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制造业用地集约度,分析影响制造业集约用地的因素及影响方式。研究方法:基于对顺义区制造业企业用地及主要经济指标的调查资料,结合厂商行为理论,借助因子分析法及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制造业企业的集约用地行为表现为单位面积上产值收益的增加、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或者资金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人口和劳动力、交通运输、聚集效应等影响因素对各个行业集约用地水平的作用方式及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研究结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与区位因素紧密相关,制造业的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级,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约用地途径,但由于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异,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灰色系统理论测度集约度的方法引入到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工业用地集约度测度公式,并对武汉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度的灰色测度方法可作为工业用地集约度测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研究得出:(1)工业用地具有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对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依赖性强、行业内部用地指标差异大的特点;(2)目前工业用地存在着闲置浪费、结构布局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3)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应理解为以布局合理、用地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投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4)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包括投入程度、使用强度、利用效率与利用结构和布局四个因素8个因子.通过构建一套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相比,工业用地的评价指标更能突出反映工业用地的特点,对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目的:综合评价宁波市不同行业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程度,为指导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1)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与工业行业有关;(2)工业用地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研究结论:通过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制定不同行业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用地标准,完善考核机制和土地市场机制等措施,促进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目标值法、发展趋势估计法、先进经验逼近法和特尔非法对安庆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状况对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贡献最显著,其次是用地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庆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创新土地使用机制、加强开发区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指标衔接和协调、优化用地结构能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进而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定量研究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研究表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94.6分,土地资源潜力不能满足近期土地需求;土地利用强度、地均投入产出强度以及土地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开发区存在评价边界切割宗地的现象,但对土地集约利用度影响不大;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对环境绩效敏感,其环保投资临界规模为GDP的2.38%.上述研究能够为明确界定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管理和决策水平以及开发区扩区提供科学依据及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园区用地相对集约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以5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每个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同时分析2000—2005年各个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方法: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评价方法。研究结果:东部地区开发区的集约利用程度较为明显,可以优先发展开发区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区集约利用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可以适当增加开发区的数量;对于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较低的开发区,需要进一步合理协调开发区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开发区的设立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相对优势,参照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综合考虑,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促进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研究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用地政策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空间分异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宏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得分为79.45分,全省67所高校中最高为100分、最低仅为35.68分,差异明显;不同类型高校得分也存在显著差距,部分院校特色用地安排不足;(2)中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征。城市规模等级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正相关,等级越高,集约程度越高;(3)微观尺度上,老校区集约度高于新校区;经翻修和扩建后的老校区,集约水平高于非教学用地比重大的老校区。研究结论: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建设时间、区位条件、结构布局等是影响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情况下的高校建设标准应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不同主导功能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江苏省188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基于不同主导功能的具有可比性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CRITIC组合赋权法测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并从开发区主导功能视角对比产城融合型和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构建回归模型,探讨开发区主导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不论是全部开发区还是不同主导功能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均呈现出苏南高、苏中次之、苏北最低的特点;(2)江苏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高于产城融合型开发区;(3)开发区主导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对土地利用集约度有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具有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目标分解的双重作用,保证了综合规划长期战略与日常土地管理之间目标转换。通过对加利福尼亚州《综合规划指导》的解读,对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组织、实施、评价,及其与土地分割和规划土地用途的衔接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政策实现了综合规划宏观目标与微观管理的转换,同时保证了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分割、规划土地用途之间的一致性。这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日常土地管理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及其分异特征,助推土地利用低碳减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评价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我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持续升高并呈现由单核集聚式向双核均衡式空间格局演变趋势;(2)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持续增长并呈现“点状、团状、面状”的空间格局演变趋势;(3)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高阶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产出和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强于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产权变化;(4)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不同维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局域空间格局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区连片分布、低—低集聚区分散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应依据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因地制宜调控土地利用转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县级“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三生用地"分类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而分类的关键在于科学识别及归并土地利用的各项功能。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三生用地"两级续分分类体系。研究结果:依据土地利用的产业属性、社会属性和管理属性将县域土地划分为17个类型,提出了"三生用地"的数量结构与组合结构两种分类表达范式。以南安市丰州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研究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8.94%、19.07%、77.29%,涵盖了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6种用地组合模式。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一致性且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势平坦的沿江地带,而与生态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互补性且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用地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局部集聚、全局分散"的特征。研究结论: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吻合度较高,说明所建构的分类体系与表达范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类型划分,将各省域划分为3大类8个基本类型;基于省域单元对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的利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生态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的生态效率随之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强而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研究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程度,能够确保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地提供各类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反之,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使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失衡,再加之缺乏维系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措施,会导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并最终制约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土地税收的土地利用效率计算方法,解决土地利用效率计算中指标数据多源异构的问题,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评价提供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从土地征收到土地保有全生命周期各项税收信息,叠加用地单位累计土地面积、土地等级、全环节土地税征收政策,采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基于土地税收、面向土地使用者的土地利用效率计算模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基于该方法建立了武汉市土地税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截至2013年底,共清理闲置低效用地71宗,31家企业退出土地445亩。研究结论:该计算模型可定量计算用地单位累计土地利用效率,能够为闲置低效用地的清理提供手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集约利用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多功能性评价方法,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提供支撑。研究方法: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研究结果:(1)1995—2015年唐山土地利用总功能快速提高,功能之间协调性呈减弱趋势,土地利用功能日趋多元化,重心由生活功能转变为生态功能;(2)土地生产和生活功能经历了快速提高阶段,由低度持续转变为中高度和中度持续,生态功能由缓慢退化跃入快速提升阶段,由低度持续转变为中度持续;(3)农业生产、就业支撑和生态调节功能先退化后快速提升,资源供给功能持续降低,经济发展、交通保障、社会保障等功能均呈现快速提高趋势。研究结论: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土地需求急剧增加。为了进一步控制土地利用,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但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配置效率低下、大量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经济价值日益显化,农民围绕土地权益而发生大量纷争,为了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极,建立基于国有土地发展权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少人多,在耕地日趋减少的今天,建立促进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模式十分迫切.管道灌溉系统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同时,避免传统渠道对耕地的永久占压,以江苏省丰县管道灌溉区为例,对其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管道灌溉节水效益显著,为土地开发复垦及整理项目提供了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