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5个省份实地调研的1397份受访者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影响,比较了这一影响在不同组群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净效应的平均值为0.443,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群组异质性;在作用路径方面,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通过耕地种植面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与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河南省3个市的小农户农业生产情况,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其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起显著影响作用的因素(作用按从大到小)为:组织形式,农户家庭特征,认知度和生产特征;在统计意义上,小农户家庭劳动力数越多、主要生产品种为畜禽类、认知度越高、组织形式采用“协会 农户“或“中介 农户“,这些均会增强小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意愿。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影响及机制,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保障农民收入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20年的12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变量,实证检验了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程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兼业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耕地细碎化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种植业收入影响农户家庭兼业化程度。(3)异质性分析发现,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促进作用在二兼农户、“离农”氛围浓郁以及位于丘陵山区的村庄中更为突出。研究结论:应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种植业生产节本增效以及因地制宜保障农户差异化生计需求等方面破解耕地细碎零散、农户分化延缓的问题,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家庭劳动力约束下经营规模对农户种植结构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剖析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下农户种植行为选择,分析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关系。研究方法:门槛效 应模型。研究结果:经营规模扩大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过程会受到家庭劳动力禀赋的制约,即存在门槛 效应,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小于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种植结构变化呈“去粮化”, 反之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超过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结论:规模经营不必然引发 非粮化生产,因而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缓解农业生产的家庭劳动力约束,并 以多种方式提高种粮收益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利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0户稻农的数据,在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在总体上抑制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②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减少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地块集中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抑制了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③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向后推移,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8.
知识问答     
《农民科技培训》2013,(1):45-45
什么是农户? 农户作为一个统计工作中的概念,是指在农村长期居住的家庭。而在日常实践中,农户是指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家,或者说农村中务农的家庭,也称农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广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元,其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江西省11个村连续5年固定跟踪观察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静态和动态影响效应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因素后,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增长6.3%;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大,农业技术应用可能会对农户家庭总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但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小,则农业技术应用会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有效增长。现阶段,农业技术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增长的根源在于它能够节省劳动时间和精力,使农户更好地从事非农就业以提高其外出打工收入,从而促进其家庭总收入增长。实证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间接传导机制的存在,农业技术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外出打工收入平均增长8.6%,且其影响程度随农业技术应用时间跨度的增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民创业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