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次已超过1.2亿,同比增长12%,出境旅游继续高速发展。然而拥有出境证件的中国人仅占总人口的5%,出境旅游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已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论文主要从出境旅游发展变化趋势、出境潜力的空间分异、游客行为与消费特征、出境旅游的影响、影响居民出境行为的因素五个方面对出境旅游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利用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游客调查数据,对游客山野菜消费的行为特点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游客山野菜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野菜已经成为保护区游客旅游特色食品支出的一部分,并且食用的山野菜主要集中在秦岭地区比较丰富且较常食用的品种;游客的月收入、食用绿色食品和体验当地饮食文化的旅游动机、对旅游食品价格和餐馆卫生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山野菜可获性的认知对游客山野菜的消费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资源保护认知会降低游客的山野菜消费,但作用有限。因此,在未来自然保护资源保护和景区管理中,不仅要通过环境宣教等措施加强游客履行生态责任,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山野菜等野生资源采集和消费的监管,避免优势资源的过度采集和消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体验消费视角,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依据对重庆市497位城市游客的调查,对其到乡村旅游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意愿的因素除了游客生活形态特征外,还受到乡村旅游主题特征、乡村旅游产品及物有所值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结合游客休闲农业需求结构,构建了分析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并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对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出游前的预期、出游的实际感知和基于出游消费支出的感知价值是影响和决定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消费满意度评价整体并不高,且旅游消费满意度更偏向于质量驱动型,游客满意度进一步对游客游后的抱怨和忠诚行为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文利用旅行费用法,通过建立旅游需求曲线模型,对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的游憩价值进行研究。以随机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獐子岛人工鱼礁区休闲垂钓爱好者进行了调查,对游客的社会特征、岛上旅行花费(包含来往交通费、食宿费、游钓费、时间机会成本以及其他消费等)进行分析整合,获得了獐子岛人工鱼礁区游客的旅游需求曲线及消费者剩余,并通过相应的社会发展系数对游憩价值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的社会发展系数为0.4233,修正后的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的游憩价值为12522109.1525元/年,约为1252.21万元/年。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体育旅游游客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体育旅游动机仅次于观赏性旅游动机,成为生态体育旅游者的重要的动机之一;其次,生态体育旅游游客的体育消费意愿明显,但消费水平不高;最后,生态体育旅游游客满意度整体较高,而生态体育服务的安全指标满意度一般。因子分析相关结果显示:与游客满意度相关的4个公因子,按方差贡献率大小排序,依次为生态环境基础、生态体育旅游配套设施、生态人文条件、生态体育服务。由此提出了根据年轻客源特点,加快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流溪河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加大景区和生态体育旅游主题的宣传;完善生态体育旅游主题特色的基础设施、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丽江市旅游产业游客碳足迹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但目前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不是很高,对低碳旅游的态度与行为偏差较大。为了探寻低碳旅游这一种新的绿色旅游模式,这里以丽江市旅游产业为依托,通过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五个方面对游客在旅游中所留下的碳足迹进行分析,找出丽江发展低碳旅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低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地评价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水平,对促进水利风景区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从游客出游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方面分析了游客对水利旅游的需求,从满足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因环境破坏、民族文化蜕变、居民生计等问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下降。旅游影响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以游客视角进行探讨的文献不足。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实施主体,与旅游影响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状况关系到他们对旅游的态度与后续行为。研究游客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不仅对推动民族地区居民增收、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以桂、黔两地的3个少数民族旅游区为例,在综合调查基础上,运用SPSS19.0软件,定量研究游客在旅游环境、社会文化及经济影响上的感知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游客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普遍较强,但对3类旅游影响及旅游的正、负面影响的感知上又均存在差异,同时因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游客的感知重点也有差异。文章依此提出民族旅游地提升旅游正面影响、控制负面影响的相应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归纳总结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的模式,明确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的教育、引导、激励和强制管理方法及应用,构建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路径选择模型,并在游客森林旅游低碳化感知和行为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可以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和游客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5W 2H模型,采取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沙市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出游为该地区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与知识化特征,主要在周末或法定假日、租车或自驾车出游。说明长沙市休闲农业主要以亲友市场、私人消费为特征,消费者具有较强的求廉、求便动机。结合长沙市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条件和消费者行为特征,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出境游客“可理解错误行为”研究较少,这是一种在“无知、无奈、无意”状态下发生的行为,应该同“非道德”和“不文明”行为进行区分。旅游目的地需要重新观察和研究中国游客的特征和习惯,针对性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组织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游客教育和引导;中国游客应更加了解、尊重和遵循他国文化,提醒和约束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研究——以湖州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州乡村旅游地的游客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构成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狄盼盼 《农业经济》2023,(4):136-138
数字技术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也使乡村旅游更好顺应游客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面对游客旅游消费持续升级的时代环境,通过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旅游的动能优势,精准把握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共享优质乡村旅游资源,重塑旅游服务形态,打造“数字旅游+”新业态,构建“互补耦合”的乡村数字旅游新生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15.
旅游网络营销是旅游业与网络营销结合的产物,是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营销的重要工具和渠道。本文试图通过在旅游消费决策过程中的网络行为特征,探讨旅游网络营销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6.
消费金融产品逐渐进入大学校园,引发了各类"校园贷"事件。为了研究消费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从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态度转变、消费结构失衡和消费习惯特征,发现其中潜在的金融风险。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网贷风险意识淡薄,导致违约的原因较多。通过对大学生网贷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建议,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海量信息丰富游客的旅游选择、精准信息助力游客的旅游行为,乡村旅游行为中的信息技术痕迹越发显著,这些都为人们借助网络传播引导和引导游客的乡村旅游行为提供了有力抓手。网络的两面性使旅游网络传播对乡村旅游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基于内容生产提升乡村旅游的网络影响力、基于游客行为增强网络传播力、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促进乡村旅游的建设与传播等,在持续优化和改善旅游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改善游客的乡村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旅游业与能源消费息息相关。随着区域旅游业的日益繁荣,能源消费总量呈日渐上升趋势。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并分析了2005~2012年张家界市旅游业典型统计指标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并且比较分析了各关联度之间的大小,结论是:区域旅游业中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创汇收入、接待境外游客对能源消费具有一致、较高的解释程度。最后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提出了降低张家界市旅游业能源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乡村旅游形象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拓展农业功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合肥大圩镇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与行为意向关系概念模型,探索并验证了游客感知形象维度与结构,并深入分析各形象维度及以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对行为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从而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实现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共生提供借鉴。[结果]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包含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乡村环境与设施感知、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乡村景观与建筑感知4个维度;各维度对旅游体验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17、0.38、0.25,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17、0.25、0,对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0.15、0,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7、0.63,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为0.49。[结论]各变量影响路径系数并不相同,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维度对旅游体验、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高于其他维度,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旅游体验以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应加大重视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对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作用,注重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优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驶进快车道,已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笔者从北京市农委了解到,去年上半年,全市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户共接待游客1697.9万人次,实现收入16.4亿元。然而,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生产主体主要在乡村,消费群体主要在城市,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供需对接,成为制约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随着近两年"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这一瓶颈上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