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以实施"领头羊"工程为载体,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从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关键环节入手,研究推出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办法,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法治保障,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美丽。一是发挥法治前置预警作用。茅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方案之前,将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甚至矛盾纠纷先考虑到,再制定好针对性措施。二是打造乡村治理"三治"格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着力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形成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村委会落实执行、村务监  相似文献   

3.
正容县浪水镇扶冲村是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扶贫规划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在2017年以前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不过万元。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扶冲村以抓基层党建为基础,紧扣强化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县、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伍、科技特派员队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4.
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劣,关系着乡村振兴目标能否实现,也影响着乡村地区的长期发展。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推进,对于促进乡村振兴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部分地区还存着"三治"融合理念不强、"三治"融合治理行为缺失以及"三治"融合制度与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与农村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三治合一"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强调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中面临的乡村治理单一化自治组织行政化严重,乡村治理与农民矛盾日益激化等问题,应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通过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共治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从乡村振兴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发,率先在通界村试点探索"股份+善治积分"收益分配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与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行为有机结合,通过奖惩挂钩的形式激励村民自治,推动"三治融合"。2019年,街道将这一改革试点成果,在其他7个行政村全面推广,创新一村一主题,各村股东电子积分卡、积分任务、赎分机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可以优化和改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使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近十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取得明显进展、乡村治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城乡融合和协同治理趋势逐步形成。然而我国乡村治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治理主体单一和治理观念落后、集体经济支撑作用不充分、治理制度缺失和社会保障较为滞后等。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路径包括: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集体经济振兴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创新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方法,夯实乡村治理自治、德治和法治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先进村镇乡村"三治融合"治理经验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意义。依法自治,把村民自治严格纳入法治框架。强化法治,突出乡村治理的法治思维和制度性供给。弘扬德治,与自治、法治形成刚柔并进的治理格局。从河南省先进村镇乡村"三治融合"经验可以得出,党建引领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乡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物质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辽宁省海城市按照"一核两翼"总体思路,以加强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为核心,以强化村委会自治功能和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职能为两翼,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因村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应多领域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科技兴农与教育兴农,加强城乡融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用地保障与改革,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由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农业中国向现代化中国的转型时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突出存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不平衡,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与基本特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转变乡村公共产品服务模式、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等基本对策,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第一书记角度,交流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以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思考。笔者从蔡家洼村贫困实际出发,夯实党建,着眼日常,以小及大,积极维稳,扎实推进"三基"建设,着力发展红枣、光伏发电、土鸡养殖三项产业,并以此为基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描绘乡村旅游美丽蓝图。  相似文献   

13.
沈琴 《农村经济》2023,(3):87-97
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事关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倡导由政府、市场和农民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但在实践中,由于政府和市场治理的越位和错位,导致农民治理的缺位,阻碍了各主体合作态势的形成。为此,“三治融合”环境治理模式利用民主力量、强制力量和柔性力量形成合力,以农民自治为基础,以法治和德治为保障,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困境提供化解路径,也为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摸式提供了新视角。构建“三治融合”环境治理模式,需以农民参与夯实“三治融合”的自治基础;以法治建设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保障;以道德教化健全“三治融合”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罗锦镇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东部,辖1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自2001年以来,先后在星草村马鞍桥屯、高崇村高等新村屯、崇山村崇山头屯、下村村白童岩屯开展试点,选优配强理事会队伍,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生态。2019年底,"党建+乡村振兴理事会"基层民主协商治理模式已在全镇14个村  相似文献   

15.
正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坚持把建强骨干队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在选优配强带头人、打造优秀农村党支部上持续用力,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努力造就一批懂渔业、爱农村、爱村民的高素质骨干队伍。选优"头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社会结构性失衡、基层组织号召力偏弱、内部发展动力不足、民间诉求多元化凸显等困境,应通过政治引领、自治聚力、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等"五治融合"措施,加强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溧阳市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以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前提,不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着力打通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路径,力求构建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社会,为乡村善治提供"溧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在网民投票选出的十个最关心的两会热词中,"乡村振兴"位列第三。其中,乡村产业又是热之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面临哪些挑战?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深度衔接?"十四五"时期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听听政协委员们怎么说。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三支队伍"在"关于乡村振兴,您主要关注哪些方面?"这项调查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颇受网友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省南陵县澄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引导群众参与村集体管理、监督、发展、建设等全过程,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形成了生动活泼的乡村治理新局面。澄桥村的治理经验就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导、以村民自治为主力、以移风易俗为主线,构建党群携手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吉林省集安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深入探索了乡村治理体系新路径,着力将生态宜居与乡村治理有效结合,实施"积分制"助力环境整治再提升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自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取得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第一名,并被确定为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力量,夯实治理基础。集安市始终坚持突出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