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复杂且脆弱的,探讨旅游对其造成的影响,评价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对保护滨海湿地意义重大.采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对以黄河三角洲湿地、长岛湿地和胶州湾湿地为代表的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长岛湿地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胶州湾湿地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当地滨海湿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滨海湿地旅游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首先明确湿地公园的概念,梳理提炼出生态分区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恢复理论、深生态学理论等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理论研究滞后,生态规划不足;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水体污染严重,环境破坏;法律体系不完善,生态保护责任难落实。针对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湿地植被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不同类型典型滨海湿地的环境特征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演替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动态,提出未来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的方向:滨海湿地植被演替与生态恢复、滨海湿地植被演替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河口滨海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口滨海湿地是指位于河流入海口的湿地,是我国湿地中的一个重要的大类,然而目前国内外还尚未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河口滨海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河口滨海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反映生态特征和功能的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5项和三级指标13项,可对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特征、生态演替阶段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作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突出强调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湿地保护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表征,也是湿地保护管理规范、有序、高效进行的基本保证。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树立法治观念,坚持底线思考,进行系统设计,倡导创新探索等,其重要任务包括: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强化规划管理,完善联动机制,实现保护与利用协调统一等。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寿光市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寿光市湿地资源包括巨淀湖、人工芦苇温地和大面积滩涂;湿地开发中存在巨淀湖生态环境退化、人工芦苇湿地的结构简单、功能发挥不充分、滩涂开发中生态意识薄弱及湿地系统的有机联系不密切等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开展巨淀潮湿地恢复工程和湿地农业生态工程、完善人工芦苇湿地系统、滩涂开发中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抓、营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3个时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和研究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特征和景砚生态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淡水河流区和滨海咸水区景观格局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人为干扰的程度的差异;闽江河口湿地受快速城市化的影响,湿地面临的保护与开发冲突矛盾日益凸现,从保护景观功能的角度,提出有别于自然保护小区的景观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思路,将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区划分为三类: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生态保护区、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全面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状况及其时空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退化的影响,为滨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河三角洲沿海5区县(无棣县、沾化区、河口区、垦利区、东营区)为研究区域,以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987—2017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从1987年的0.717下降到2017年的0.531,5个区县的评价等级在1987年为3个安全和2个预警,到2017年则变为1个预警、3个不安全和1个非常不安全。(2)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变化存在阶段性差异。生态安全状况在不同的阶段恶化程度有所差异,1997—2007年程度最强,阶段性差异与人类活动在不同时段的干扰强弱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生态安全指数下降最明显的是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的东营区,其次为与之紧临的垦利区;黄河来水量减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海水养殖等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处于不安全级别,湿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压力较大,今后的重点应是控制海水养殖面积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9.
填海造地产生的诸多生态负效应不容忽视,生态修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文章以广东省江门市香港惰性拆建物台山处置区为例,针对其大规模占用滨海湿地影响广海湾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处置区围填海平面设计生硬,围填海护岸形式单一、硬质化,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景观功能效果差等主要生态问题,提出"陆海联动、河海共治"等方案设计原则,方案设计以重建生态岸线及滨海湿地功能与景观为出发点,构建北以红树林滨海湿地典型生态系统,南以人工沙滩修复为重点的生态修复空间格局。按此方案可对该处置区进行有效生态修复、提升其景观价值,并为制定其它区域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地球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态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长期以来的缺乏重视,我国湿地出现了面积锐减、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湿地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根据十八大提出"扩大湿地面积"的战略部署,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通过对世界重要发达国家湿地保护制度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当解决湿地资源管理主体的缺位问题,设立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并保证湿地管理保护的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湿地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表现为对立.造成开发的不可持续.湿地开发中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法制缺失,如法制体系不完善、具体保护制度欠缺、监督与惩治规范疲软等.湿地保护与开发法制建设的重点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地方性法制体系、明确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完善管理协调机制、严格定位开发的路径与措施等.应建立拘束性、授权性、给付性规范类别齐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位阶完整,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开发限制、责任追究、环境公益诉讼等内容饱满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评点     
正1【关键词】新增围填海造地【概要】国务院最近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提出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立滨海湿地保护和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四个方面的要求。2018年下半年启动围填海专项督察"回头看",确保国家严控围填海的政策落到实处,坚决遏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围填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补偿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在分析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探讨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位于太湖流域水网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缘、杭州湾和钱塘江北岸,域内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通过对嘉兴市湿地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将嘉兴市湿地划分为滨海(江)湿地(滩涂)、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4种类型。探讨了目前嘉兴市湿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制约因素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国东 《水利经济》2004,22(6):23-25
从7个方面论述我国21世纪生态环境水利的建设模式,即在水利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需要;水库调度运用要优先保证生态用水;保护湿地,充分发挥其功能;完善防汛体系建设;发展抗旱农业;加强城镇生态水利建设;加大农村生态水利建设力度。提出建设生态环境水利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把湿地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紧密联系浙江实际,作出"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并明确要求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五水共治"科学理念,切实履行湿地保护管理职责,充分发挥湿地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洪蓄水等综合功能,积极  相似文献   

18.
"湿地是地球之肾"。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黑龙江省加快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在完善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发布湿地名录,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刊从第四期起已开辟"绿色龙江·大美湿地"专栏,用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黑龙江省湿地风光、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果。本期刊载黑龙江明水湿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地球之肾"。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黑龙江省加快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在完善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发布湿地名录,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刊从本期起特开辟"绿色龙江·大美湿地"专栏,用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黑龙江省湿地风光、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果。本期首刊乌裕尔河湿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湿地保护管理为例,揭示制度建设薄弱,地方政府支持不力,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等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包括制定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科学规划,沟通协调,完善联动机制,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生态保护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