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农村互联网技术应用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2002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互联网、人力资本变量在内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地区探讨了二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①互联网普及率、农村人力资本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各地区的贡献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东部的影响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②化肥施用量、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以及乡镇文化站数量等传统要素的投入仍能带动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③当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配置的不合理对农业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重视农村劳动力和农用机械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C-D生产函数的扩展形式,引入教育、健康人力资本因素,将山东省17地市按农业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实证分析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教育、健康人力资本能持久而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最大的是中GDP地区;土地和机械等传统要素投入依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无显著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1997--2004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各级教育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其中初中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人力资本源泉,高中和高等以上教育也有正向作用,但目前由于比重小且人员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中部地区各省份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指标与C-D生产函数相结合,运用计量软件就中部省份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诸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省际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且农村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后依次为农村教育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开发;就中部地区省际差异而言,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差系数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变差系数的弹性分别由大到小排列。因此,对于中部地区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稳固农村物质资本投入的基础上,亟需促进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特别是教育人力资本开发,为现代农业发展供给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二元经济结构变动和区域差异的角度,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歧视工资的决定机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部门的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的决定有参照效应,而实际产出对迁移工资的促进作用发生偏离。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程度的恶化,参照效应和偏离效应随之加强,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受农业收入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对中国东、中、西部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参照效应的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参照效应弱于中、西部,并且各区域要素回报率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回报率最为突出,中部地区仅有物质资本通过检验,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劳动的回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经济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倾向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机制上,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化水平,进而影响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家庭农业收入增长和非农化水平提高是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机制。过去各年度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均存在正向影响,并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长期影响。在异质性分析上,相比教育水平高的农村家庭,财政支农支出将更有利于促进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可见,提高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方面的政策倾斜,对促进农村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DPSIR-SBM框架,测算并分析中国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同时存在一定的省际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高于内陆地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呈现σ收敛,说明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好转,但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基期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对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增长率具有正向影响,财政自给率促进了全国整体和西部地区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增长,但抑制了东部地区绿色化发展效率的提升,农村人均GDP、机械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结构没有促进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增长。因此,本文从分类实施农村绿色化发展政策、优化现有农业机制体制以及规范微观主体绿色化生产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2~201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以考察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第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二,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后,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高于第二门槛值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第三,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普遍偏高,并且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人力资本耦合协调度偏高的省级行政单位也倾向于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的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依靠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阶段,城市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文运用1978~2013年数据研究了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劳动型技术替代、土地型技术替代、人均资本存量、农村人力资本情况、政府涉农支出、一产比重等渠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选取1985-2005年间的有关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对农村产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农村产出的贡献率较低.文章进一步对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农村教育结构对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为中部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教育发展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基于动态面板数据,利用Sys GMM法克服内生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中部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提高了农民农业收入占比,降低了农民非农业收入占比以及其他收入占比,不利于农民收入结构优化; 农村中等和高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均不利于农民农业收入占比提高,但有利于农民非农业收入占比以及其他收入占比提高,有利于农民收入结构优化,其中农村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未显著提高农民其他收入占比,但与农村高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优化作用相比,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的优化作用仍然较大; 分地区看,对于省会地区、地级市地区和县级市地区,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和高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结构优化,其中省会地区高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结构的优化作用最大,地级市地区和县级市地区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的优化作用最大。[结论]中部地区为了优化农民收入结构,需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中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和高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占比,省会地区要侧重提高农村人口中高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占比,地级市地区和县级市地区而言,则需侧重提高农村人口中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占比,但均需注意农村人口教育程度提高对农业收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这种情况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无法改变,因为将大量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之城市化过程是个缓慢过程,城市化进程过快,经济上无法承受,社会也无法承受。况且城市化也并非是绝对最优方案,世界经济发展证明,在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进入非城市化时代,即城市向非城市化方向发展。因此,无论从近期与远期,我国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将是无可改变的现实。我国经济要有大幅度增长,必要条件是农村经济要有大幅度增长,即要求我国农村地区的国民收入将有大幅度增加,也就是农村地…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也影响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不足是制约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首要因素.本文在阐述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 ,农业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仅仅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 ,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现代经济角度来说 ,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物质资本是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采取多种措施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 ,就是通过培育农村人力资本 ,发挥这一潜在优势。事实也证明 ,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是以人力资本为支撑的。没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 ,没有农业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半工半耕"结构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催生了农村老人农业和中农农业,后者走出了过密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经营的逻辑,是中国农业变迁的重要方向。同时,该结构还型构了"新三代家庭",促发了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催生了农村中坚农民以及型塑了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对农村经济和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该结构不仅内含了收入结构和生计模式的农村经济结构,它还是农村政治结构、村庄结构和家庭结构。农村"半工半耕"结构的提出和提炼,远超出了描述性概念的层次,由其作为主导变量及其衍生变量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够在农村诸多重要经济和政治社会现象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建构解释链条。因此,它有望被建构成迈向分析性的中层概念。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其增长模式侧重于从资本方面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也称为经济增长的资本决定论。此后有索洛、丹尼森的经济增长的技术决定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决定论,以及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强调专业化的人力贸本和新知识的新增长理论。舒尔茨的 “改造传统农业”对农业增长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林毅夫的“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试图评价某项改革对增长产生的影响。陈吉元、韩俊等的“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的收入为主线,对中国农业未来前景和发展迫路进…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农村各项政策,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为探索如何翻番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了研究农业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我们对江苏省徐州和淮阴地区及安徽省宿县地区近几年的农业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三个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东南部,基本条件比较接近。在1978—84年间,农业经济以年平均12.8%的速度增长,1984年人均收入达345元,经济发展在全国属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增长中正规金融支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鉴金融结构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效用分析,研究了1997—2006年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农业存贷款规模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影响较大,说明当前正规金融仍是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依赖因素;扩大对农业的贷款规模可以增加农业总产值,并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但在乡镇企业正规金融支持上明显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怀儒 《南方农村》2010,26(4):20-2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大部分地区尚未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事实证明,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然而,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技术含量不同、经营规模不同。而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快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选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的中国30个省市的2000~2015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造成一个16×30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设定检验。[结果]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初中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大学教育,而小学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结论](1)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大于教育水平的产出弹性,表明中国农业还是典型的物质投入型增长。(2)不同教育水平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初等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高等教育,最弱的是中等教育。这表明我国提倡的高等人才回乡创业成效逐步显现,而中等教育人员比重较小,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