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政策,提高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农户满意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多元有序Logistic。研究结果:农地抵押贷款额度存在小额度借贷与大额借贷并存的特点,农户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投资,但贷款期限偏短;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总体比较满意,专业大户的满意度高于普通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资金约束、改善生产状况和促进收入增长方面的作用得到农户的认可;供养比、土地面积、满足资金需要程度、缓解资金约束作用、农地评估值、利率水平、贷款手续、贷款期限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金融机构应完善贷款条款,如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期限等,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农地抵押贷款产品与服务,建立与农户高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农户满意度甚至是忠诚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因缺乏抵押物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新疆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政策环境、农村保障体系、农地流转规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依然需要在法律依据、农地登记管理、评估等环节做好政策扶持、打造服务平台、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和非试点县安乡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择政策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和主体异质性三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土地经营规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贷款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家庭农场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更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市385个农户为样本,对农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土地面积、家庭年收入、贷款利率和对政策的认知与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显著正相关;家庭人口数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呈负相关。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出台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政策认知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江苏省1315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率较欠发达地区低34.78个百分点;由于不同地区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性质不同,其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兼业程度对发达地区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面积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进农地抵押贷款试点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在发达地区应着重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在欠发达地区应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户在进行农地抵押贷款时存在丧失抵押物的可能性即失地风险,这一风险及其预期损失会影响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需求。本文利用江苏省试点区9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抵押风险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年龄、风险偏好以及农户家庭兼业程度这三个与农地抵押风险相关的变量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均具有显著影响,抵押风险是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户生产规模以及农地抵押价值对农户的农地抵押需求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推进农地抵押工作稳妥健康发展,应完善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农业保险并建立失地农民公积金等为农户提供外部风险补偿,缓解农地抵押风险。  相似文献   

7.
把集体所有权、承包使用权和土地经营权"技术分离",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产权抵押对于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重要作用在农地流转和农地金融创新中,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浙江试点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农民的融资瓶颈问题。截至2014年12月末,试点县市已达2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3.47亿元,较年初增长135%,支持农户618户。近年来,浙江农信在全国率先启动"普惠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农地抵押贷款被寄予厚望并在许多地区试点,但是,抵押农地难以处置成为困扰试点发展的瓶颈。"同心模式农地抵押贷款"利用第三方解决了抵押农地处置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原因何在?本文以抵押农地的处置市场即农地流转市场的交易特征为分析起点,结合交易嵌入的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网络特点,构建农地抵押贷款缔约条件和履约机制分析框架。以宁夏同心县样本为例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结果显示:以村内第三方组织为反担保平台是农地发挥抵押物作用的前提,降低交易成本是第三方组织促进农地抵押贷款缔约的条件;第三方组织基于熟人社会治理机制实现抵押农地的有效处置以及代理人强激励,是保证第三方组织履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释了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机理,并依据陕西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非试点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variate Probit和分组回归模型,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及农民分化、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而农地抵押贷款供给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分化、农地确权颁证均对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农民分化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调节作用显著,即金融知识对农地确权且颁证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大于对确权未颁证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我国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经营权抵押及担保权能。次年,全国范围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尽管上海并未进入全国232个试点地区,但上海市将金山区列入全市首个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下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一、上海承包地抵押贷款试点现状(一)上海承包地抵押贷款开展基础依据《上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办法》的要求,上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展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抵押品功能的视角,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模式。在当前法律环境和产权制度约束下,农地经营权可抵押性不足,出于应付政绩考核压力以及规避风险的需要,开展"间接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大部分试点地区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从江苏的实践来看,实行"直接型"模式需要试点地区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及较强的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等条件。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应该分阶段逐步推进,应鼓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类型的试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背景,开展了农地抵押融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依托其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这一核心条件,通过土地流转与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平台,完善土地流转,确权颁证等合理的制度安排,在避开与现行法律冲突的同时,在实践中,抵押物属性构建得到创新,产权中心促成产权交易市场形成,金融机构参与改革积极性大增,有融资需求的成熟农业经营主体受益颇丰,实施效果明显;但也存在全面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农业经营主体遭受信贷配给现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等问题。基于此,在对"海盐模式"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明确产权归属,完善制度安排保护、完善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地抵押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加强试点地区的工作总结,打造可推广、可复制模式6个方面,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地抵押融资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作用机理,并检验风险分担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运用PSM-DID方法、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地抵押政策可以提高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2)农地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是影响农地抵押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地抵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地抵押+第三方组织”两种风险分担机制均能有效降低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进而可以强化农地抵押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抵押政策的进一步推行需要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农地的处置风险,以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农地抵押贷款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地抵押贷款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资金不足的主要措施之一农地抵押贷款是指以农地作抵押进行融资的过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经济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农地抵押金融体制建设。德国1770年在西里西亚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随后还建立了公营的土地银行,它们主要任务是放款协助农民购买土地及作水利建设等工程费用,这种土地金融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的土地改革及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此后,农村土地金融在美国等国和地区得到普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江苏泗洪县、山东寿光市、辽宁昌图县、宁夏同心县四个国家级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县市为案例,运用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在典范模型所涉及到的范畴中,地方政府承担"拓荒成本"、"差别匹配"的农地抵押契约治理结构、受"经营权继受取得"与否直接影响的农地抵押价值、适用于"农地薄市场"的组合抵押担保方式等4个核心范畴是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关键因素。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市场的锁定状态得以解除后,政府应当在减少契约的交易费用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同时,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做法的推行,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及农业产业结构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借鉴试点地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山东枣庄是我国较早开展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其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改革尤为突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剥离农地经营权、创建担保公司等改革手段,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融资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混合治理结构带来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也渐渐显露。本文引入威廉姆森范式理论,对枣庄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的治理结构、交易性质以及交易频率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体化的治理结构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最后从一体化组织构建、行政关系、合作方式与原则以及风险防范等角度提出一体化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讲,在控制了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变量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能使农户农业收入平均提高7.99%,且该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效应;进一步从农户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角度剖析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内在根源,发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资本要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劳动力要素投入无显著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会显著提高资本要素投入和劳动力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但不会提高土地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此外,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要素投入产出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制定出提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收入主要来源、支出水平、贷款经历、社会关系、土地规模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利率水平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应该适当扩大试点的数量和规模,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而促使农户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途径,获取农业生产资金贷款。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以及赋予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本文构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非试最地区707户样本农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初步显现,并且,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具有规模偏好特征。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由于受到现阶段农地抵押法律的限制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43.24%具有名义信贷需求的农户依然无法有效表达其信贷需求,仅能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化为潜在信贷需求。修订限制农地抵押权的法律和完善农地抵押制度,将有助于改善这部分具有潜在信贷需求农户的信贷条件。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辽宁省昌图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收入效应。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如果不考虑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选择性偏差问题,则会高估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的收入效应明显,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会使其总收入和农业收入显著增加;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提高的效果大于农业收入,但差距不大。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增收作用,应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机制、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执行机制、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宣传力度、健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