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广元市苍溪县经济情况的研究发现,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主要靠的是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对县域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展现出绿色发展的精神面貌。苍溪县土地整治措施有采用规划土地整治项目和产业园建设、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等。此外,土地整治还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保护生物景观多样性及发挥后期效益评价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并揭示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方法:基于项目过程思维,从项目投入、管理、建设和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对湖北省平原类型区13个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并从单指标层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改进后的可拓物元模型有效避免了经典关联函数的不足,较大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结果的精确度;湖北省13个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高低不一,项目之间差异较大,其中1个项目绩效水平达到优秀,3个项目绩效水平良好,4个项目绩效水平一般,5个项目绩效水平较差;影响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的主要原因是防护林网密度较低、土地利用提高率较低、粮食产能及农地年产值增量不高、土地垦殖率较低及植被覆盖降低等。研究结论:集合单指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多项目比较的评价方法可为"十三五"时期新一轮中国土地整治的政策创新和绩效改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整合现有监测措施和方法,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以规范监测环节、统一监测指标、集成监测方法,实现监测目标。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形成5个监测目标类、16个监测类型类、86个监测指标类。研究结论:研究构建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对规范中国土地整治制度体系和完善土地整治监管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土地整理经验及其对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土地整理在发展历程中重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完善的法制体系,强调规划管控,注重多方参与和基础资料建设。实践证明,德国土地整理在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议借鉴德国土地整理经验,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依靠创新机制、健全法制来推动土地整治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土地整治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益3方面选取24个因子,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提高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水平与工作成效。研究方法: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良好,能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达到了预定目标;(2)后期管护制度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限制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原因;(3)此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特征,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结论:该结果能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建议从加快农村建设的角度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并建立成果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内涵、原则及框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静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84-91
研究目的:讨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的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应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土地整治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社区相互适应性和社区的接受程度,发现已经实施的项目或将要实施的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项目建议,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性。研究结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进行项目普及、公众参与、引导利益相关者建立参与协商机制的过程。引入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可以全面评价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公众认可,突出土地整治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实现土地整治效益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对策。主要结论为:在理论方面,应充分认识乡村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维系和提升地域景观特征;加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加强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提高水土安全水平。在规划设计方面,应做好3个层次的工作:战略规划上,应在已有规定和规范的内容基础上,整合景观特征保护和提升、生态网络、水土安全和游憩网络等规划,完善和提升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上,应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在项目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大力提升土地整治在食物和能源生产、景观塑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安全和休闲游憩等方面的多功能性;项目工程设计上,应加强场地分析和生物生境修复,强化生态设计、景观持续性设计、以及乡村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在沟路林渠等景观要素上的应用。鉴于中国土地整治在生态景观建设理论认识、技术研发和推广上的艰巨性、长期性,提出了十二五...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生态环境整治是针对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区域,结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控制土壤污染,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土地整治过程也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体现在土地整治的规划与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从促进城乡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三个方面,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功能。研究方法:熵权灰靶模型。研究结果:(1)各项目区综合绩效存在一定差异,综合靶心度在0.446—0.758之间,从大到小可排序为:M3M1M6M5M7M4M2。(2)各单项绩效的靶心度分别在0.150—0.246、0.172—0.346和0.108—0.194之间。研究结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要求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公共服务、居民收入三方面的统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影响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空间优化配置绩效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现状是影响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绩效的主要因素,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民增收的绩效区域间差别不明显;城乡土地要素流动需通过土地整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诊断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建立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分析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采用IPA法分析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结果](1)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项目绩效总体水平要高于苏中地区、苏北地区。(2)农用地整治项目结果绩效水平高于过程绩效水平,后期管护、立项决策、规划设计绩效水平较低。(3)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后期管护主体明确程度、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立项决策农户意见采纳程度、立项决策征询农户意见情况、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竣工验收中农户参与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生产成本降低等。[结论]为了有效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提高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开展景观生态型农用地整治,结合农用地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规划、施工、验收4个阶段,目前项目实施中存在规划设计变更大、施工周期超期、工程质量不优、验收进度慢和后期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以从项目实施过程对已有问题进行控制,并从项目立项审查要点、规划设计审查体系、从业单位评级制度与准入机制、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监管平台、经费使用与管理体系和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高效实施的对策。研究结论: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亟待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支撑体系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资金管理是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既有利于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可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防止在土地整治项目中产生腐败现象。然而,当前地方农村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仍面临不少资金管理方面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整治项目作用的发挥。土地整治面临资金瓶颈土地整治具有投入资金占用量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保障资金的供给成为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根据余姚市开展的农  相似文献   

13.
严勰  董占杰  郑蔚 《中国土地》2023,(11):54-55
本文以生命周期评估理念为基础,尝试构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评估框架,采用指标体系、问卷调查、单项评估等方式,重点关注整治的方案、过程和成效三个阶段,将评估工作贯穿于整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内涵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分值加和法,构建了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分标准,更具有操作性。作者以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147个子项目绩效评价为例,从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产出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5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另附一票否决项作为附加指标,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绩效等级良好26个,占18%,其余为合格,无优差等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归纳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实践中的困境,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典型案例,为土地整治提供理论指引和案例参考。研究方法:田野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管理困境"和"放权忧虑"两个困境,是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2)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既包括内部的项目管理,也包括外部的项目治理,并且是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的内外有机系统;(3)案例研究表明在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两者协同作用下,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有效实施和运作。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是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的困境有效回应;(2)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表明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能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昌邑市龙池镇基于高效生态农业需求条件下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进行分析,探索高效生态农业区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模式,为科学指导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服务,为更好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实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4)更加注重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期管护的有效性,主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结论]土地整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研究成果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时空分异及地域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演化阶段及空间格局,探寻投资时空分异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进行地域分区,可以为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方向的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重心模型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演进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投资县际之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但差异仍较为明显;投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呈沿汉江流域与丹江口水库的"M"形增长带,向东南方向呈沿长江流域的"C"形增长带的发展格局;投资重心呈现明显的东南方位偏向;以投资规模为主要标准,湖北省可划分为7个投资类型区。研究结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定位以及国家政策设计是影响土地整治投资的重要因素,未来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做好区域统筹,同时各区域应结合各自整治的重点方向用好土地整治资金,优化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视野、战略路径和理性范式等方面不够完善。战略路径和理论基础直接决定土地整治的发展,分析和研究了土地整治基础理论,以指导和促进土地整治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耦合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和“结构—过程—结果”理论(SPO),探索适用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背景下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行动者网络理论、“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研究结果:(1)ANT可对主体多元且机制复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有效解析,SPO可基于过程逻辑实现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流程的合理划分,耦合两种方法可突破传统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工程属性及结果导向的局限性;(2)基于ANT与SPO理论的耦合分析结果,可构建涵盖结构支撑、过程实施及结果发挥维度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体系;(3)实证研究表明试点绩效处于良好等级,但结构支撑和过程实施维度的支撑作用仍较为薄弱,结果发挥维度的潜力有待挖掘。评价结果反映了试点在设计建设、主体参与、阶段性效益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制度建设、风貌维持等方面的问题,可为后续反馈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耦合ANT-SPO理论明确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的内涵、方法与体系,未来应从理论、技术、应用等层面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