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实现"治理有效"这一目标,必须认识到历史合力论对乡村"三治"聚合效应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历史合力论视阈下的"三治融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升乡村善治"三治"聚合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与农村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三治合一"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强调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中面临的乡村治理单一化自治组织行政化严重,乡村治理与农民矛盾日益激化等问题,应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通过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共治局面。  相似文献   

3.
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论述,着力夯实一个基础、推进三治融合、建好三支队伍,持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夯实一个基础,就是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实施党建民心工程、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完成换届的村基本实现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推进三治融合,就是着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完成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制修订;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村,培育"法律明白人"4.5万名;建成一批省级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家风家训新乡贤馆,树立一批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建好三支队伍,就是打造坚强有力的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队伍,加强乡村治理力量,目前3736名第一书记、1万多名科技特派员、816名乡村振兴指导员活跃在广大乡村.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应多领域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科技兴农与教育兴农,加强城乡融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用地保障与改革,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先进村镇乡村"三治融合"治理经验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意义。依法自治,把村民自治严格纳入法治框架。强化法治,突出乡村治理的法治思维和制度性供给。弘扬德治,与自治、法治形成刚柔并进的治理格局。从河南省先进村镇乡村"三治融合"经验可以得出,党建引领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乡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物质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人才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开放大学长期坚持面向乡村地区培养人才,其办学系统、教学方式、办学经验等都有助于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因此能够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上,开放大学要参与提升乡村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素质过硬的"三农"队伍、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新专业、培育"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敖翔 《农业经济》2022,(2):48-50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性跨越的新时期,乡村治理体系化的目标就是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协商民主、治理效能等的结构统一体,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强健的治理体系化之“体”来引领多元的乡村社会生活之“系”的过程,就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化的过程。体系化成为新时期乡村治理的新方向新要求,既是新时期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也打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吉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把党管农村作为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的重大原则,强化党建引领、扩大群众参与、深化三治融合,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让广大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新时代的全新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本文分析了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应对挑战中必须多策并举,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方向是前提;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是关键;以农民为中心,打造"三共"格局是核心;健全"三治"体系,注重公平正义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社会结构性失衡、基层组织号召力偏弱、内部发展动力不足、民间诉求多元化凸显等困境,应通过政治引领、自治聚力、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等"五治融合"措施,加强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国5000多年的治乱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基层治,则国家稳、百姓安;反之,就会国家动乱、民不聊生。乡村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是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压舱"工作。党的十九大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相似文献   

13.
沈琴 《农村经济》2023,(3):87-97
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事关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倡导由政府、市场和农民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但在实践中,由于政府和市场治理的越位和错位,导致农民治理的缺位,阻碍了各主体合作态势的形成。为此,“三治融合”环境治理模式利用民主力量、强制力量和柔性力量形成合力,以农民自治为基础,以法治和德治为保障,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困境提供化解路径,也为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摸式提供了新视角。构建“三治融合”环境治理模式,需以农民参与夯实“三治融合”的自治基础;以法治建设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保障;以道德教化健全“三治融合”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指出,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分别从"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乡村治,则农村稳。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广大农村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体现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必须先奠稳治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必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3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关键在于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注重民主法治,提高乡村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乡村产业融合,有力地变革着农村经济发展业态,促进"三农"、"三业"持续发展,形成了"互联网+"多种产业经济形态的高速发展格局。本文从"互联网+"与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内涵出发,明确加快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力振兴乡村经济新路径的可行性;从影响经济发展因素层面,客观地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振兴乡村经济的影响因素,明确当前"互联网+"与乡村经济发展融合现状;从产业深度融合、生产力互通互融和营销路径全网融合三个层面探索了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密切相关。需要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分析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缺乏内生动力、外在支撑薄弱等问题。结合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强化党建引领、强化“三治”融合、坚持以人为本、融入智慧管理等对策,使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能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站位新时代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乡村文明、乡村治理、乡村生活五个方面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应当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文明复兴、强化核心要素有效供给等,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和理论渊源,并且在深入阐述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历史上乡村振兴思想在新阶段的延伸,但又具有明显的历史跨越性;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村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以及历代共产党人农村发展思想的融会贯通。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体系完善,对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总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充分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创新则主要包括:对新时代城乡关系进行了科学定位,首次将"三农"工作放到优先位置,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对农村自然环境提出新要求,首次提出"三治"乡村治理思想,以及强调农民的践行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创新振兴乡村产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由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农业中国向现代化中国的转型时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突出存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不平衡,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与基本特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转变乡村公共产品服务模式、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等基本对策,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