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也谈"却走马以粪"的释义--兼论"骑马播种说"之不能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燕军 《中国农史》2004,23(2):32-36
《中国农史》刊载了游修龄、曾雄生两位先生关于“却走马以粪”释义的争鸣文章。本文赞成游先生对曾先生“拉屎肥田说”的质疑,但对游先生的“骑马播种说”并不苟同,而主张“拉粪车肥田说”。  相似文献   

2.
释"却走马以粪"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中国农史》2002,21(1):103-107
老子《道德经》“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中的“走马以粪”,诸家注释或语译都未能正确理解。本文从文字源流、考古发掘、文献记述及结合农事操作等方面,综合对“却走马以粪”作了考证和解释,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3.
曾雄生 《中国农史》2003,22(1):8-12
老子《道德经》中有“却走马以粪”一语,历来有不同解释,本文以“肥田说”为是,所谓“肥田”,即中外农业史上普遍存在的将家畜停留在大田中,通过遗撒粪便,而直接给大田施肥的一种作法。这是一种原始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
有关甲骨文引用材料的两则辨误沈志忠(一)郭旭东先生的《甲骨文“稻”字及商代的稻作》(《中国农史》1996年第2期)一文对歧义颇多的“稻”字从甲骨文材料、文献记载等方面,结合殷代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将甲骨文旧释为“黍”字的“”字释为“稻”字。文...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发表的《“象田”、“鸟田”考》一文针对笔者《象耕鸟耘探论》一文(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1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了回答,进一步阐述了笔者的观点,认为象田、鸟田是存在的,鸟兽觅食践踏过的土地可以并且已曾用来直接种植庄稼,这种方式的普遍性足以称其为一种原始农业形态。鸟田不是鸟堂,而雒田则是鸟田。  相似文献   

6.
《农村财务会计)2003年第1期刊登了周少海同志撰写的《会计科目莫混用》一文(以下简称“周文”),读后很受启发。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混用会计科目的问题普遍存在,如同该文中第3、第4两个例题错用了会计科目一般,就此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7.
2005年第4期的《农村财务会计》刊登了张景然、张云华撰写的《生态村项目建设相关账务处理》一文,该文提出:“收到用于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各项资金应记入‘资本’科目,并按照资金来源设置二级科目。凡是涉及上级单位拨款、社会团体赠款、个人捐赠的款项、‘一事一议’筹措的款项都要纳入本村‘资本’账户核算,并按照拨款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科目”。本人认为这样的账务处理欠妥,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用于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各项资金不应记入“资本”科目,应根据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分别记入“专项应付款”、“公积公益金”、“一事一议资金”等科目进行分类核算。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在2011年第一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了“回望‘十一五’,见证改革的力量”专题.该专题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盘点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足迹”。五篇专题文章选材典型.叙事宏大,数据明晰,  相似文献   

9.
梁利 《农业经济》2006,(8):58-5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表。这是203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王利华 《中国农史》2005,24(4):125-127
《中国农史》编辑部的同事寄来张俊峰先生《明清以来山西水力加工业的兴衰》一文,嘱我写一份评审意见。因该文是针对拙作《古代华北水力加工兴衰的水环境背景》(刊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而写,因此我特别用心,拜读后欣喜而自惭。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6日,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面对面》里出现的受访主人公竟是一位普通的老农民!在自家屋檐下,湖南省辰溪县后塘瑶族乡莲花村原党支部书记宋先钦坐在名主持人王志面前。王志问:“我们不止一次听到某些领导干部因决策失误而造成巨额损失,却以简单的‘交学费’了事。而你仅仅是个‘九品官’,却为什么为一个集体决定失误而让全家走了整整10年‘还债’的血泪之路呢?”宋先钦回答:“因为德信,还有责任!”笔近日来到湖南辰溪,采访了宋先钦和他的一家。那一幕又一幕“还债”的情景,让人心魄,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会计》一九九一年第五期刊发的《谈谈‘加息’和‘罚息’的帐务处理》一文认为,加息可以进入成本,罚息不能进入成本。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清前期苏松地区的仓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滔 《中国农史》1997,16(2):41-50,67
本文是《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初探》一文(刊于《中国农史》1996年第3期)的续篇,文章通过对清代苏松地区的仓制的“追踪”研究,从仓储的变迁历程、管理和运营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仓储制度在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这样的个案分析也许要比仅仅立足于制度本身的研究,更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仓储制度的运作实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载马宗申先生关于《齐民要术》农谚解释一文,其中有对拙作《要术校释》提出意见,很感谢。由于各人着眼和理解不同,以浅见所及,马先生之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种瓜》篇的“种瓜黄台头”,这必须与上文“堆旁向阳中”联系起来解释,石声汉先生释为“在向阳的一面种瓜”,很对;我同此解释,並引《唐书》“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以佐证之.按“头”,在这里为后缀词,如“下头”、“后头”、“大石头”、“小木头”等等之类.“头”不能作实词解释,今仍有称一堆为“堆头”者,故“黄台头”就是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史》载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史》是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会刊。本文通过文献记量方法,对《中国农史》已出55期所刊发的论文,从论文的内容分类、各代农史论文比较、地区农史论文分布以及论文作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贵刊第七期开篇王贵秀的文章《“新三好学生标准”,荒唐!》,对武汉启用“三好学生”的新标准提出置疑,分析得十分精彩。可美中不足的是错用了“公民”概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公民的解释:“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王贵秀据此就得出“在我国,只有具有法定权利和义务能力的、年龄18周岁以上的人,才能成为‘公民’”的结论是不成立的。第一,我国《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见,中国公民与中国国籍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而和年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关键在村党支部。在既定方针政策下,如何发挥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推进机关报农村建设,显得至关重要。最近,市农经学会《上海农村经济》杂志编辑部与金山区农委、金山区经济委员会村级经济办公室在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召开“村官”话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与会“村官”以“新农村建设与‘村官’责任”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内容摘编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也谈农村干部报酬的核算张亮斗贵刊1993年第7期发表了刘玉学《帐务处理应与事实相符》一文,对第1期刊登的蔡运才同志关于《村干部工资应提前纳入帐内核算》一文提出异议,强调:“在实际中村干部的工资是实行‘百分考核制’,只有到年末才能凭分数给村干部确定工资...  相似文献   

19.
读了《农村财务会计》2002年第1期上钟声写的《农民不赞成砸“泥饭碗”》一文后,心中有些不同感触,我认为是“农民不愿捧‘泥饭碗’”,这样表述或许更准确。不可否认,农民曾经是“祖祖辈辈靠种田吃饭的”,承包田的减少可直接导致农民减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从农民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力进入二、三产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完全“改行”,彻底打破了祖辈种田的传统。所以,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也应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其一。其二,当前农民手里的承包田确实由于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更正启事     
<正>《中国农史》2010年第2期刊登的"清代绥德直隶州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作者王晗性别应为男。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