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哈尔滨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城游憩带是近年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新现象,其以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及今后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潮流。对哈尔滨市环城游憩带范围和区位进行界定,结合实际将其空间布局划分为“一区两带”,即城市中心旅游区、近郊游憩带、远郊度假带。通过实地调查,列举哈尔滨环城游憩带的主要旅游资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哈尔滨“一区两带”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近郊游憩带和远郊度假带的旅游资源具备二级开发潜力。两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适合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结论。为今后哈尔滨环城游憩带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图们江区域开发下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发展条件与机遇、发展潜力、发展原则的分析,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探索,提出延吉市应在目前环城游憩带雏形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契机,在考虑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居民态度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循序渐近地利用本地边境优势和民族特色,充分挖掘延吉市环城游憩的需求市场潜力,进一步优化延吉市的环城游憩带,建立和完善城市旅游的空间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休闲农业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国内对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空间研究中所选取的吸引物也众说纷纭,文章立足农业资源本体的视角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成都市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和休闲农业吸引物的基本构成,并以成都市休闲农业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络维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等对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协同特征和市场发展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结果](1)成都市休闲农业在空间上趋于弱凝聚型分布,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以精品花木、伏季水果、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空间集聚程度高,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温郫都(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花木产业金三角、龙泉山伏季水果产业带(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邛崃—大邑—新津环主城平坝粮油区、锦江区、蒲江县茶叶产区等区域;(3)成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典型的"农区景区化"和"景区依托式"特征;(4)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在30~100km的环城游憩带范围,其中在30~60km以及80~100km的区域形成了密集带而在60~80km的圈层形成了衰减带,且与当地市场联系程度较高。[结论]未来,成都市应重点强化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加强休闲农业与当地客源市场的联系,优化衰减圈和远郊圈的道路交通系统和休闲服务设施体系,以推进休闲农业空间的全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几年唐山市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但目前唐山市休闲农业却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促进唐山市休闲农业优化发展,探究不断发展壮大的唐山市域范围内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及其合理性。[方法]以190个唐山市休闲农业园区为样本数据,采用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空间离散指数、回转半径法与空间分布曲线等方法,对唐山市各类型休闲农业园区距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唐山市域范围内休闲观光类园区因受自然资源约束明显,其平均城市中心距离最大,为60.454km;农事体验类园区受市场影响明显,其平均城市中心距离最小,为55.140km;各类型空间离散程度不明显。距离分布上,全市休闲农业园区在20~30km及0.6h范围内和50~70km及1.5h范围内存在两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带。[结论]唐山市域休闲农业呈明显的近城集中与远郊圈层集中分布特征,且近城园区建成时间普遍早于远郊。建议在拓展北部山区精品园区的基础上,大力逐步推动南部和滨海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进一步促进各类型旅游资源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文章以鼓浪屿为例,把SERVQUAL量表用于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使各旅游景区和政府管理部门能够更确切了解景区的发展状况和景区服务质量差距,制定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优化提升方案,为我国旅游景区更快更好走向国际化服务。[方法]综合运用旅游学、数理统计学、经济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因子分析、信度效度分析等,发现SERVQUAL量表不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具有可信性和可靠性。[结果]鼓浪屿服务质量存在很大的服务质量差距,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体验氛围;打造品牌与口碑;完善监管机制等。[结论]通过鼓浪屿景区服务差距案例分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6.
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计算五莲山休闲旅游产品生态位的重叠度,用生态位宽度概念分析休闲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宽度和五莲山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建议优化休闲旅游产品结构,扩宽休闲旅游产品生态位宽度,关注休闲旅游产品生态位变动,错位开发休闲旅游产品,重视休闲旅游产品品牌化,满足游客新需求,应对产品生态位竞争。  相似文献   

7.
[目的]把握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不仅是促进区域农产品富有竞争力的积极方法,也是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做法。[方法]文章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以区域为评价主体的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从两个层面对浙江省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进行研究。在纵向层面上,测算了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宽度,对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状态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在横向层面上,测算了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对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的合作程度进行了评价与区分。最后整合运用生态位协同、生态位扩充等理论,提出浙江省各地级市提升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发展策略。[结果]通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宽度研究发现,杭州和宁波的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较强,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103 6和0.103 2,而丽水和舟山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相对居后,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079 0和0.075 6;通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研究发现,可将全省划分为西北平原区域、东南部沿海区域和西南部山地区域等3个区域,各区域内部地级市可通过协同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结论]根据各地级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差异,应采取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协同、生态位分离的策略,从而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地理大数据视野下京津冀乡村旅游空间类型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农业多元化进程,在乡村地带出现的旅游产业空间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城市群建成区之外的乡村地带是协同发展的重要阵地,休闲旅游是其重要的产业抓手。京津冀乡村旅游类型特征和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规律和特征,这种规律和特征对指导乡村地域规划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是大数据与传统旅游地理学方法的结合,利用网络数据采集手段抓取所有乡村旅游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提取属性信息,依托统计分析工具将乡村旅游点进行聚类划分,并以空间因子解释刻画乡村旅游空间类型。[结果]通过地理空间大数据的方法对京津冀乡村旅游空间进行区划,12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剔除了平均温度、人口密度、GDP等3个指标,其余指标可划分为3个主成分。3个主成分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空间聚类与合并,可形成4类空间。[结论]乡村旅游本底条件、配套设施条件、客源吸引潜力是京津冀乡村旅游空间区划的维度,京津冀乡村旅游可划分为近郊游憩型、景区集聚型、农业休闲型、山野/原野度假型等类型。每种类型在与城市的距离、立地属性、交通条件、旅游资源、游憩机会等方面有各自特征,具有不同的集聚规律。  相似文献   

9.
旅游圈层结构理论的中心辐射理论对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郊区划分和区域资源、区位环境和生产特点为依据,可以将城郊乡村旅游划分为近郊区、中郊区和远郊区,结合旅游圈层结构理论,各圈层应结合自身特色强调开发特点:近郊区应满足大众游客需求,发展近郊区开放式游乐带;中郊区应发展特殊城郊乡村旅游精品,建造乡村休闲娱乐活动区块;远郊区应发挥远郊城乡的环境优势,提高度假区的产品层次。  相似文献   

10.
游畅 《中国土地》2023,(12):32-35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隔离带、环城绿带等规划建设经验,对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隔离带和开敞空间建设进行了理论剖析,并以湖北省武汉市三环线生态带十年来的规划建设和实施治理历程为例,提出特大城市生态隔离带要实现规划意图,关注的重点应当在空间布局、功能设置、制度保障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沿海休闲渔业进行空间布局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不同省(市、自治区)的资源禀赋,促进休闲渔业发展,优化休闲渔业的空间规划。方法 文章以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8 552个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Thiessen多边形、核密度估计法、地理探测器,多维度分析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休闲渔业空间分布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1)我国沿海11省(市、自治区)休闲渔业整体上呈现集聚型的分布形态,有显著的“两环一带”密度分布特征;旅客周转量、等级公路密度、与主城区的平均距离对休闲渔业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强。(2)休闲渔业与交通干线、景区酒店均有良好的空间耦合关系。(3)随着与市中心的距离递增,休闲渔业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规律,并在距离市中心50km处形成了休闲渔业环城游憩带;所有影响因子在进行交互后均产生了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作用。结论 在影响因素中,休闲渔业与主城区的距离、旅客周转量、旅行社接待人次数是主导因素;5A景区数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驱动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级公路密度是诱发因素;政府行为、热点事件是调节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休闲渔业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区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之一,其合理的开发与规划是其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天恒山风景区作为距哈尔滨市市区距离最近的风景区,其发展和壮大势必为哈尔滨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场所。本文以哈尔滨市天恒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案例,解析如何应用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合理的风景区规划。  相似文献   

13.
以森林旅游产品为依托的环城市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游憩地.本文分析了武汉市环城森林公园的游憩用地空间发展的阶段,从游憩功能的角度,提出构建以武汉近郊九大森林公园为节点的网状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李洪波  代燕 《水利经济》2012,30(1):63-67
从阐述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本质入手,对水利风景区名称、评价方法以及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建议:深入理解水利概念和水利风景区的含义,水利风景区资源评价必须考虑舒适性资源的特点,发挥多功能性、改变后置式开发方式,处理好水利风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化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京郊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京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和乡村民俗旅游村为研究对象,使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和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从空间分布范围、分布集中程度、分布均衡程度、密度分布特征等方面对2010—2020年京郊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其次,借助地理探测器从自然环境因素、经济产业因素和社会政治因素等3个一级影响因素,海拔高度、河流水系、气候舒适度等15个二级影响因素对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重心变化较为稳定,均位于昌平区范围内。标准差椭圆的形态变化幅度不大,椭圆方位基本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轴呈“减小—增大”的过程,短轴变化平稳。(2)京郊乡村旅游地在京郊各区内部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分布、不均衡分布特征。(3)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高密度分布区数量逐年增多并呈连片拓展,逐渐形成以昌平、怀柔为双高密度核心区,密云、延庆、大兴多个高密度连片区并存的空间格局。(4)海拔高度、旅游收入、A级旅...  相似文献   

16.
三爪仑是国家AAAA级景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示范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三爪仑景区旅游开发层次低,以湿地漂流为主的旅游产品容易受到气候的制约,漂流区周边的旅游资源未被合理开发利用.针对三爪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三条旅游产品线路—生态之旅、漂流之旅、宗教之旅,以期提升三爪仑旅游开发的层次,促进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景点自营电子商务平台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南京市景点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着知名度不高、使用频率低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景点自营电子商务平台产品单一、市场推广渠道受限。提出了景点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借助政府公信力完善信息资源体系、加强第三方平台合作、丰富平台特色产品等市场渠道拓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协同关系及其发展现状,从交通和旅游经济发展要素两个方面发现问题,并提出空间协同发展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本地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路径。[方法]文章以甘肃省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58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协同发展的意义与机理;其次从数量空间、质量空间和空间耦合协调度3个维度分析了二者的空间协同关系;最后运用ArcGIS软件从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发展要素两方面分析了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1)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数量空间关联显著,质量空间关联属于优质协调水平,空间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良好协调。(2)甘肃省14个市州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交通可达性低于A级旅游景区。(3)甘肃省旅游经济要素点整体密度值较低,南北分布差异显著。[结论](1)加快区域内游客集散中心建设。(2)在旅游资源拟合程度较好的区域发展高等级道路。(3)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和A级旅游景区拟合较好的区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