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多样,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主要方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产业结构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决定性因子之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大连市为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原因为:①第三产业本身的服务业性质即直接提高了人居环境;②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间接改善人居环境;③第三产业本身污染小,对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小;据此提出了大连市今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人居环境的发展,形成第三产业与人居环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和限制性是决定人口分布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采用RS和GIS技术构建地理空间评估系统,从中观尺度和自然适宜性角度来研究四川省21个市州的人居环境的总体状况,并对其进行分区评价,从而揭示人居环境演化特征与结果。  相似文献   

3.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和实现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相匹配的现实需求,研究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法,并选择西藏自治区开展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传统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够简化、指标集成方法缺乏科学逻辑、数据精度不高、评价结果与规划编制缺乏有机衔接等问题;(2)改进形成了新的评价方法,选取了海拔、坡度、温度等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根据影响因子间的内在逻辑确定了指标集成方法;(3)案例研究验证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证实了因地制宜选择特色指标和阈值、采用高质量数据的必要性。研究结论:科学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有助于识别人地矛盾、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当被纳入"双评价"体系。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改进和完善不同空间尺度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连市化工园区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结合大连市化工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居安全的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控制模式,即"一种思维(社会化综合治理思维)、一套理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和生产安全管控模式)和多项举措(化工园区安全管控新措施)的1+1+N模式",并提出了确保安全管控模式顺利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建立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演变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分别从不同功能区和各区层面,对其人居环境空间格局进行评价,探析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三生”空间系统与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关联性,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各区为研究单元,并基于GIS10.2平台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 (1)各区域三生空间变化趋势: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等城市功能区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且呈快速下降趋势,生产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房山区等城市拓展区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大兴区和顺义区耕地面积有所增加。(2)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城市功能区>生态涵养区>功能拓展区。其中生产发展空间的高值区集中在生态涵养区;社会保障空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城市功能区对其具有明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生态环境空间的高值区则集中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涵养区。结论 2011—2021年北京乡村人居环境容量先表现为逐步变大的趋势,后表现为乡村人居环境容量下降趋势。生产和生态空间以生态涵养区为主,生活空间中距离城市功能区较近的区域,依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使得其社会保障空间明显高于远离功能区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宜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建立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96~2004年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问题,展开乡村人居环境的评价工作,并且提出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策略,为人们理解和认识乡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当前全国大力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背景下,对乡村人居环境展开研究,可以大幅度的了解肃南县乡村人居环境的具体特征以及其大概的分布特征,因而发现肃南县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存在哪些建设和发展上的矛盾。基于2019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统计年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明花乡、马蹄乡、大河乡三个地区作为研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条件、生态环境、制度文化五个方面对肃南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且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运用泰尔系数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区域差异和地区内部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对已选三个研究区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排名,研究结论得出肃南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较好,但是在区域内部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不足,并提出若干建议和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川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居住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提出了26个单项指标,在区县层面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居住建设和社会经济因素得分较低,生态环境因素得分较高。评价结论可以为四川秦巴山区后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乡村人居环境五大子系统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解析其时空演变分异特征,以制定有效提升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方法 文章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1)2006—2020年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但在东西方向,呈现出由东、西部水平相当,到西部高于东部,再到东部逐渐又高于西部的交替演变发展特征;而在南北方向,呈现出由“南高北低”向“北高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2)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自然系统质量整体稳定发展,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人类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明显,呈现由“南高北低”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社会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出“西部降低,东部提高,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演变发展特征;居住系统质量整体提升巨大,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相对均衡”的演变发展特征;支撑系统质量整体提升较大,呈现“相对均衡”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结论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演变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应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措施,以有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发展,城市重心以及内部空间结构不断的发生变化与调整。本文运用重心转移、区位商以及实证的数学方法,研究大连市城市重心转移与大连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大连市人口重心与人口空间趋于郊区化,产业重心与产业空间中二产趋向城市近郊区与远郊的发展方向,第三产业则在市区中心集聚发展,居住重心与居住空间在原有市区发展的基础上同样也趋于郊区化。  相似文献   

11.
Landscape assessment methods have traditionally valued the landscape through a panel of experts with little or no participation of the population. However,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ELC), the perception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opulation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In this regard,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model able to evaluate and integrate both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landscape factors into a new concept: the Preservability. This model, as well as selecting and classifying the landscape attributes according to the bio-ge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study area i.e., Ricote Valley (Region of Murcia, Spain), includes two online surveys: one to assess the populatiońs landscape preferences and the other to obtain the specific weight of eac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landscape factor from a panel of experts. These landscape factor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a GIS. To obtain the best model, the Preservability was assessed from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objective, objective-weighted and weighted. The final results demonstrate how the Preservability weighted method returns different thresholds appropriate to the landscape attributes, the population’s perceptual preference and the protected areas. The different thresholds allows for priority areas to be identified for protection, as well as the adoption of appropriat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landscapes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state and uniquenes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为背景,围绕渔港的前期规划、投融资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发展战略等内容,展开对大连市渔港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如何结合大连市的优势,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升级为契机,制定适合大连市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渔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与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通过相关协调发展指标量化评价了长株潭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难点和瓶颈,由此提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进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核心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衡量标准和检验机制,而导致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耕地质量检验机制已成为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以广东省粤北山地丘陵区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区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针对两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在两标准耕作制度指标区内建立了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单位标准粮之间的函数模型,并以此为测算依据,换算了相同或不同标准耕作制度指标区的耕地占补平衡比例系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大连市2002年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大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建设用地的肆意扩张,缓解经济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为政府部门的前期规划工作提供更合理的借鉴。为此以大连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将地理加权回归的思想融入到元胞自动机中,实现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模拟,并与二次logistic回归模型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格局与影响因素建模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在空间结构上不是单一趋势分布的,体现着空间不稳定性。将地理加权回归和元胞自动机的结合,不仅体现了空间分异特征,而且模拟精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并亟待开展.基于RS和GIS技术,充分运用RS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和GIS技术在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建立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GIS数据库支持下完成整个评...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4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投资消费三个方面建立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辽宁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状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大连、鞍山、锦州为中心的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以及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附近,辽宁省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ill lead to decoupling from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A previous study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bidirection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growth. To further explore this relationship, we used remote sensing and statistical data combined with center-of-gravity shift index,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eil index, and Tapio elastic decoupling index.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has obvi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 can be classified in three types: only along the traffic lines expansion, only along the coastline, along the rivers and traffic lines concurrently. (2) The per capita construction land area (PCCLA) is growing rapidly, and by 2015, 13 cities (all except Benxi) of the province exceed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PCCLA (120 m2). Three of these cities (Yingkou, Dalian, and Huludao) exceeded the standard by more than 100%. The uncoordinated areas of land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spread from coastal areas to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and finally to the entire province. (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changed from weak positive to strong negative decoupling. After 2010, the decoupling index for all cities became negative. In Huludao, Chaoyang, Panjin, Dalian, Shenyang, and Jinzhou,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was more than 3%, coupled with a 1% decrease in non-agricultural GDP. For other cities,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was less than 3% for a 1% decrease in non-agricultural GDP.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apid growth of construction land was related to a negative economic growth.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under the current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t may b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New construction land should be reasonably planned and managed, and the dependence of economic growth on construction land and speed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s a new challenge that should be reexamin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整理实施可行性,提供整理时序安排的科学规划依据,以合浦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潜力释放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评价体系较全面反映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及整理项目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合浦县适宜近期、中期、远期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6 466.59 hm2、3 436.31 hm2、6 019.54 hm2,并结合不同整理时期居民点特点,提出整理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