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城乡的统筹发展,失地农民数量不断激增,在这个过程中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必然发生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必须加强失地农民社区自治制度变迁途径,这就要改革当前县级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促进制度管理的解压,短期内实行有限的乡镇大社区自治制度,长期内实行村级社区完全自治制度,同时配套实行“议行分离”的社区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属于社会基层自治 ,是宪法所确认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 1 1 1条规定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这就是说 ,村民自治是包括城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职工自治在内的社会基层自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宪法所确认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 1 998年 1 1月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其核心问题是村民自治的法律问题 ,至今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中 ,借市场经济全面建成、民主政…  相似文献   

3.
曹洪  何代忠 《农村经济》2006,2001(3):96-99
我国农村社区正处于向城镇社区演进的转折点,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物资资源极度匮乏,村民自治改革缺乏深度,原本稀缺的人力资源因居民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流失严重等障碍。只有加大政府在农村社区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推进我国农村社区 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发展村民自治成果、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涉农社区如何在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前提下,以制度建设为龙头,落实"五权",切实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基层自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创新,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适度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体系.文章从村民自治的自身资源特质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大背景出发,重点分析了村民自治组织主体系统的结构与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建议,以利于推动农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各项公共事业与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外扫描     
余维良 《中国改革》2003,(12):64-64
为规范村民委员会所管辖区域的称谓问题,笔者认为还是称“自治村”好。一个村民委员会就是一个“自治村”,一个乡设几个村民委员会就有几个“自治村”,同样,一个县、一个省设多少个村民委员会就有多少个“自治村”。这样,既解决了称谓问题,也便于各级各单位的统计工作,一举两得。那么,为什么要称“自治村”呢?理由有四:第一、称“自治村”,体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关于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据宪法的这一精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村民自治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责不够明确、工作无章可循、组织成员无法界定等原因,造成了集体资产产权不清、主体缺位和资产流失等问题,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充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山东省潍坊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民、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五个转变",切实推进了农村与城市的共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国家在农村治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它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农村法治,它蕴藏着三个方面的法治价值内容,即维系秩序、维护正义和保障人权.其中,维系秩序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价值追求,维护正义是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村民自治的目标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重塑中国农村政治主体的革命.通过村民自治,中国农民的民主意识受到启蒙,政治参与意识空前活跃,民主政治的素质也在民主程序的操练中得到提升,农民政治人格日益重塑成型,这将极大撼动中国农村社会非民主化的社会文化根基,促进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发展.所有这些也必然要求村党组织自觉适应当前村民自治的大环境,积极探索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路径,有效领导和有力推动村民自治、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村民自治",让村民充分的当家作主,民主地开展各项生活生产活动。同时,新城镇化下村民自治与产业发展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通过村民自治可以推进农村产业更好地发展,而产业发展能够锻炼村民民主意识,从而提升民主自治水平,最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种社区制度,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村民可通过村委会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设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工作核心."村支两委"是两个性质、功能及权力来源均不相同的农村组织,共存于一个社区,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而通过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村民代表会议在村庄治理中的权威地位,是解决"两委矛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减灾政策应该提升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本文通过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三省五个农村社区的调查,分析了西部农村社区减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交通中断、通信不畅是西部农村村民在救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村民最愿意在房屋上进行防灾减灾投入,村民灾害意识比较薄弱,灾后志愿救助活动参与率较低,不同地区的基层政权与基层自治组织在减灾方面发挥的作用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分析发现:村民灾后志愿救助活动的参与和村民的灾害意识显著相关,村干部在灾时灾后能否发挥作用对社区减灾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减灾教育,提高村民灾害意识,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促使村干部在灾时灾后充分发挥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社区减灾。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市场与农民个体多元主体相互合作共治,实现"善治"的过程。当前应把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放在与城市社区治理同等重要地位,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推进农村治理,理顺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主体权责,充分保障村民自治权,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机制以及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体系。一、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民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传统以"熟人"社会为特征的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农村社区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以往相比,现阶段农村社区治理,在社会背景和治理对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大量村民离开了他们所居住的行政村,外出打工谋生,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三留守”人员;另一方面,大量在本行政村没有户籍,因各种原因到该行政村内定居、就业、生活的公民日渐增多,形成了行政村内的“非户籍居民”,成为现阶段农村治理中新的社会背景和治理对象.由当地村民组成的“行政村”逐渐被当地户籍居民和外地非户籍居民组成的“农村社区”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一、村委直接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础和保证 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决定在全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1998年11月该法修订案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是为了发展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6.
许荣 《南方农村》2014,(11):75-78
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方法对影响村民自治参与意愿的主体性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收入水平、教育年限、社区服务需求多样化、自评管理技能水平、闲暇时间和公共服务意识程度均对农户自治参与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且社区服务需求多样化的影响程度最大,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的农户也更有可能参与社区自治管理,闲暇时间多的农户相对于闲暇时间不足的自治参与意愿要高。所以通过改进制度设计,降低村民参与自治管理成本,同时利用社会资本等工具,使得个人行动目标的实现来提高社区自治管理效率以及开展农村教育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村社区自治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村民行使自治的权利,主要通过村级财务自治体现出来的。村级财务环境决定着村民在财务自治权的参与程度,我国村级财务自主权的形式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严重的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制度,鼓励村民行使自治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安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四个民主"结构性失衡、自治主体缺位、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明显等困境。因此,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当下解决村民自治制度有效运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村民自治是我国1987年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中明确指出的,该办法的出台旨在通过支持村民民主自治促进我国农村的全面发展。但在推进村民自治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在自治过程中还是存在责任意识和经济理性淡薄的问题,农民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缺乏公共至上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农民自治过程中采取的民主方式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和仪式性倾向,缺乏发展性的增长。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现阶段在通过村民民主自治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制度方面给予支持,还要注重对农民公共精神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权作为村民所享有的一项自治权利,本应遵循权利的运行规则,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村民自治权在农村社会异化为权力,村民对其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导致村民自治权在农村社会的运行失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治理,让其回归权利的属性,确保村民自治权的运行规范、有序、高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