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兵团城镇化是新疆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对于制定兵团"屯城戍边"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纵向和横向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具有特殊管理体制的组织,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和作用。兵团城镇化具有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兵团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特性;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具有资源丰富和生态脆弱的双重特性;兵团城镇化动力机制具有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双重特性。兵团特色城镇化是壮大兵团屯垦戍边职工队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兵团经济实力,有利于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兵团团场承担着维稳戍边、发展经济的双重使命,是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重要载体和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较差,产业和人口聚集力弱,是兵团实现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遵循城镇建设规律,在团场特殊体制条件下建设管理城镇,把握时代特征和兵团特色,转变维稳戍边实现形式,探索创新团场城镇建设管理的实现途径,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团场城镇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团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兵团特色团场城镇化建设管理的五条途径,在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希望对实现团场城镇化,推动团场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芳 《农业经济》2012,(5):37-38
城镇具有集聚、协调和辐射带动的基本功能.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兵团作用所作的重大战略性安排.不断探索并构建兵团特色的城镇管理模式,增强屯垦戍边事业的凝聚力,对新疆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城镇化发展是实现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是新时期兵团实现"稳定器、示范区、大熔炉"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资金瓶颈效应不断凸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与金融支持研究》一书在分析兵团城镇化发展现状和制度创新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兵团建制市镇与非建制市镇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与金融支持态势,针对兵团城镇化发展中融资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兵团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城镇化的历史变迁与演进过程来看,其核心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考虑到兵团"屯垦戍边"的特殊职能,兵团城镇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因循内地城镇化建设走的老路,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条件走出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文章先着重分析了兵团城镇化功能作用、动力机制、客观环境、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特殊性和兵团屯垦戍边使命下城镇化应注意把握的八个关键点的基础上,提出与屯垦戍边使命相适应的兵团城镇化的实现路径,旨在把城镇作为屯垦戍边职责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兵团屯垦戍边能力,以便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禁止商业性禁伐,以第二产业为支撑的林业经济急需转型,而大批职工也面临转业。由于不同产业对收入的带动作用不尽相同,文章建立VAR模型,并且使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于林业三次产业对职工收入增长的带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对于增加收入作用最大的为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第三产业紧随其后,林业第二产业带动作用有限。基于研究,为了增大职工收入的上升空间,提出强化林业第一产业的核心作用是带动职工收入发展的首要因素;林业第二产业深度可持续发展是带动职工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把推进林业第三产业中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发展作为增加职工收入的重点方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天然优势,随着农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态势日益明显,农业基础条件设施逐步改善,现代农业技术和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稳步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效益逐步呈现。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河南省也迎来了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必然伴随土地的占用增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城镇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成为河南省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着重对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城镇化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加速新疆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解决产业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就需要对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1985~2021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研究表明:(1)新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相较于全国来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偏低。(2)产业结构特征从“一二三”模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最后呈现“三二一”模式,符合产业优化理论和实践,但产业结构内部仍需优化调整。(3)2010年之前,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之后转向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突出。(4)总体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根据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状况提高整体产业竞争优势,从产业视角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简介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通过推进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发挥兵团在稳定新疆、巩固新疆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兵团确立了"要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丰富屯垦戍边内容,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三化"建设既是中央对兵团的要求,是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确保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也是兵团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作为肩负着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的VAR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我国城镇化率也在持续提升并已在2011年突破了50%,然而在两者不断增长的背后却隐含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利用我国1991~2014年城镇化率和主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变量间的多项检验后,构建了VAR模型,并对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分析结果认为: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效率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城镇化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效果减缓;粮食生产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呈现先负后正的波动状态。结论:结合我国实际政策背景和理论环境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剖析,造成该结果的深层原因主要是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户籍制度、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科学技术等要素,最后分别从城镇、农业和政府3个视角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快新疆农业提质增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对现阶段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结构性错位、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手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对扩大有效供给,激发经济主体活力,增强经济长远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疆位于中国西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和门户,地缘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农业是新疆的基础和支撑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棉花、粮食、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也应看到,面对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联动日益加深、需求转型升级,新疆的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也暴露出诸多新的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新疆农业发展的背景,总结规律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供给端探索新疆农业提质增效的途径和手段,提出总体思路和合理化建议。[结果]总结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办法,提出加快产业化升级的思路,对促进新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意义重大。[结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机遇期,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新疆外向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扬中市产城融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城融合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促进产城融合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产城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概念与内涵作了界定,并从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两个维度选取了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指标,建立产城融合评价体系,并以扬中市为研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扬中市各乡镇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加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扬中市各乡镇产业与城镇发展现状基本相融,部分乡镇存在着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其中市中心所在的三茅镇达到了产城融合发展较好的水平,其它乡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以其为中心逐步递减,其次各乡镇内部均存在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将是促进扬中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疆棉花产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技术在棉花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符合农户需求的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是实现新疆棉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库车县的实地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特征的棉农对最为迫切需要的三大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当前是否务农、家庭年收入、样本村是否有农业合作社等5个变量分别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只有户主年龄在3个模型中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户主年龄是库车县棉农对农业技术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库车县农业技术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节奏的提高,都市人群越来越向往乡村的田园生活,乡村旅游产业应运而生,近几年保持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海南省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首先对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得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南的旅游人数和收入逐渐增加,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存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次,对海南省的乡村旅游开发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海南乡村旅游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开发管理不规范、缺乏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基于上述4个问题提出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坚持"四化"先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促进海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1)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在多民族文化农村区域的特殊性,对新疆特克斯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选取特克斯县3乡1镇作为样本区,将调查农户分为汉族与少数民族2个类型,提出4个假设,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因素的显著性,验证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1)不同民族文化对宅基地退出影响差异明显;(2)农户户主的家庭决策权存在惯性认识偏差;(3)农户家庭与宅基地禀赋对宅基地退出影响显著;(4)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亟需提升。研究结论:(1)重视民族文化对宅基地退出影响;(2)要促进宅基地退出农户就业和社会保障;(3)要强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宣传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