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都市农业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大幅提升,农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北京市的功能特点和资源情况,都市型农业将深入发展,逐步呈现以下趋势: 农业的生态功能日益凸显.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生产功能,也有生态功能.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充分发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功能,将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成为北京市生态屏障的重要部分,保持城乡之间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平衡与协调,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指出,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依托特大型城市综合优势,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内涵的深刻诠释。在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10多年中,作为上海的农业大区,金山区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定位,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都市农业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郊区都市农业功能的探讨张燕丽在当今中国的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以北京等大都市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与一般地区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它已经由过去以农村独立的经济活动和农村自养为主,转变为以为城市服务为主,以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功能在不同程度的都市生态敏感区内所发挥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各不相同。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遥感影像数据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数据,从自然环境背景、人类活动干扰等2个方面构建了重庆市沙坪坝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区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与区划。在对各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沙坪坝区进行了都市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沙坪坝区可以划分为高生态敏感区、中生态敏感区、低生态敏感区及不敏感区;基于生态敏感性分区结果,全区划分为3个都市农业功能区(都市农业生态涵养发展区、都市农业主体功能区及都市农业多元扩展区)与7个都市农业功能亚区(生态屏障亚区、生态补偿亚区、果蔬产业亚区、花卉产业亚区、创汇农业亚区、科普教育亚区及休闲体验亚区);针对各功能区与亚区提出了相应的都市农业功能调控方案与分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都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志广 《农村经济》2003,(11):41-43
随着现代都市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都市区域范围的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以及都市农业的新现象。自2 0世纪 90年代起 ,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经济区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开始了都市农业的实践。其中 ,上海市首先提出了“开放式农业”的新理念 ,在我国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入“九五”计划和 2 0 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北京市明确提出以现代农业作为“都市农业”新的增长点 ,强化其食品供应、生态屏障、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功能 ,使京郊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先导 ;深圳市对都市农业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但也存在大湾区都市农业布局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城市赋能农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推进大湾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布局,促进大湾区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相互赋能、相互加持,打造大湾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共筑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都市农业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论上海都市农业四大关系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都市农业的建设,必须符合将上海建设成世界性大都市的要求,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 一、农业生态产出与经济产出 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为城市构筑良好的生态屏障。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05年,让上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区域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都市农业作为高效、节能、高技术、可持续的新兴产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是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也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城市与发展都市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即两者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调控城市的非理性扩张和蔓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最后,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指出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对都市农业发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打造都市农业品牌,以农产品基地形成规模经济;二是相关部门实现联动,共同实施建设生态城市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边的农田被不断蚕食,城乡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该文综合考虑当前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并以郑州市丰乐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为例,试图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分析、都市农业思想的植入和规划内容的总结与整理,尝试建立一个与区域内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密切相关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都市农业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的一种农业现象,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都市农业的功能转换,是城郊农业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是农业功能的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大城市郊区农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结合自已条件,进行科学准确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都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都市农业在农产品生产、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及肥力更新、环境净化等方面扮演着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发展良好的都市农业还是都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2.
提升农业的生态休闲功能,是将都市现代农业一产价值向二三产价值延伸的必然选择。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开发农业庄园、生态园、主题农园和茶园等休闲农业项目的生态、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市民追寻绿色家园的归宿和载体,可以实现农业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多重叠加,是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都市农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都市农业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和城市生态和社会功能方面作用日趋显著,是保持城市活力与特色的重要产业。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城市群,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资源和区位条件。本文在分析近年来辽宁都市型农业的八种发展模式基础上,根据辽宁气候特点和发展优势,最终提出今后辽宁都市农业的两个发展方向:生态、循环利用农业方向;旅游、休闲农业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都市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汇集了多种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发展都市农业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促进城市及周边农村地区平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如何遵循产业化、设施化和农村资源资本化的思路,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值得深入的探讨。[方法]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以对武汉市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其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做法,深度剖析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结果]武汉市在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稳定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都市农业观光连片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但仍存在土地利用制度僵化、农业规模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不合理、农业设施配套用地指标不足、土地质量衰退及生态环境污染等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规范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推进现代农业设施配套用地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转变我国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都市农业就是当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主要定位在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地区即都市区域范围,它的本质特征则表现为既服务城市,又依托城市。都市农业脱胎于城郊农业,但是与城郊农业或农区农业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特别强调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北京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风景旅游区。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不仅对推进山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山区农民增收步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保证整个首都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不容忽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首都山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循环农业,是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北京山区生态屏障功能,基于此,以案例的形式概述总结了6种适合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结果]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能源引导模式、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环保型种养殖模式、多层面循环经营模式、综合型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休闲观光园模式。未来应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循环农业的理念应用、组织模式、产业融合、补偿机制、科技支撑、保障研究等几个方面。[结论]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可为同类型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未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性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在保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兼具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特性。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建设"宜居城市"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经济、生态及社会3方面筛选相关指标,定量评价2001、2011年北京都市农业综合功能,明晰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功能动态来看,研究时段内北京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整体上呈现减弱趋势;(2)从农业综合功能的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13个涉农区(县)中9个呈现农业综合功能减弱的趋势,唯有平谷、海淀、密云出现增强,延庆大致不变;(3)2001年,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优势区分布于门头沟、平谷、大兴、顺义等4区(县),2011年则以密云和平谷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最强。从农业多功能性变化情况来看,密云、平谷、海淀、朝阳等4区(县)的农业多功能性显著增强,延庆、怀柔、昌平、通州、丰台等5区(县)基本保持不变,其余区(县)趋于减弱。2001~2011年北京都市农业整体呈现综合功能减弱而多功能性增强的变化特征,为大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作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之一,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农业产业体系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换的重要时期,如何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破资源约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资源与竞争优势,实现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四川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探讨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9.
都市农业突破生产性的内涵,除具有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观光、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城市工业装备的强大的科技、经济辐射力和社会文化对农业的渗透同时促进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融合。本文结合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构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经营并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农业。它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项基本功能。福建农垦近几年发展都市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福建垦区有123个农场,垦区规模小,农场特征不一,城郊型农场53个,分布于福厦漳泉沿海地带,很大部分临近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中心城市。农场发展都市农业虽刚刚起步,但已向这一目标迈进。主要发展型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