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 现在上海的农业生态环境,除了发展乡村工业外源型污染以外,内源型污染也有几种。 (一)过量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上海化肥使用量从60年代平均年亩施量不足25公斤,现已超过150公斤,使用过量的化肥,对环境至少有四方面的影响。 一是对土壤的影响:过量施用化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团粒结构和土壤营养元素的平衡,造成土壤板结,报酬递减,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既是农地保护的重要承担者,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单元。文章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以期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昌吉州奇台县38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P-S-R模型对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45,农业生态环境处于一般安全的状态。[结论]农业生态环境受翻耕深度、农药使用量、森林覆盖率、化肥使用量等的影响较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据此,该文提出拓宽耕地保护范畴、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节水工程、调控水盐平衡、完善耕地保护补贴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证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化肥过量施用的影响,从地权稳定性的视角为政府部门制定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对黑龙江省1 307户农户7 044个地块的调查数据,对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过量施肥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与自有土地相比,农户在转入地块上过量施肥的概率更高;但如果农户预期未来还会继续耕种这块转入地,过量施肥的概率将下降。(2)与土地质量较好的地块相比,农户在土地质量较差的地块上过量施肥的概率将增加。(3)与坡地或者洼地相比,农户在平地上耕种时过量施肥的概率显著下降。[结论](1)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提高农户对转入地产权的安全感知。(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向土地的实际种植者倾斜,增强规模大户未来继续耕种该地块的信心。(3)政府要加强对土地质量改善项目的财政投入,促进土地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全球共识,通过对农业补贴等政策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作物保险通过改变农户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会引起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行为的调整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对福建省稻农的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现行政策性农作物保险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增加化肥的投入数量会提高其参保意愿,增加农药投入量会降低其参保意愿;相对于未参保的农户,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增加了6.21%,而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降低了1.82%。再以农户耕地规模为分类标准,对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关系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比普通农户降低了3.41%;在农药投入上,规模农户比普通农户降低了4.13%。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应针对农户"低碳型"与"高碳型"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差异化的补贴和保障方案,使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补贴和保障水平设计更精准化;应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等方式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发挥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潜在的生态环境效应;应建立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利益诱导机制,引导农户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5.
农业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各省(市、区)在农业技术采用上存在差异;要素禀赋对技术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技术选择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且相对增加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具有正效应;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投入量和化肥投入量对农业生产都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粮食播 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的对数值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证实了这8个经济变量 的对数值均为一阶单整,有共同增长的趋势。然后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验证了河南省这几个农业经 济变量均存在一阶协整。通过构建不变参数面板回归模型并进行估计,证实了3个结论:(1)粮食播种面 积与化肥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能使农业增加 值增加1.32%,化肥使用折纯量每增加1%能促使农业增加值增加0.407%。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较为显著 的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增速以及化肥使用量的增速,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分别为1.517 0和0.235 4。(2)农 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药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影响系数均在0.1以下。 (3)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均呈现出负相关,农业劳动力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系数为- 0.159 3,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系数为-0.056 1。据此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1)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证 粮食安全;(2)增施肥料,增加粮食单位产量;(3)科学使用农药,保证食品安全;(4)提高农机化水平, 促进农地流转,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种植结构调整视角的化肥减施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化肥过量使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产地环境风险的重要因素。虽然已提前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但"后零增长"时代,探寻巩固和推进化肥减施的有效对策仍是当务之急。[方法]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不同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结果]化肥用量变化与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密切相关。近年各省份化肥用量的变化趋势,也佐证了耗肥量大的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消长,是助推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减变动的重要因素。[结论]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将成为控制化肥用量的重要途径,调减非优势区作物种植面积,构建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休耕,综合运用国际农业资源和产品市场,保障短缺农产品供给等种植业结构优化措施,是推动化肥减量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同时,应注重转变传统施肥方式,推广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强化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与引导,巩固化肥"零增长"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 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2001~2014年武汉市农业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粗糙集理论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客观规律,可以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方法]运用粗糙集理论将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划分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对属性进行离散化和约简处理,析取决策规则,分析条件属性与决策属性之间的客观规律。[结果]粗糙集理论析取的隐含知识和模式,客观反映出武汉市的人均粮食产量变化与单位面积从业人口、人均用电量和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等密切相关,且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加强对化肥施用量与人均粮食产量定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文章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1)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8%。(2)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算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方法]采用DEA分析方法,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的原则下选取3个产出指标和7个投入指标,选取2010~2015年新疆16个市州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B2C静态评价模型研究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从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入手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结果]新疆16市州区除了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1外,其余的都未达到生产前沿面,说明新疆大部分市州农业资源配置与经营规模不适应,农业资源未到达最优配置,存在浪费现象;新疆16个市州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714,说明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状况低效。[结论]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总体效率较高,但仍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市的农业资源投入均不同程度出现冗余,其中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过剩现象较突出。同时发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治理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效利用洱海流域土地资源,急需探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云南省大理州39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土地转出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1)49.87%的农户愿意参与洱海流域上游的土地转出,高出全国17.8%的土地转出比例,且越年轻或越年长的农户越愿意流转土地;(2)户主的年龄、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和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3个因素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影响非常显著(P0.01)且呈正相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农户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农户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户主的年龄;(3)性别、户主学历、家庭年收入、非农业收入、务农劳动力、耕地规模和有机肥使用情况等变量对农户的土地流转。[结论]最终提出有利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农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区劳动力数量短缺、农业活动收益低下等问题,文章选择位于重庆"一圈两翼"交汇的地方武隆县,并以该县2个镇4个村部分村民为调查对象,调查统计有关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收益等微观数据。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所选取指标提取为4个主因子,在4个主因子与年人均纯收入之间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山区农业活动收入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主因子F1(经济作物所占比例、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政府补贴、培训比例、文化程度、银行是否贷款)、F3(灌溉比例、粮食单产、农作物的收购价格)、F4(务农比例、养殖业净收入)对农业收益有正向作用,且F1、F3、F4与年人均纯收入比分别为1:2.162、1:0.982、1:0.341,其中主因子F1的正向相关性最大,F3次之,F4最小;F2(耕地总面积、务工纯收入、非农比例)主因子与农业收益呈负相关,与年人均收入比为1:-0.769。研究结果解释了当地农业收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程度,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加大种植业与养殖业投入(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扩大种植、养殖大户的经营规模)、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灌溉比例、增强有关惠农政策的宣传以及增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提高农作物的收购价格、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及培训比例、在保证耕地面积不被边际化的同时,扩大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进而实现增加农民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将四川省划分为西北高原区、西南山地区、四川盆地区等3个农业经济差异区域,并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4个方面确定11个指标研究其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10~2014年3个不同区域内11个指标,分别分析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评价指标农业GDP的影响。[结果]3个区域内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与农业GDP均中度相关,并且从关联度的结果看,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的差异对农业GDP的影响差距不大;3个区域内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均与农业GDP高度相关,且对各区农业GDP的影响的差异较小;3个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GDP的影响显著。[结论]四川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厘清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对开展农药使用有效治理和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至关重要。[方法]基于已有中国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文献,利用Meta分析法,首次对实证研究结论的综合效应量进行了评估。[结果]男性性别、年龄、种植经验和家庭人口属于负向影响因素,而农药使用技能培训、农药相关知识、受教育水平、政府补贴、家庭年收入、合作社组织、零售商推荐属于正向影响因素,但种植面积的作用方向仍存在分歧。[结论]已有实证文献筛选的影响因素综合效应大多属于中相关性和弱相关性范畴,尚缺少强相关性范畴的影响因素;农药使用技能培训和农药相关知识均比受教育水平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而当前普遍实施的政府补贴措施仅属于弱相关性影响因素。评估结论对进一步明确影响因素研究方向,以及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改进的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全国农业资源利用率,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两型农业",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展开研究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产出,但在当前生态效率研究中未得到充分体现。文章通过量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利于权衡农产品供需关系,更好以农田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利为目标来开展农业生产。[方法]文章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期望产出之一,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4个农业效率研究区域。运用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良好,平均值为0.945,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影响全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土地投入、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和水资源投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与农业生态效率呈正向相关。土地、农药、劳动力、机械、水资源、化肥、农膜和能源投入、农业产值及碳排放均与之呈负向相关。其中农药投入是最为显著的抑制因子,控制农药投入是提升全国农业效率核心因素。(3)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格局是多层影响因素叠加而成,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要素消耗的过量与农业碳排放过多。[结论]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上发展较好,但各省市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仍有上升的空间。从投入产出冗余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要素消耗的过量与农业碳排放过多。在发展中着重加大区域对农业土地的开发投入、推广机械科学技术、减少化肥等污染物投入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用水技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然而,既有文献尚未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研究。基于此,以玉米生产为例,利用来自中国13个省份132个村庄的132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C—D生产模型、Porbit模型、基于异方差性的工具变量、中介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农业社会化服务、作物结构与化肥减量施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农户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过量施肥现象;(2)农业社会化服务既可以直接促进化肥减量施用,又能够通过推动作物结构趋粮化间接地降低化肥实际施用量与化肥最优偏离量;(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存在异质性,化肥实际施用量和最优偏离量越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越强。研究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推动作物结构趋粮化和降低化肥施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粮食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1985—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化,有助于总结影响粮食生产健康发展的因素指标,探究影响因素变化对该省粮食产能的影响方式。[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及影响程度,分析其影响机理,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该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粮食总产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1)化肥施用量仍是近阶段粮食增产的主要推力,但过度使用化肥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境影响,建议科学合理施肥;(2)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柴油使用量对粮食生产有重要影响,即该省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面积高,适宜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粮食生产;(3)农业劳动力比重与粮食生产呈较强负相关,建议合理规模经营,释放劳动力;(4)灌溉条件依然制约着黑龙江粮食的生产。[结论]为粮食产能健康释放,应正确引导农民使用化肥,规模化经营粮食生产,也可加强整治耕地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