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统计角度质疑并证伪了"内蒙古草地整体上过牧"的结论。本文依据内蒙古五种类型经济区各旗(县、市)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经济区各自的草地面积、牲畜头数分别统计加总,计算出各经济区的"牲畜密度",进而与理论单位承载量比较。结果显示:占内蒙古草地面积80%的典型纯牧区并不过牧,其单位承载量(0.41绵羊单位/公顷草地)没有超过理论单位承载量(1.14绵羊单位/公顷草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半农半牧区、农区、工矿区内的牲畜密度相当大,这三类经济区分别过牧32%、140%、325倍。这种不同类型经济区间的巨大差异来源于它们在草地利用方式或畜牧业生产方式上的差异。正是存在着"不完全依赖草地的畜牧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们在研究过牧问题中的"统计幻觉";也正是这一"统计幻觉",造成了政策设计上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2.
采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7年淮海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时空异质性特征。发现:淮海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差异有所缩小之势,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的区内差异是研究区域开放型经济差异的主导贡献者;空间上,淮海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东陇海沿线成为该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扩展轴;空间关联上,H-H型区域集中于沿海地区,而L-L型区域则分布于西部的豫东、皖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首位度的相关知识并应用熵值法对淮海经济区的综合首位度进行研究,最终得出:(1)淮海经济区二城市人口首位度由2010年的1.45下降到2017年的1.34;(2)2010-2017年淮海经济区四城市人口首位度保持在0.5左右并具有减小的趋势;(3)徐州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开放创新、设施保障和资源环境方面都具有比较优...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休闲农业园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调查的703个休闲农业园区的点位数据,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进行政策扶持,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有的放矢地进行休闲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进行决策支撑。从最邻近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地理集中指数以及基尼系数3个方面进行了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类型是集聚型;利用核密度法、空间分布热点来分析空间分布密度,在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昌平、顺义、海淀和通州,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昌平、海淀、顺义和怀柔;通过缓冲区分析和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来分析观光园区点位与客源市场的关系,在与一级市场的关系来看,形成30~50km的高密度环,在与二级市场的关系来看,形成10~15km的高密度带,休闲园区分布随距离衰减的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少;在交通网络密度方面,整体的路网密度较密集,呈现由中部向东西部逐步降低的趋势。从交通网络通达度来看,呈现环状分布兼块状分布相结合的趋势。网络交通度最高的园区分布在昌平、顺义还有海淀的一部分。结论:(1)北京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已经达到了集聚程度,但集中程度不是很高,还有发展的潜力与空间。(2)密度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于昌平、顺义、海淀,在密度较高的地方交通网络通达度也较高,可以在密集程度较高的地方设立中转站或联络站点。(3)从距离客源市场的分布图分析,休闲农业的发展受客源市场影响较大。(4)交通网络密度,基本上按照圈层分布,要扩大休闲农业旅游市场范围,进一步增强休闲农业旅游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对外交通中,铁路是发展较早的交通运输方式。本文以新疆的铁路交通网络为依据,以道路密度为指标,利用Arc GIS的叠加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研究新疆铁路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异,并分析新疆各区域人口、生产总值差异与铁路密度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铁路密度差异显著,大体呈现"南北低中部高"的趋势;(2)新疆各地区铁路密度与人口分布、生产总值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景区空间可达性深刻影响着旅游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程度。本文以武汉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运用增强的二步移动搜索算法(E2SFCA)对研究区域内景区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武汉市景区的空间可达性良好,大部分景区可以在1个小时内通过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到达,但空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的格局,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可达性较高,边缘城区可达性较低的结构上。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增长互动、产业分工合作、公共服务共享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四个方面构建区域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空间互动模型,以淮海经济区20个地市为基本单元,2005和2016年为时间截面,对其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淮海经济区融合发展各项指数均呈提升趋势,且四大区域融合发展差异较为显著,基本呈现苏北鲁南豫东皖北的发展格局,发展综合值较低是导致融合发展水平滞后的主要因素;(2)淮海经济区各地市融合发展类型以较好和初级融合发展为主,优质融合城市数量较少;(3)各地市间互动联系不断增强,辐射和集聚能力日益提升,空间多中心结构初现,区域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讨规划区内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研究方法:以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道路为例,运用道路密度指数、长度—半径分维、景观破碎度、威弗指数等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1)道路网络分形特征较明显但道路完善度较低,建设用地用途宏观布局呈圈层分布特征;(2)综合道路最大服务范围最大,一、二级道路影响范围次之,三、四级道路逐级缩小;(3)建设用地的主要用途类型数量与道路距离整体上成反比,综合道路周围以三种用途为主,一至四级道路两侧以不同的两种用途为主;(4)高分遥感影像利于乡道提取和建设用地用途判读。研究结论:道路交通对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用途格局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省制定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对二、三产业发展作了较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但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农业的研讨,相对较少,本文着重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农业优势和如何发挥其优势进行探讨,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优势 (一)有不可替代的农业气候优势。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基本上处于北回归线(23.5度N)以南的大陆地区,从气候学上划分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区,这一气候区内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长青、年平均温度在21.5-22.5℃,年降雨量1600-1900/mm,年日照时数达1600小时。在这一气候生长着南亚热带的水果、蔬菜、水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变异系数法、重心转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淮海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与分异,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20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从时空分布来看,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化程度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位于区域东部及北部江苏和山东下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长速度快于西部及南部城市;(3)2000—2015年研究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重心多数年份位于徐州,迁移方向向东向北;(4)2000—2011年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出增大的趋势,2012—2015年变异系数差距虽未增加,但依然较大;(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时间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东南沿海高密度典型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探讨影响城市绿地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显示:第一,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和可达性与城市发展建设较为一致;第二,城市公园绿地不同出行交通方式可达性差异较大;第三,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第四,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有赖于城市道路网的完善。因此,为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质量,应增加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密度并均匀分布,以便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整体的可达性,重点是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步行和骑行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至2005年的20年,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化很大,突出表现在:地区(自治州、盟)和县的数量大量减少,地级市、县级市数量猛增,直辖市撤县建区,扩大市区范围。全国城市总数,1985年为324个(直辖市3、地级市162、县级市159),2005年达到661个(直辖市4、地级市283、县级市374),20年共增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验证杭州市区内各类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并定量评估教育设施的资本化效应程度。研究方法:特征价格法。研究结果: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的资本化效应。小学和初中存在显著的学区效应,小学质量、初中质量每上升1个等级,将给其学区内的住宅价格带来2.3%或2.6%的增幅。幼儿园、高中和大学则通过可达性提高了周边住宅的价格,小区1 km 范围内每增加一所幼儿园,住宅总价上升0.1%;处于高中或大学1 km 范围内,住宅总价分别上升1.8%和2.1%。研究结论:证实了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的正向影响,购房者和投资者愿意为教育质量或可达性支付附加价格。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1998—2012年间,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总体呈现急剧减少向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8—2003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76.49×108元/a,减少到234.95×108元/a,年变化率为3.31%;2003—2012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34.95×108元/a,减少到223.77×108元/a,年变化率为0.54%。(2)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的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在空间关联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775,说明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趋于和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相邻接。(3)对耕地涵养水源价值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5种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抽象的事物可视化,最大程度反映了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序变化和空间关联性。研究结论:借助Geo Da和Arc GIS进行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空间关联性分析,准确表现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西省农业生态效率的县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文章以山西省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引入超效率分析法,构建SSBM-ESDA模型,评估山西省各地农业生态效率;同时选择Tobit模型,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20年山西省农业生态效率值基本处于0.3~0.5,整体处于较低水平。107个县(市、区)中,优秀等级17个,均值为1.412;良好等级4个,均值为0.911;中等等级20个,均值为0.677;较低等级38个,均值为0.479;低等级28个,均值为0.349。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等级以较低和低为主,总占比达61.68%。农业生态效率较好的县(市、区)集中分布在西部省际沿线区域,形成以“忻州—太原—吕梁”为重心的西部高效率区。2015—2020年全省农业生态效率略有提升,并在空间上进一步加强了“忻州—太原—吕梁”的西部高效格局,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人均农业增加值、农业规模化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农业受灾率、机械化密度、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工业化水平对其有负面影响。[结论]现阶段山西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县域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西部沿省际线地区...  相似文献   

16.
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两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分布在0.008~0.141之间,城镇化水平最高区域为南昌市区,最低区域为武宁县;2从空间分布看,6个城市建成区的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属点状分布;而剩余25个县域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以鄱阳湖湖滨带为核心,圈层形式向外围逐级递减;3从结构与功能关系看,在城镇化结构中社会收入分值所占比例高,而居民生活和经济产业分值比例较低;在城镇化功能中基础教育、人居环境和医疗卫生功能得分较高,而就业吸引力相对不足和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相对偏低;4空间优化显示,城镇化高质量区与亚高质量区应以提高城镇化结构功能为主,城镇化中质量区与低质量区应选择同步优化城镇结构与提升城镇功能。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城镇质量测度和优化空间布局,可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健康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以胶济铁路辐射120km范围内的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胶济铁路交通经济带2000-2013年县域经济的时间演化趋势与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新世纪胶济铁路交通经济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明显缩小,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空间格局上,胶济铁路交通经济带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经济发达区主要集中于青岛市与淄博市的部分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域,经济落后区主要集中于鲁中及鲁西地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度河西走廊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及竞争态势,以准确把握河西走廊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方法]以2012—2016年为时间节点,采用区位熵及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从县域角度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0个县(区)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分析。[结果](1)河西走廊每个县(区)乡村旅游业集聚度和竞争态势具有一定的差异,总体包括优势区、潜力区和劣势区3种;(2)乡村旅游产业属优势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50%,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以张掖市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区逐步形成;(3)乡村旅游产业属潜力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15%,产业竞争态势不断增强,但仍具有一定不稳定性;(4)乡村旅游产业属劣势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35%,其中以武威市最多。[结论]河西走廊每个县(区)乡村旅游业集聚度和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县(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明显,以张掖市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区逐步形成,但其他地域乡村旅游产业不稳定性依旧较高,需政府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现状(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范围。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江西省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占全省总面积的31.9%,区域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42个县(市、区),人口占全省的52.8%。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推进防沙治沙事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沙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且呈现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据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截止1999年底,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74.3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18.2%,相当于10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的851个县(旗)。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13个省(区、市),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km、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