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轮作休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突出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农业生产成本抬升等,制约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在推进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是我国面对土地利用和国内外粮食市场新变化而做出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耕地轮作休耕不仅仅局限于耕地利用本身,而是涉及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缓解我国突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回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并提出轮作休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调减3000万亩。反映到粮食产量上,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在"十二连增"后首次出现下降,为6.16亿吨,比上年减少了104亿斤。其中,播种面积减少贡献了减产总量的33.2%,改种低产作物导致单产下降贡献了66.8%,仅玉米改种大豆一项就拉低了粮食亩产约1.7公斤。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南京市六合区地处长江北岸,全区耕地面积88.2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48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六合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两扩两控两休"计划,即扩菜扩水、控(稳)粮控畜和农田休耕、地力休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转型期,抓好转型期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数量、质量和发展三位一体同步提升的关键。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和源头,本文辩证分析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五大发展理念",探索经济新常态下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关注焦点,也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今年起,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精神,着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全省实际完成玉米调减面积209.6万亩,其中,辽西北农牧交错区调减148.8万亩,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四川省玉米产业转型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随着中国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国内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也逐步由总量不足转向结构性矛盾,其中玉米产业面临的矛盾尤为突出,玉米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的首要任务。四川既是全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省份,也是玉米消费大省,如何推进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发展还有待于思考。[方法]文章从供需平衡、供给结构、供给效益和供给效率4个角度分析了四川玉米产业供给侧的特征,同时从要素供给、社会化服务和产业链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四川玉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四川玉米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变化,从口粮消费为主转变为以饲料、工业加工消费为主;草食畜牧业发展迅速,饲用作物需求量增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明显,玉米育种成就突出。[结论]提出从优化品种结构、推行种养循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产业链等方面推进四川玉米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支持“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促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多方利益,在财政资金有限、商业性金融投贷门槛过高等条件制约下,政策性金融有效参与,是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当前,以玉米、大豆、饲草、经济林果等品种调整为核心的种植结构优化,以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种植与草食畜牧养殖为核心的农牧结合和以农产品仓储加工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合等三大领域应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提供支持的重点领域。一,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以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对废弃资源发展新兴产业进行示范园区规划,以推进废弃秸秆综合高效利用,调节能源结构,从根本上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资源紧张状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充分解读国家产业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与措施,结合多年规划研究相关经验,寻找案例,深入分析、充分调研、科学选址,并采取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会议答辩的方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符合埇桥区秸秆综合利用整体发展方向、与上位规划符合度高、能够引导园区发展的规划方案,编制安徽埇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结论]通过规划引领园区的创建,投入使用的未来园区可提供清洁的替代能源,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我国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玉米、大豆、水稻供需及成本收益现状,以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农业供需平衡、保证农民受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两部分,而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市场供给则只指国内供给。分别采集我国玉米、大豆、水稻这3种典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国外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供给3部分数据,并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数据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我国农业供给侧农产品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向。[结果](1)我国农产品仍面临着供需不平衡、农民成本收益率低、农产品价格高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通过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降低产能最终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效果微乎其微;(2)我国的农产品产能是相对过剩,并非绝对过剩;(3)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一端的要素没有得到有效调节,使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拓宽农产品国外销售市场来增加农产品需求渠道,调节农产品国内市场供给要素,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增加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是我国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概念、思路与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变,秸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严重,随意丢弃或露天直接焚烧现象屡禁不止,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产生十分严峻的影响。为解决我国农作物秸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区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理念。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概念、内涵和遵循原则,并详细阐明了其基本设计思路:估算秸秆资源与可收集量、调研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确定维持地力的秸秆还田量、设计秸秆离田利用的比例关系、合理布局秸秆产业和收储场地、健全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政策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多元循环型模式、还田主导型模式、产业主导型模式"等几种秸秆全量利用模式的内容、特点,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其实用效果,以期为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长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念引导和技术支撑,推动农作物秸秆实现应有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政策调整下农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引起的水土资源消耗变化研究,从资源利用角度为种植格局调整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大豆种植格局驱动机制模型,并模拟三大作物(即大豆、玉米和水稻)补贴政策情景下的作物种植面积转换;其次,核算三大作物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消耗量,并获取不同政策情景下大豆与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转换引起的水土资源消耗变化量。[结果](1)黑龙江省大豆、玉米和水稻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水资源消耗排序为“大豆<玉米<水稻”,单位产量的耕地资源消耗排序为“水稻<玉米<大豆”。(2)由于单位面积大豆的耗水量最少、单位产量大豆的耕地消耗量最多,当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40%时,大豆净增加面积最多(由玉米和水稻转入),因此三大作物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最多为2 400万m3,但耕地资源消耗仅增加3.2万hm2。[结论]农业补贴调整,不仅可以满足粮食的总体供给,优化作物种植格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进而减少大豆供给的不确定性,还可以实现区域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文结论可以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米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科学估算与评价我国玉米秸秆产量及其各种利用途径的自然适宜性,明确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潜力,促进秸秆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利用文献考证法,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41篇研究论文中的326个玉米草谷比有效样本数据,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采用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分级法,就玉米秸秆资源在"五料化"利用方面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用于包括新型能源化利用在内的各种用途的玉米秸秆资源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草谷比为1.10;2013年中国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403 368亿t,位居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之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适宜用于沼气生产,较适宜于新型能源化利用,即"三化一电";燃用级别为一般适宜级别;在饲料用途方面,玉米茎秆较适宜直接饲喂、适宜加工饲喂,玉米叶梢适宜直接饲喂与加工饲喂;在肥料用途方面,玉米秸秆属于3级有机肥级别;玉米秸秆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中较好的原料;玉米秸秆可用于工业加工原料,目前我国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板材、纸浆生产的工业化开发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玉米秸秆资源具有多宜性,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应注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结构,将其转化为各种优质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利用量的比例分别为53.93%、23.42%、4.98%、14.27%、3.40%,形成了农用为主的利用格局,但不同秸秆种类综合利用率和利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全国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23.57kg/667m~2和1.75 t,东北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区和东南区则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的露天焚烧火点数比例估算,2015年我国秸秆露天焚烧量约为8 110万t,总碳排放量约为3 450万t,其中东北地区约占74.1%。[结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东北地区,进一步推动区域秸秆实现全量利用,对于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娟  王雅鹏 《林业经济》2012,(6):97-101
运用ARIMA预测模型,对湖北省农村生物质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1)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蕴藏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2015年湖北省农村生物质总蕴藏量达87229.96万t,其中农业生物质达4554.85万t,林业达65219.62万t,畜禽粪便达17637.94万t,生物质资源在理想状态下转换成生物质能源的数量将达到47776.63万t折标准煤。(2)襄阳、十堰、荆州、咸宁、黄冈等地市是生物质能的主要分布区。(3)农业生物质受种植习惯和自然因素等影响,在地域上分布不平衡,主要以稻谷、玉米、油菜、小麦和棉花秸秆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举措,厘清我国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变迁,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研究前沿与趋势,为秸秆还田的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方法 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8—2020年1 677篇“秸秆还田”研究文献。结果 农作物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经历缓慢发展、井喷增长、波动攀升3个阶段,聚焦还田秸秆腐解与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农作物营养与种植技术等五大热点;高产作者以宁堂原等为代表,呈单线或团队合作;发文机构以科研院所和农业类高等院校为主,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卓越,农业类高等院校更具研究潜力,机构多方合作不紧密;突现词预示土壤结构修复与土质改良等秸秆还田潜力以及土壤监测与治理为研究趋势。结论 未来,秸秆还田研究覆盖面要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多种作物的还田理论与实证研究;秸秆还田应因地制宜,以地域单元的还田系统为研究重点;加强研究内容可行性和持续性,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要“好用”,更需“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测2017—2035年诸城市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农业结构进行多情景优化仿真,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方法]文章以山东省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结构划分为种植、种养结合和加工休闲3个子系统,选取56个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41个方程,建立农业结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模型,运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分析。[结果]S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5万hm2,总产量8037万t,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52万hm2,总产量15203万t; 生猪出栏量达到29615万头,家禽出栏量1105 231亿只,畜禽粪污利用率8792%; 农业总产值达到25132亿元,休闲农业产值6134亿元,食品加工业产值1 25263亿元。假设种植业生产中的农业科技投入增加2个百分点, 2035年粮食作物产量较优化前增加576万t; 经济作物产量较优化前增加2814万t; 假设有机肥施用补贴增加3个百分点, 2035年畜禽粪污利用率较优化前提高762个百分点; 假设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增加1个百分点, 2035年食品加工产值较优化前增加73521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值由优化前的325:1达到41:1。[结论]为进一步推进诸城市农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有机肥扶持政策,培育种养结合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休闲农场,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文章调查“两区”内作物实际种植情况,探索遥感技术在“两区”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和“两区”数据更新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以Landsat8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监测技术,对研究区范围内2020年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种植情况进行监测,识别3种作物并提取地块边界,形成作物空间分布矢量图,与“两区”划定成果图叠加对比,分析“两区”划定情况与实际种植情况的一致性。结果 (1)富锦市水稻生产功能区内水稻实际种植面积占比88.2%,玉米生产功能区内玉米实际种植面积比例为17.8%,大豆实际种植面积占大豆生产功能区的68.8%。(2)富锦市实际种植情况与“两区”划定成果要求种植面积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大小因作物不同而不同,主要受当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和农民种植意愿的影响。结论 鉴于遥感技术可以在“两区”作物种植监测中发挥特殊作用,建议农业农村部门采用遥感技术对“两区”范围内作物种品种和种植面积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实际种植情况并更新“两区”数据库,实现精细化管理,进而为决策部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受多方限制,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不高。通过对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现状成效及综合利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充分考虑种植规模、技术创新、生产成本、需求分析等因素,分析近20年来新疆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特性,对新疆现有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与构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秸秆资源丰度和密度,系统梳理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成效、主要技术模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结果](1)棉花秸秆是新疆未来秸秆综合利用的卡点难点和主攻方向。(2)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开发潜力,同时存在诸多问题。(3)新疆在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需求,秸秆肥料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材料化利用空白。[结论]新疆应完善配套政策支撑,优化区域收储运服务格局,改进秸秆利用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提升棉花秸秆燃料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面向农业区划的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尝试将作物种植结构提取结果由行政单元发展为基于相对均质的地理网格单元,解决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提取的空间局限性问题,文章在大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与地块尺度的作物分类之间提出了作物种植结构单元概念,并构建了一种快速、低成本、准确的区域尺度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方法]利用黑龙江省2014年250m分辨率的植被指数产品构建时间序列曲线提取物候信息,在耕地物候分区基础上对各物候区进行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提取作物种植结构单元,利用光谱特征和NDVI指数构建特征空间,最终采用最邻近分类方法提取作物种植结构。[结果](1)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物候特征进行多尺度分割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取区域尺度农作物种植结构单元;(2)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总体精度为95.70%;(3)黑龙江省2014年作物种植类型共有12种。其中,三江平原主要是水稻单一种植区、水稻混作区;松嫩平原以玉米单一种植区以及玉米-大豆混作区种植为主;西北部种植结构较复杂;东南部因地势等影响多种植玉米、大豆。[结论]利用物候数据进行种植结构提取可以有效划分农业区划,研究成果不仅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也是不同区域产量预测的基础,为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改进耕作制度以及引入和推广新产品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