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812份微观调查,对农民工教育和健康两类人力资本回报率进行了测算,并重点考察了这两类人力资本对不同类型农民工收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个体能力的前提下,农民工教育回报率约为2.3%;身体健康的农民工比不健康的高14.6%。(2)相对能力较低的农民工,教育对能力较高的农民工收入促进作用更大,但健康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更小。(3)相对低收入水平的农民工,收入水平高的农民工拥有更高教育回报率,但其健康回报率相对较低。上述结果证实,教育和健康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存在分化效应,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需要关注两类人力资本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测算了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工资的教育回报率仅为2.3%,明显偏低;拥有技能的劳动者比没有技能的高出21%,促增收效果较为明显;教育的作用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更愿意且有更多机会接受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中教育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技能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魏万青 《中国农村观察》2015,(2):33-43,95,96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解决劳动力市场熟练工短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珠三角、长三角农民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民工群体的中等职业教育收入回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的收入回报率低于平均教育回报率,虽然中等职业教育组相对于初中组有着更高的收入,却低于普通高中组;在初次就业时,中等职业教育组的收入要高于初中组,但随着工作转换,中等职业教育组相对于初中组的优势逐步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初次就业还是在职业发展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组的收入均低于普通高中组。  相似文献   

4.
基于8城市12370份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入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入户意愿总体不高,愿意入户比例未超过一半。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入户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越高,即在国有部门就业、自营劳动者、月收入和社会保险水平越高、参加技能培训、本地工作时间越长、职业预期稳定性高、主观职业地位越高,农民工的入户意愿越高;但超时劳动、单位包吃住、签订劳动合同则显著不利于入户意愿的产生。就业质量还会通过获得感间接影响农民工的入户意愿,获得感是劳动时间、工资收入、技能培训、职业预期稳定性、主观职业地位与入户意愿的中介变量。据此,建议从就业能力和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等方面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助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及其维度结构与城乡类型影响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14年浙江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和有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资本通过强化信息传递和缓解就业歧视,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具有正向影响;农民工社会资本内部各个维度对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差异在不同人力资本类型间存在区别;农民工城镇型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正向影响强于乡村型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失灵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CHIP2007全国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决策及自我雇佣收入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自我雇佣收入与工资获得者收入的差距对农民工自我雇佣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家庭结构和人口特征都影响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水平。从事自我雇佣者的收入要高于工资获得者,但从事自我雇佣的人力资本回报率要低于工资获得者。自我雇佣与工资获得者的预测收入差距对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二者收入差距的对数形式每提高1个单位,农民工的自我雇佣概率提高87个百分点,表明在工资部门中受到的歧视将使农民工被迫选择自我雇佣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河南、安徽、吉林和四川4个粮食主产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角度对来自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工的收入分配中带回家中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是影响其带回家中收入的最重要的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中非劳动力所占比重以及转移距离对农民工带回家中收入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对全国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通过明瑟收益函数方法估算了不同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情况的农民工教育收益率。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仅为1.39%,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教育收益率最高,并且文化程度与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倒U型关系;技能培训对提高农民工收入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二元经济结构变动和区域差异的角度,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歧视工资的决定机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部门的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的决定有参照效应,而实际产出对迁移工资的促进作用发生偏离。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程度的恶化,参照效应和偏离效应随之加强,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受农业收入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对中国东、中、西部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参照效应的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参照效应弱于中、西部,并且各区域要素回报率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回报率最为突出,中部地区仅有物质资本通过检验,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劳动的回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对收入和消费的关注多停留在收入影响消费的单向逻辑上,鲜有研究认识到消费对收入的逆向作用。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利用4268份调查数据,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型文化消费、拓展性人力资本与务工收入状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型文化消费对其务工收入状态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于基础性人力资本,拓展性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状态的正向作用更大;拓展性人力资本在教育型文化消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状态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文化消费市场建设,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力资本的开发,大众传媒要广泛传播教育型文化消费的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要将文化消费的重点放在教育型消费支出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过度教育作为农民工“工作—教育”匹配状态中的一种,被认为是劳动力资源的低效配置,且具有收入惩罚效应,然而忽略技能异质性会使该效应评估产生偏误。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结合技能适配状况分析了农民工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过度教育具有收入惩罚效应,但这一效果会随单位规模的扩大而减弱。进一步地,在技能替代视角下,“真实型”过度教育惩罚更为严重,而“表象型”过度教育却具有收入获益效应;技能补偿视角下,过度教育可能促进技能适配的产生从而削弱原有的收入惩罚效应。动态视角下,技能匹配状态的向好改变将显著提高收入,而教育匹配状态的向好改变却无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将传统对农民工过度教育问题的讨论适当转移到技能匹配方面,从而警惕和避免教育与技能同时错配带来的双重收入惩罚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浙江省杭州市8个区的调研数据,对农民工的收入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农民工收入差异现象严重,性别导致的收入差异体现为结婚使男性工资提高而使女性工资降低,地域导致的收入差异体现为杭州籍农民工工资明显高于外省来杭农民工;文化程度对工资水平有正向影响,且边际效益有递增趋势;2010年工资水平较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性质本身不会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城市消费受到个人与家庭决策两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个人工资水平、家庭迁移特征与留城意愿的农民工城市消费理论框架,结合5省3524名农民工的专项调研数据,探讨个人与家庭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两类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对其城市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尤其是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第二,留城意愿对农民工城市消费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迁移家庭完整度对其消费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留城意愿间接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消费;第三,留城意愿在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与其城市消费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留城意愿越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仔细区分农民工教育培训相关行为参与主体的目标函数与制约因素。本文主要根据对农民工问题的长期调查研究积累,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相关性分析和厂商理论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农民工教育培训参与主体——农民工、企业和政府的目标函数与制约因素的分析模型,以期为进一步基于均衡分析、博弈分析等分析方法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面临着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教育回报率的结构性差异会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分析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发现该差异在特大城市尤为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的农民工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城城迁移人口3.12个百分点,这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分化;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并将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缩小了0.9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户籍差异产生的机制包括农民工教育投资不足、农村教育质量差、农民工非农就业经验缺乏、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户籍制度对特大城市乃至中国中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异质性农民工中的低技能农民工就业“降级”,中等技能农民工就业“极化”,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升级”。(2)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异质性农民工就业岗位升级和技能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中等技能与高技能农民工的就业向上流动、技能溢价,尤其是对高技能农民工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按岗位分组后发现,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高端岗位内部对农民工技能溢价的提升大于中端岗位的影响,并且高技能农民工在高端岗位内的技能溢价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外出迁移会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有别于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回流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调研数据,首先分析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家乡社会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发现经营型与低技型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更加依赖于社会资本禀赋。接着,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收入层次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低技型与经营型人力资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可获得中高水平的收入,而高技型人力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较少依赖于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揭示并验证了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直接贡献以及家乡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别人力资本报酬率的交互影响差异。该结论对于农民工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1985-2007年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工资性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对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健康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工资性收入对人力资本投资各变量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在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中,教育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迁移投资次之,健康投资的影响为负.文章还对以上结论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工收入之间的关系,说明提高农民工收入的关键是提高其文化教育程度,并分析了农民工受教育现状及其对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从农民工自身视角揭示当前影响农民工收入增长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并以农民工收入增长为目标,提出了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民工收入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乡城流动人口群体的人力资本回报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乡城流动人口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收入分层,其中10%最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是10%最低收入阶层平均收入的8.34倍;乡城流动人口的平均教育回报率为2.39%,中低收入及以下阶层的教育回报率差异不显著,中高收入及以上阶层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显著;提高受教育年限对乡城流动人口中高收入及以上阶层的影响比较大,且最大受益者为高收入阶层;乡城流动人口的平均工作经验回报率为-0.31%,工作经验回报率在中高收入阶层以下均表现为负值,只有到了高收入阶层才呈现出并不显著的微弱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