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变迁,土地质量差异造成的生产差异会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造成的人力投入减少而更加显现。针对农户的市场经济行为,文章从理论及实证角度探讨农户农业劳动投入减少时农户生产决策的变化,并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该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土地资源异质性的视角分析了劳动力非农就业后在不同地势耕地的农业生产决策变化。[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明显影响了农户种植决策,在质量较高的平地上,农户的生产决策是种植机械化生产使用高的粮食作物来减少劳动力投入下降,在质量较差的山坡地上,农户的生产决策是降低对山坡地的使用强度来解决劳动力投入不足问题,具体表现方式是降低粮食种植面积以及抛荒方式来分配家庭农业劳动投入。[结论]不同地势耕地利用强度将会出现不同变化,平原以及交通便利地区,可以通过机械来替代人力投入,交通较为不发达的山区丘陵地区,需要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来解决山区丘陵地区的抛荒问题。政策支持方面,鼓励中低产田提高产品产量与提升降本技术,保障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当前国内玉米供需新形势,通过研究影响玉米供给的主要因素,探究农户种植行为改变动因,从而为保证玉米稳定供给提出建议。[方法]选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个地区1999—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Nerlove模型对东北地区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玉米市场价格对农户玉米生产决策的影响显著,玉米供给短期价格弹性较低,长期价格弹性较高,玉米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大豆市场价格、自然风险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由于收储细节不够完善、收购企业单方面标准使得临时收储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发挥作用有限。[结论]在临储取消后政府应积极搭建玉米产销协作平台,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建设,保持“价补分离”政策的稳定性,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主要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行小麦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文章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模型,以农户是否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为因变量,用反映农户户主特征和家庭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情况、区域政策支持情况的10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文化程度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5%显著水平,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具有负向影响,达到10%显著水平。[结论]农户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扩大统一供种力度、加大价格补贴,是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价格是影响农民生产决策和提高农民种粮收入的关键因素,价格支持政策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价格支持政策对种植面积影响机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政策效果评价及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理论框架的构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借助1998—2016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价格支持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价格支持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农户对价格的预期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 最低收购价政策对面积增加的政策效应强于之前实施的保护价政策,且在政策执行区预期价格提高带来的面积增加效应显著大于非执行区; 种植习惯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最大,价格因素是农户生产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价格政策可以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价格调整应该兼顾农民预期价格的变化,加快构建多元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诸如保险、直补、科研等多种措施,提高我国小麦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价格政策是影响农户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小麦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助于理顺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补贴方案,合理调控市场供求,确保口粮安全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选取小麦产量、播种面积、综合价格政策等指标,分别构建C—D函数模型,以衡量各变量对新疆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结果](1)对小麦产量有正向影响的指标按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对小麦产量具有负影响。(2)有效灌溉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小,综合价格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为019。(3)综合价格政策对新疆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小麦播种面积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供给。[结论]扩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增强价格政策调控、提升小麦有效灌溉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是提升新疆小麦供给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福建省和黑龙江省的农户调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土地租佃行为的经济计量模型,从微观层面定量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租佃行为的各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农户土地租佃行为受到户主年龄、户主是否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家庭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农户是否饲养役畜、交易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农村土地呈现集中趋势。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流动方向,探析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及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保障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1)有效的农地流转市场使土地从低效率生产者流转至高效率生产者,从高收入农户流转至收入两端的农户,并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转入户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一部分是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本的小规模农户,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资金和人力资本的大规模农户。(2)农业比较收益劣势易造成农地流转市场扭曲,改变土地流动方向,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并加剧农民收入的不平等。[结论]有效的农地流转市场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增加农户收入。然而,农业较低的比较收益及政府的过度干预易造成农地流转市场扭曲,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潜力难以发挥,增收效应减弱,农村收入差距加大。建议政府对农地流转进行有序引导,并注重劳动力市场及信贷市场的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全国4省1 039户农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在规模经营背景下影响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相关因素,进而为改进农业技术培训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文章在控制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及地区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户分为规模经营农户和普通小农户两类,构建零膨胀负二项模型解决样本数据存在的“零膨胀”问题和“过离散”问题,分析影响规模经营农户与普通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相关因素。结果 是否规模经营、家庭劳动力比例、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等家庭特征变量,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户主特征,乡镇农技员数量以及地区虚拟变量,是影响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因素。其中,规模经营农户的平均农技培训参加次数显著高于普通农户,为其1.276倍,规模经营户的农技培训参加次数发生率之比要比非规模经营户高27.6%;家庭劳动力比例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次数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户参加农技培训的可能性提高61.3%;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合作社成员参加农技培训的发生率之比要比非合作社成员低26.6%;户主年龄对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存在负向影响,户主年龄每增加1岁其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可能性就会降低1.1%;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平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的发生率之比显著提升;而乡镇农技员数量对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就地区而言,相对于黑龙江地区,四川、河南地区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结论 年龄相对较小、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更倾向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政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应当更多地向青年农民、规模经营农户倾斜,且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培训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以山东省615位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就农户对休闲农业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对休闲农业的参与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参与休闲农业意愿的因素。[结果](1)借助公共媒体、村委会及亲朋好友等信息渠道,农户对休闲农业的认知状况较为理想,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均得到了农户的较高认可; (2)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较强,有7350%的农户表示未来愿意参与或继续参与休闲农业的经营; (3)受教育程度、风险承担能力、劳动力数量、资金支持、交通区位、旅游资源、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宣传推广、前景预期、亲友的“示范作用”和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山东省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户的经营意愿,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苹果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适合苹果种植的农地规模,提高白水县果农苹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探索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丰富以果蔬为主的集约型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范围。[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对陕西省白水县230户苹果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苹果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经济分析,构建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白水县苹果种植的最适规模,分析苹果产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面积和果农参加技术培训对苹果产出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并用钱克明等对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定义进行结果验证,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结果]经过分析,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种植面积、果农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对苹果的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以农户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的劳均经营规模面积在0363~0447hm2(544~670亩)的可视为适度规模,根据钱克明等的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的计算,其函数解为550,在适度规模范围之内。即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0751~0966hm2(1127~1449亩)。目前白水县苹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资市场环境和劳动力投入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结论]建议扩大白水县户均苹果种植面积,提升土地经营效益,从而增加果农收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促进苹果种植户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从法律上规范农村地区农资市场环境; 规范农户绿色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的高效肥料; 政府引导农地的适度规模集中,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对江西省农户的调查,对当前国家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下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农户粮食生产收入预期是决定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中介变量;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调节了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粮食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负向地调节了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Tobit模型引入林权改革和市场激励变量,采用福建省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7个县1998—2015年商品林种植农户生产行为累计调研数据对林农生产投入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近期林地资金强度大于中期与早期的;户主年龄大、家庭经营模式的小农户更倾向于劳动主导型投入,而户主年龄较小、联户经营模式的大农户更倾向于资金主导型投入;林农对林地的投入行为受林权改革、市场激励等因素影响显著,表现为林权证的发放和林地流入能显著提高农户对林地劳动力、资金以及总资本的投入;木材市场价格和林地流转价格对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影响不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了农户对林地的资金投入;另外,林地流转价格对总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食用菌种植户这一参与市场流通的微观主体出发,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农户对农产品流通认知不足。具体表现为:农户食用菌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及信息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但主要市场流通渠道与获取方式仍较为传统落后,市场价格信息缺乏,对市场交易方式和链条长度认知不足,新型交易方式采用较少,流通前期管理方式粗放,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受限制。此外,本文还尝试着探讨了影响农户市场流通认知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农户村庄附近道路类型、户主文化程度对农产品市场流通认知存在重要影响,其中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对农产品市场流通认知越有限;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认知能力越强;农户村庄附近道路类型越好,农户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认知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河北省定州市、山东省寿光市和浙江省临海市51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别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安全蔬菜供给的决策机制。结果显示: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受行为意向、预期收益、政府规制、政府服务、蔬菜交易方式、户主年龄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的直接影响;而行为意向由供给目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决定;预期收益、政府规制、交易方式、户主年龄与行为意向产生交互作用影响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扩大安全蔬菜供给、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国是世界蛋鸡养殖主要国家之一,目前蛋鸡产业发展仍然呈现“小规模、大群体”局面,蛋鸡规模化发展受限。研究蛋鸡养殖户要素投入及适度规模,对于指导中小养殖户合理决策及宏观上把握蛋鸡养殖规模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5省实地调研数据,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构建最优规划模型,测算我国蛋鸡养殖适度规模。[结果]按照蛋鸡养殖劳动力投入测算的蛋鸡养殖适度存栏量平均值为2430 4万只; 按照资本投入量测算的适度存栏量平均值为2617 1万只; 按照现有养殖面积测算的蛋鸡养殖适度规模平均值为4698 1万只; 调研户实际平均存栏量为2033 8万只。[结论]按照目前农户养殖的劳动力、资本及养殖面积计算,农户养殖适度规模均大于现有养殖规模,在目前的生产要素投入下,养殖户养殖规模还有较大扩展空间; 养殖户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应该更多注重劳动力及资本投入,即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以及如何获得更多资金。同时,1万~5万只蛋鸡存栏户将占据蛋鸡养殖主要市场,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大势所趋,1万只以下存栏的中小养殖户由于资金、技术等限制将逐步退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可以掌握小麦生产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方法]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指数等指标对1978—2016年我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小麦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空间移动趋势,并且小麦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对邻近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结论]为保证我国小麦供给的安全,应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大力提升小麦耕、种、收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并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5省452户细毛羊养殖户调研数据,分析规模异质下农牧户兼业化对细毛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法]文章采用SBM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测算了农牧户细毛羊生产技术效率及不同规模下兼业化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兼业化会显著促进农牧户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且非农兼业程度越强对细毛羊生产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作用越大。(2)分规模来看,农业兼业形式对散养户、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对小规模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均不显著; 由于非农兼业形式在散养户和大规模养殖户中所带来的“劳动力流失效应”与“收入投资效应”的强度的不同,对散养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大规模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受教育程度、养殖年限、养殖方式、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均对养殖户总体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变量对养殖户总体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应全面推进细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加大细毛羊养殖技术培训的开展与推广,加强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宣传和政策引导,完善国家层面的畜牧养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菇农生产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一些菇农已经暂停或放弃生产,而其他菇农则采取了改变规模、改变品种、改善技术及与工厂化企业合作等生产调整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潜在风险。文章运用河南省泌阳、西峡两个香菇生产大县的实地调查数据,从理性预期视角探索影响专业菇农继续生产意愿的主要因素,为研究规模化农业与传统小农户家庭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结合边际效应分析,分别从成本预期、收益预期和风险预期等3个方面,探索食用菌规模化生产迅速发展背景下菇农理性预期对其继续生产意愿的影响。[结果]实证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样本菇农在规模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愿意继续进行香菇生产;菇农继续生产的总体风险预期和总体机会预期、菇农生产方式被替代预期、年参加培训次数、工厂化企业工作经历等对菇农继续生产意愿影响显著;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增加预期、产品滞销风险增加预期、继续生产的利润下降预期、文化程度、自制还是购买菌棒、年栽培棒数、贷款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结论]菇农能够相对充分地认识到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进而通过主动学习来改进现有的菇农家庭生产方式,而不是直接退出生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对以菇农为代表的专业化小农户的专项扶持,对于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内源方式、实现农户家庭生产方式的历史跃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江西省遂川县138个农户12年多投入一多产出变量的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计算了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并分析了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遂川县县城对乡村经济的辐射力度不大;农户家庭规模与户主的务农经验对家庭生产的技术效率影响显著;农户从事非农产业虽然会增加收入,但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是有效率的;农地过于细碎及林业税费的增加会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