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算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方法]采用DEA分析方法,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的原则下选取3个产出指标和7个投入指标,选取2010~2015年新疆16个市州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B2C静态评价模型研究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从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入手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结果]新疆16市州区除了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1外,其余的都未达到生产前沿面,说明新疆大部分市州农业资源配置与经营规模不适应,农业资源未到达最优配置,存在浪费现象;新疆16个市州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714,说明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状况低效。[结论]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总体效率较高,但仍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市的农业资源投入均不同程度出现冗余,其中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过剩现象较突出。同时发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对1990~2008年四川省及其21个市(州)的耕地压力进行了测算,并对压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的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4年耕地压力指数缓慢上升,1995~1999年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2000~2008年耕地压力指数波浪式上升;各市(州)间差异显著,除宜宾市和凉山州外,压力指数都在增加;多数市(州)压力等级处于明显区,耕地压力较大;耕地压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的地区。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因此,通过测度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可以为四川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基于农业发展水平等级划分标准,对四川省各市(州)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较高,其权重值为0. 493 4,产品品牌的绿色化水平权重值较低,为0. 195 8。二级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药化肥使用量偏高,森林覆盖率较低。通过对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最高为0. 610 4,巴中市指数最低为0. 197 2,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指数为0. 454 2,与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相差两个级别。此外,区域发展的集聚效应较明显,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结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中部和东部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四化"的提出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甘肃省为例,构建了包含农业投入、产出、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指标在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及区域划分。[方法]基于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确定的客观性,运用降维处理的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农业投入产出现代化、农业生活现代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3个公共因子,依据其特征根值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相关数据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现代化分项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区域分类归属。[结果]测算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甘肃省14个市/州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属为完全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和起步阶段4种区域类型。[结论]甘肃省区域间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区域自然禀赋和历史积累,要通过多种举措提升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个市,表明提高市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结论]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甘肃省市州未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直接反映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1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首先对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然后分别从总体、经济、社会、生态四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对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市州的得分,据此将其分别归分为农业经济发达区、农业经济较发达区、农业经济欠发达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相同的评价标准框架,测评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间量化差距、找准短板和借鉴经验至关重要。[方法]参照“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测评指标的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对甘肃省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总体处于转型跨越阶段和发展阶段; 省内各市州间呈不均衡发展,嘉峪关、白银2市发展情况较好,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兰州5市居中,定西、临夏、甘南、庆阳、陇南、平凉、天水7市州较滞后。[结论]与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较,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差距最大的是农业产业体系,其次是质量效益体系,而且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低严重制约经营体系现代化。未来甘肃省各市州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点是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深化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模式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需要倾斜资金着力解决广大山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高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及产业融合度,发展以科技、装备、信息等现代投入要素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对于转变农业农村生产方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基于甘肃省2019年14个市(州)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地级农业区划,是全国农业区划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四川省在1985年完成省级农业区划和县级资源调查和区划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地(市、州)级农业区划,到今年5月.全省已评审验收了4个市(乐山、内江、自贡、德阳)、两个地区(涪陵、宜宾)综合农业区划,其余地(市、州)预计今年底可基本验收结束。从已验收的地(市)级综合农业区划的情况看,一般都是在完成地(市)级部门专业区划研究的基础上,以县级农业区划的资料为基础,开展补充调查,并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研究;因此,科学性和适用性比较强,为区域开发、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是甘肃省最早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市州。从1996年秦州、麦积两区开始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来,相继有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四县区列入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最多的市州之一。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全市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现。  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效率是关乎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四川省21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解以及空间可视化分析。2010年后四川省农业生产效率有所下降,主要归因于规模效率的下降,而纯技术效率并未随着技术进步得到较大的提升。2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格局并未表现出与地形的空间耦合。四川省农业生产应当科学配置资源投入,提高农民农业管理与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贵州省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农业发展效益进行客观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结果]通过对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投入与产出、耕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各市(州)综合得分结果表明遵义市和毕节市的得分最高,分别为4456 595万和4388 418万; 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1572 071万和1621 515万。[结论]贵州省各市(州)生态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遵义市和毕节市的生态农业效益最好,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的生态农业建设相对较弱。因此,贵州省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利用先进技术、加大生态农业的投入,从各方面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福建省具有丰富的农业多样性特征和特色“农情”,为了寻找发展因素的关联和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步推进福建省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法]文章从地理学和经济学视角,构建了BPDS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及9地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从指标因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解析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分异和聚类情况,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结果](1)从发展指数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起步阶段和入初步发展阶段临界点上。9地市水平指数在0.487~0.561,其中6个地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个地市还处于起步阶段。4个准则要素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指数分异,其中投入水平要素与其他3个要素水平差距较大;(2)从区域空间看,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龙岩、泉州和莆田3个地区最低。不同空间区域环境使不同地区各有优势,在分指标间存在较大分异;(3)从水平类型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聚类情况可分实力高值区、过渡中值区和潜力低值区为3个类型。依据区位与资源特点,在实力高值区以生产加创汇的特征性农业,过渡中值区以发展服务型农业为主,潜力低值区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主。[结论]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实力因素和资源禀赋等潜力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地区分异的重要因素。同时,生产条件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现代农业的集群形成等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叠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机农业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西部贫困地区较为滞后。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旨在提高该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区域视角下的有机农业生产研究。[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4年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识别环境变量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环境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使农机、耕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同时也导致化肥投入冗余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会降低耕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使用效率,从而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导致化肥和农药投入冗余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平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所下降,纯技术效率则略有提升。基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可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双低型"等4种类型。[结论]三阶段DEA模型有效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估计的效率值更真实地反映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针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特征,应结合地方实际,通过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或改进要素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阶段SBM模型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剔除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更精准测度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为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方法]文章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结合三阶段DEA建模法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模型,利用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剔除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的基础上对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有着明显影响,在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下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农业生态效率均值皆有明显下降,因此使用三阶段SBM模型是必要的;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会增加农业生态效率冗余,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科技发展能减少农业生态效率冗余;整体来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不断改善,第三阶段中国31省市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从2008年的0.37增长到2017年的0.59,但未达到效率前沿,仍具有改进空间,其中,农业生态效率领先省(市、自治区)与落后省(市、自治区)之间差距较大,第三阶段农业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广东省比最低的西藏自治区高出0.85。[结论]为了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视科技创新作用;另一方面要多角度推动农业环境改善,促进地区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等级,并基于此进行分区评价,以期为提高山西省生态农业安全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离差最大化法对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作出动态评价,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山西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结果]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波折上升的过程,期间出现短暂下降过程,其中生态、经济系统指数值呈上升态势,而社会系统指数值呈下降趋势;吕梁市、太原市和阳泉市等3市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原因造成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级,大同市、忻州市及临汾市等3市等由于工业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级,朔州市、长治市及晋城市等3市由于农业污染治理及时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级,晋中市和运城市等2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故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安全级。[结论]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农业体系能提高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着农业生态价值被越来越多关注,探索从不同思路对其进行测算与分析,对加快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调整系数法新思路对中国农业生态价值进行试验性测算,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DEA的同比GML指数计算出2012—2018年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然后将其作为调整系数测算得到各地农业生态总价值和农业生态单位价值,并对其时空演进做了探索性分析。结果 (1)2012—2018年全国农业生态价值持续增长,特别是2016—2018年因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较快、农业生态价值有较大幅度增长;(2)农业生态总价值高水平集聚区由中东部向多个方向分化,农业生态单位价值高水平聚集区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延伸;(3)该过程主要受产值规模、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政策的综合影响。结论 要充分发挥农业绿色生产领先地区的“头雁”作用、高度重视各农业大省的“雁阵”作用,同时从绿色技术与支持政策多个层面发力,促进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有利于全面了解农业发展状况,为后期农业政策的制定、调整以及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农业TFP差异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通过对不同地区农业TFP结果进行比较,四川省农业TFP有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技术进步是影响四川省农业TFP增长的原因;(2)重庆市农业TFP也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54%; 贵州省农业TFP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 云南和广西农业TFP也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农业TFP的影响有所差异。(3)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并且不同地区农业TFP水平具有向各自稳定状态发展的可能性。[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因此,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技进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科研导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