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基于“双碳”现实背景,将农业碳吸收与农业碳排放同时纳入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方法]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样本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介于0.8~0.9,九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小,分区域呈现出“W”和“M”型两种时间变化态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溢出效应超出直接效应。[结论]考虑农业碳吸收属性,中国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未达到完全有效状态,仍有改进空间。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间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对区域间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阶段SBM模型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剔除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更精准测度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为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方法]文章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结合三阶段DEA建模法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模型,利用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剔除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的基础上对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有着明显影响,在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下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农业生态效率均值皆有明显下降,因此使用三阶段SBM模型是必要的;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会增加农业生态效率冗余,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科技发展能减少农业生态效率冗余;整体来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不断改善,第三阶段中国31省市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从2008年的0.37增长到2017年的0.59,但未达到效率前沿,仍具有改进空间,其中,农业生态效率领先省(市、自治区)与落后省(市、自治区)之间差距较大,第三阶段农业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广东省比最低的西藏自治区高出0.85。[结论]为了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视科技创新作用;另一方面要多角度推动农业环境改善,促进地区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稻农农药投入的影响机理,为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药减量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使稻农的亩均农药投入降低22.12%;(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农药投入位于低分位点的农户和规模户产生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参与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农药投入减量化;(4)不同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生的农药投入减量效应存在差异性。研究结论:通过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农户采取差异化的农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扩张土地规模实现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药投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营规模、地块数量和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大数据库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2017年全国8 69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经营规模、地块数量和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1)经营规模对农药使用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扩大经营规模有助于农药减量;(2)地块数量对农药使用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药的过量投入;(3)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在转入土地上的农药用量相对较大,土地转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经营规模的农药减量作用;(4)经营规模、地块数量和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结论]可以通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联耕联种模式、改善土地经营权益稳定性等措施促进农药减量。  相似文献   

5.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自然力和人类共同作用的复合系统,其自身存在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德州市2012—2016年农田开发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2—2016年,农田面积增长速度的减缓以及农药、化肥、地膜的大量使用,使得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速度缓慢。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年均增长1.176×108元,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消耗产生的服务负价值虽然有所减缓但仍占据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力低碳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应对因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通过构建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科学规划低碳农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为基础,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005~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化肥碳排放量最大,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0%;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低碳农业综合得分是2005年的1.6倍,其中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增长最快,增长2.4倍;2011年前后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明显,2011年为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转型年份。[结论]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强调在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和改变,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影响作为河南省低碳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资源投入,在今后低碳农业的发展中必须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循环和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理确定农田生态系统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和耕地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平顶山地区城郊的草莓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旅行费用法探讨了平顶山市城郊农田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的构成和特点。[结果]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城郊农田通常情况下处于潜在隐性状态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正通过农业观光、采摘等活动得到释放和显现。平顶山市郊区采摘草莓园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由草莓园经营者相较传统草莓种植模式获得的"超额收益"和采摘者付出的劳动价值以及采摘者付出的交通、时间机会成本等费用共同构成。2013~2014年平顶山市郊区采摘草莓园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大致介于26.156 25万~61.031 25万元/hm2之间,远高于平顶山市一般农田的直接生产收益,其平均值43.593 75万元/hm2可作为当前平顶山市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的参考基准。[结论]随着休闲农业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强,在城市郊区土地利用规划中,不能忽视农田生态系统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潜力的充分挖掘、实现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中化肥农药的投入、机械能源的不断消耗,农业逐步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如何实现垦区农业低碳化以契合两型社会发展的需求显得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农业生产消耗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四类碳排放源的数据,对黑龙江垦区农业2003年~2012年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农业碳排放量逐年递增,年均增速高达9.22%,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率为10.32%,并针对性提出完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改善农业种植方式和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强化农业生产能源结构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2010~2016年的全国地级市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农业生态效率,进而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实证分析了被既有文献所忽视的农旅融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剖析了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促进机制,并对其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有益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尤其当融合水平较高时,促进作用呈增强态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推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功效最大,中部地区促进作用较之于东部地区要弱,西部地区促进作用在跨越门槛值前不明显,但跨越门槛值后显著提升。在影响机制上,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要素投入均伴随融合水平的不断提升而相应减少;农药、化肥等要素投入在融合初期并未减少,但在跨越门槛值后,呈现迅速减少态势。本文为考察农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贡献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验证了融合示范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治理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效利用洱海流域土地资源,急需探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云南省大理州39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土地转出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1)49.87%的农户愿意参与洱海流域上游的土地转出,高出全国17.8%的土地转出比例,且越年轻或越年长的农户越愿意流转土地;(2)户主的年龄、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和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3个因素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影响非常显著(P0.01)且呈正相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农户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农户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户主的年龄;(3)性别、户主学历、家庭年收入、非农业收入、务农劳动力、耕地规模和有机肥使用情况等变量对农户的土地流转。[结论]最终提出有利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农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测度、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1)近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 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估算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以期为我国实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战略缓解农业用水短缺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利用标准彭曼公式估算2001—2017年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进而计算出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进一步计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结果](1)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棉籽、大豆、油菜籽、花生、大米、小麦和玉米;(2)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并且净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净进口量累计达2.216万亿m3,相当于节约了同等数量粮油生产用水量;(3)我国油料虚拟水净进口量远远高于粮食虚拟水净进口量,大豆和油菜籽是虚拟水净进口最多的油料,并且其进口市场集中度很高;(4)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由8%增至40%。[结论]虚拟水贸易大大节约了我国农业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为我国节约水资源和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分析,探讨其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提供有益借鉴。[方法]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通过引入距离分量对2006、2015年我国省际粮食虚拟水贸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评价虚拟水贸易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更加频繁,整体表现出由北向南的逆向流动格局,但输出省份的范围呈萎缩状态,部分输出区已转变为输入区,有近50%的输出省份虚拟水输出量大幅下降,虚拟水输出有进一步向黑龙江等产粮大省集中的趋势;水资源并非是影响虚拟水贸易最关键的因素,耕地资源禀赋、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虚拟水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2015年粮食虚拟水流动在国家层面上共形成276亿m3的节水量,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836 6万亿元,但虚拟水的输出使输出区水资源压力指数由0.84(假设输出区粮食虚拟水输出为0)上升到1.20,地区生产总值由42.675 9万亿元(假设用于输出的粮食虚拟水全部转变为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减少到28.597 4万亿元。[结论]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在国家尺度上有节水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对输出区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输出区存在将粮食生产用水转变为其他高收益产业用水的可能,针对以上结果提出解决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评价,了解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方法]根据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建立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模型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且耦合类型处于勉强调和协调,整体上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协调状况上相对乐观;从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两者对比关系看,除重庆市属于经济严重滞后型外,四川、云南、贵州省以及西藏自治区均属于经济极度滞后型。[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上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农业经济发展均比较滞后,我国西部地区应继续注重农业生态保护,并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效率SBM和BRT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度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省际差异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改善潜力,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我国2011~2014年各省份和四大区域(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并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东北地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天津、贵州的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和天津、宁夏的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冗余,具有较大的削减潜力;农业结构因素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贡献度最大,畜牧业比重和种植业比重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7.1%和14.4%。其次是资源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和区域因素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总体上与人均GDP、农林水财政支出比重正相关,与畜牧业比重呈v型关系,与种植业比重、农业用水强度、化肥投入强度和农村用电强度负相关。[结论]优化农牧结构、提高财政支农力度、改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削减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是改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算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方法]采用DEA分析方法,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的原则下选取3个产出指标和7个投入指标,选取2010~2015年新疆16个市州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B2C静态评价模型研究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从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入手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结果]新疆16市州区除了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1外,其余的都未达到生产前沿面,说明新疆大部分市州农业资源配置与经营规模不适应,农业资源未到达最优配置,存在浪费现象;新疆16个市州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714,说明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状况低效。[结论]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总体效率较高,但仍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市的农业资源投入均不同程度出现冗余,其中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过剩现象较突出。同时发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EBM模型、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2002—2018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畜牧业生态效率的动态演化特征,并联立STIRPAT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溢出效应。结果 (1)中国畜牧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阶梯性,逐渐形成“俱乐部收敛”式两极格局;(2)西部地区是畜牧业生态效率提高的重点区域,有加速向东部转移融合的趋势;(3)中国畜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且相对稳定的过程,地理空间格局对其影响显著,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4)财富、人口、技术等方面因素对畜牧业生态效率表现出不同的短期和长期空间溢出效应。结论 中国畜牧业要走协同发展道路,注重生态补偿与区域联动,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在各影响因素间寻找均衡点,构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竞争有度的产业生态体系,稳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以下简称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面板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国别数据切入,研究中国同RCEP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为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深入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自RCEP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平均效率为0.54;中国与RCEP国家经济规模、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和货币自由度等因素提升了进口贸易效率,人口规模和贸易自由度等因素阻碍了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从国别差异看,中国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进口贸易潜力和可拓展空间较大;从农产品分类看,4类农产品的进口贸易效率较高;总体而言,进口效率与潜力存在较大的国别异质性,增长拓展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结论 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同RCEP国家的海陆航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扩大同RCEP国家,特别是贸易效率低下而未来潜力巨大的新西兰等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