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永续盘存法和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28个国家1995~2013年的农业净资本存量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算了农业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及偏向效应,并比较研究了不同要素禀赋类型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28个国家存在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大部分国家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第二,农业技术进步在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之间节约劳动力要素,在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之间节约土地要素,但总体偏向于节约劳动力要素;第三,不同要素禀赋类型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不同,人少地多型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较为稳定,而人多地少型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则变化较大,甚至出现反转。基于此,各国要充分利用由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带来的新机遇,选择与本国要素禀赋类型相协调的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一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就是指这种关系的正向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表现为用同样多的农业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只需要投入比以前更少的农业资源。广义上的农业技术进步。把除了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来解释生产函数变动的其它任何导致农产品数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都统称为农业技术进步,它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印自然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诸如制度、社会文化等与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一个扩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改进型技术和土地改进型技术,与劳动替代型技术和土地替代型技术一起,构成现代农业技术的完整体系。改进型技术和替代型技术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改进型技术类型的提出,有利于保证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要素投入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制度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机制的内在联系 经济研究成果表明,投入、技术、制度是实现农业增长的三个主要变量。其中,制度同投入、技术一起共同推动农业增长,是农业增长的内生变量;制度又对投入、技术起保证、激励、诱导等作用,从而成为投入与技术的外生变量。马克思十分重视技术与  相似文献   

5.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1985—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率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但经历了阶段性的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研究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的弹性变动趋势建立模型,进而测算1986~2003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出一些以投入要素弹性变动趋势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趋势分析为基础的结论:①物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时期;②现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一个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的指标;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可以与国家每一个“五年计划”不同步。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改进后的CD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四川省1998—2012年农业经济增长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内涵式增长阶段,技术进步已成为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农业机械投入贡献远高于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偏向劳动节约型,应进一步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规模报酬效益显著,但农业技术效率的损失以及耕地数量、质量的下降对农业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农场主行为和一般微观生产函数出发,运用相对静态分析,探讨了市场经济下农业技术进步的效应。涉及到市场经济对既定技术利用率的影响和技术进步对投入规模的作用。重点是技术进步趋势对投入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论述了山西农业生产力正处在由手工生产力向机械生产力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山西农业生产力具有区别于全国一般性的现状特点,即工具性质的“两极化”,技术装备的普遍老化,劳动力素质趋向弱化,劳动对象趋向退化,生产力运行机制的初级化;探讨了在山西农业生产力特点制约下不可逾越的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相依发展的阶段性,不可逆转的阶段性,组合方式的阶段性,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回答了在现阶段,山西农业为什么只能选择这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而不能作别种选择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增长涉及到诸多生产要素的组合投入与经营方式的选择。本文在TinBergen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引入内外部规模变动因子并构建灰色生产函数,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增长的动力进行度量与分解。研究发现,1997—2009年西南地区农业增长主要动因来自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度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的变动呈现高度一致性,表明地区农业产值增长贡献中技术进步效率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增长理论表明 :现代农业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是生产要素的投入 ,即是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其次是农业技术的进步 ,现代农业的传统农业得以向现代农业转化 ,其内核就是以农业技术的进步为标志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三是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即经济制度效率的提高。相对于投入和技术而言 ,理论界对经济制度变量效率的研究要滞后的多。是以诺斯和托马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在研究技术变迁的基础上第一次从制度本身及其结构的变迁研究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傅殷才 ,96年 )。而现代增长理论也已经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1993-2016年山东省农业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和分解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从时间维度看,山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无明显阶段性特征;从空间维度看,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明显,且鲁西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显著高于鲁东和鲁中地区。为此,应坚持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发掘农业生产潜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张海波  冯妮丹  刘颖 《南方农村》2011,27(6):45-49,53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两方面因素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扩张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本文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期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经济总体上是以要素投入扩张带动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将农业要素生产技术的改进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表明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广西下辖5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出较大的差别,除桂中外其它的各区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90-2004年中国小麦生产的省区面板数据,估算这个时期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并利用特定的生产函数E—S模型测算小麦生产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指数和机械型技术进步指数,对比全国及小麦主产省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小麦生产呈现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的发展模式;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是我国小麦单产持续增长的两大因素。未来为保证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必须加大对小麦生物化学型技术研发的投入,突破技术限制,为未来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将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使投入同样的资源取得更多的农畜产品;或者取得同样多的农畜产品,投入更少的资源,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所要求的。节约社会劳动,充分利用农业有限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节约时间规律的要求,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所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与动态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就技术进步对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高于生产要素投入与农业结构调整的贡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同样表明技术进步冲击将会对当期的西北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正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中国农业发展改革和未来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去40年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水土资源相对短期的情况下,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贫困人口显著下降。虽然过去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农村制度创新、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和农业生产力投入,是中国过去40年农业增长的四大驱动力,也是中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四大法宝。未来三十年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同样需要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化改革和生产力投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1988—2003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考虑已有文献普遍采用的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外,还考虑了有偏技术进步的CD函数,进而分析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988~2003年农业GDP的增长54.37%的份额是依靠投入的扩张获得,剩余45.63%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份额。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并且对农业的作用仍在增加,劳动力、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要素体现式技术进步理论视角强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理论基础,针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存在的问题,对测算模型和估计方法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细化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要素增强技术进步等部分,以此来解析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990—20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速度为2.44%,其中中性技术进步速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已成为驱动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物质增强技术进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劳动增强技术进步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当前中性、物质、劳动技术进步在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比重分别为50.7%、32.3%和17.3%,其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1.3%、23.1%和10.4%;2000—2020,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5%快速上升至超过60%水平,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实现由早期的要素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最后,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重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重视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战略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技进步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动力。 传统农业是以农业自然资源不断投入为特征的。但是,不论各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如何,总的说,可投入的自然资源总会受到自然资源刚性的限制。因而到了近代,各国都尽可能地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尽管具体转变所选择的技术路线存在差异)。 现代农业的根本特征在于,科学技术进步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