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农村土地问题研讨会”于1988年9月20日至25日在贵州遵义举行。来自全国有关理论与政策研究部门、大专院校和农村改革试验区的60多位代表,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土地经济领域中存在的矛盾,围绕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呈现2016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研究重点,进行国内外比较,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学者都关注土地价格、土地市场与宏观经济、土地市场中参与主体行为、土地市场化进程,但关注点各有偏重。(2)国内外学者在土地制度研究方面都关注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以及土地冲突,但国内学者更注重制度设计和权利保护,而国外学者的研究更趋细化,且侧重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土地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效评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平等保护,妇女与男子土地权益平等,土地股份制,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制度安排,“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土地发展权的定义及流转问题,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权利界定、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典村"卖地"冲突、"乌坎事件"和S村征地冲突3个个案为表述对象,对当下土地冲突中公共权力失范与农民权力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农村土地资本化和市场化运作中,特定公共权力难以受到约束,这激发了农民利用集体行动、村民自治和话语表达来建构权力的冲动。当然,所谓农民权力建构实际上只是一种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支援的借力行为,表面上看具有"权力对抗"的性质,实则没有任何反体制属性,而且往往也难以取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效果。本文研究明晰了土地冲突中权力行动的一般逻辑,并为土地冲突与政治秩序之间包容性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要把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当前出现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具体原因不同,区域表现各异,但根本原因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不落实、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争要承包土地的现象,由此引发了不少土地承包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处理不好,将给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土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5.
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问题的焦点,中国历史上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争论也一直存在。本文的案例中,历史原因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模糊性引发了保护耕地"红线"与保障"民生"之间冲突,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调查研究,针对该案例所呈现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完善我国现有土地法律体系,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解决土地规划滞后问题,实施有效的法律保护;改进基层国土监察工作以及可以考虑发挥农民自律合作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农村改革的人们都会注意到两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短短几年功夫,长期困扰农村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此启动了我国波澜壮阔的全面改革开放的过程;一个是近年来广泛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这一新难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在这两个现象后面起作用的,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改革,即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土地的第一重“两权分离”,即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户家庭…  相似文献   

7.
宪政视角下中国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的理论探讨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中国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的理论根源、社会政治根源、法理根源,倡导一种较为合理的制度设计,化解现实矛盾。研究方法:从土地二元格局出发,借助现代宪政财产权理论,通过概括、分析学术界就此问题的三种看法,对有关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回归宪法确立的权利保护原则,反思现有土地制度。研究结果:土地二元结构长久以来对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落实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基本格局已不能完全适应公民财产权利保护的需要。研究结论:在新的社会变革中,政策导向或社会立法应对此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国家复兴的进程中兼顾公民的土地权利,推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总结2019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0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管理领域持续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法制建设、耕地保护转型与城乡建设用地管理等实践问题,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为研究热点;(2)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土地市场化改革、土地产权制度与农地制度变迁等;(3)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更加关注土地资源的自然与生态属性,以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转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等为研究热点;(4)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除了继续关注传统研究问题外,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理论与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结论:2020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制度创新与耕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9.
"类二元经济"的概念是一个新鲜事物,现有对它的研究很少。本文尝试利用新的视角,结合现有二元经济理论,探讨中国城市的"类二元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总结2017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7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薄弱,集中探讨了土地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研究框架以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2)土地经济研究侧重于城镇化对地价的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土地产权制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现有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等方面,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侧重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逻辑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紧紧围绕“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展开,着重从生态整理、整理监管、村庄整理、复垦质量与新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信息采集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尚显薄弱,土地科技创新有所突破。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与市场调控机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布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中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制。研究方法:部门调研、案例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通过对农民住宅拆迁补偿与宅基地置换安置,使农民获得了区位条件更好的两套以上的公寓住宅,为农民通过"房东经济"长期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与现有的土地征收一次性补偿相比有所改进。研究结论:(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配置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实现,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制约,仍然没有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2)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和机会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在项目中的价值取向和决策,而非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结果;(3)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仍需要打破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在规划控制下自愿平等地、直接地参与土地市场交易,主导土地要素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顺利进行,全国越来越多的县(市)已经完成1:1万土地利用电子数据的入库工作并开始将这些基础数据应用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等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中。此文就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累退税、土地市场与地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土地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分析累退税制度对地权配置的影响。研究方法:历史文献、逻辑推理与案例比较。研究结果:(1)人头税与土地税实际上均与土地挂钩,导致了事实上的土地累退税;(2)明朝的士人优免制度形成了制度上的土地累退税;(3)豪强与权贵具有更强的逃税和避税能力,造成了事实上的土地累退税;(4)中国近年来具有土地规模累进特征的农业补贴制度,对地权配置的影响起到了与土地累退税类似的效果;(5)具有土地累退税特征的财税制度影响了土地市场运作,促进了地权集中,导致了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研究结论:应改革具有土地规模累进特征的财政补贴政策,实现单位面积农业补贴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土地经济学中,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资本三个词被频繁使用,究竟这易替代、易混用的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现从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概念出发,分别探讨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的内涵,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出三者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出了三者之间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成果,分析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探讨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并以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运用利用等作为划分耕地等别标准,以标准粮产量为基准计算等别之间折算系数.研究结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折算体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保持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赵娅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27-32
研究目的:对中国土地市场中新兴的"限地价,竞配建"挂牌方式进行研究,并与"定配建,竞地价"招标方式相对比。研究方法:建立有限价的两阶段拍卖和封闭式拍卖模型,分析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研究结果:(1)在限制拍卖起始价的前提下,结合"溢价率超50%需上报"的规定,"限地价,竞配建"方式可有效控制地价并促进保障房的开发;(2)"限地价,竞配建"挂牌方式可通过相应的招标方式实现,但并不同于"定配建,竞地价"的招标方式。研究结论:"限地价,竞配建"挂牌方式和"定配建,竞地价"招标方式是促进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若希望落实保障房建设,挂牌方式更好;若希望降低地价,招标方式更好。  相似文献   

17.
土地文化与文化土地内涵丰富。土地文化类型多样,具多元性、技术性、实用性、美学性等特征。文化土地建设迫在眉睫,其建设遵循的是自组织系统观、多元价值观和高品位审美观,目的是体现土地的真实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否解决占补平衡问题,直接涉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土地利用的总政策。传统“等质等量”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实践中无法得到长期保证,应从农产品产出总量上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占补平衡”,认真研究和探讨实现占补平衡的新对策,加大对现有耕地的整理力度,并作为实现占补平衡的重点工作;在未利用地的开发工作中,应把水产养殖用地视为耕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研究的现状,得出我国现阶段将权属调整和规划设计相结合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基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面的实践,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四大工程,分别分析了各个工程中涉及的权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既要注重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也应重视补充耕地的后续管理工作。补充耕地的产权管理是耕地后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的产权有利于新补充耕地的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议将以土地整理方式补充的耕地交当地农民集体使用,而将通过土地开发补充的耕地集中使用,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增耕地也可用于生态移民,发挥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