业废弃物的基质类型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13.
河岸植被对防治河水污染的拦截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琴 《林业经济》2012,(5):120-122
以山西沁河源头河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四种试验模式,测定30°草坡、18°草坡、乔灌草植被带、灌草植被带对研究区常用化肥尿素、硫酸钾、复合肥中NO2-、NO3-、NH4+、PO43-四种离子的拦截率。结果表明:18o草坡对不同化肥溶液中各离子的拦截作用均强于30o草坡;乔灌草搭配对各化肥溶液中NO3-、NO2-、PO43-、NH4+离子的拦截率在1m、2m、3m处均大于灌草搭配,乔灌草搭配对4种离子的拦截作用强于灌草搭配。建议河岸缓冲区设计时,结合实际条件,坡度设计越缓越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河岸植被构建时,优先考虑乔灌草植被带搭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山西矿区复垦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山西四个国有煤炭集团矿区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情况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其矸石山类型划分、生态破坏过程及治理与植被恢复的现状,客观分析了矿区复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区生态重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占红  牛莉芹  张峰 《林业经济》2012,(8):121-124,128
基于不同年份的卫星像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指数,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影响下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看,在斑块总数、斑块总周长及其所占的比例、斑块总面积及其所占的比例上,在不同时期变化幅度不大。近期耕地的斑块数最多,草地的斑块总周长及其比例最大,灌木林地的斑块总面积及其比例最大。(2)景观要素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不同年份间变化都很小。结果说明芦芽山自然保护措施得力,植被景观得到比较有效的保护。居民用地和耕地的斑块数和总面积的变化,说明人为干扰对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寒温带针叶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温带针叶林(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一种主要森林类型,是地球上第二大陆地生物群区(仅次于热带森林),不仅是全球重要的木材资源分布区,而且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过整理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球变化较为剧烈的环境背景下,认识寒温带针叶林植被的生态学效应,掌握寒温带针叶林各个时期物种变化的演替规律,进而为科学地管理我国寒温带针叶林提供合理的建议,以保证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遥感技术识别诊断黄河源区矿山开发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状况,以期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实地调研、空间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矿山露天开采,尤其是煤矿、建筑用砂采场以及煤矸石堆放是造成黄河源区重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的主要驱动因素。源区范围内60.40%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持续威胁黄河源区生态安全。(2)矿业开发主要造成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受损面积占比51.59%,严重威胁源区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3)矿业不合理开发造成黄河干支流两岸10 km范围、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生态敏感区域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受损,生态廊道效应减弱。研究结论:在查明黄河源区矿业开发现状特征基础上,识别诊断矿业开发造成源区生态受损和退化状况是维护黄河源区生态安全,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双塔库区周边的35个样方的植被进行实地调查,从植被组成、类型、盖度和生物量四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显示,区域植物种类丰富,以灌木居多,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骆驼刺(Alhagi maurorum)、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等是主要建群种;植被型组以荒漠为主,主要群系为骆驼刺荒漠群系;植被盖度属保护区内较高区域,最高的是芦苇沼泽群落,合头草荒漠群落最低;库区周边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上游来水量稳中有增,植被群落整体上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