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农地种植结构与中国粮食安全直接相关,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证粮食安全要实打实地调整种植结构,因此有必要对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回归模型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 (1)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存在“U”型关系,拐点为2.533hm2。当农地经营规模小于拐点时,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非粮化”;当农地经营规模超过拐点后,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趋粮化”。(2)分粮食功能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不同粮食功能区产生了不同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3)地权稳定性对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的“U”型曲线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提出发展农机服务市场、协调各区域粮食生产责任、引导农户签订权责明确的土地流转契约、增加政策性种粮补贴、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内在机制,确保农户种植行为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文章旨在厘清我国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与“土地规模化”二者之间的替代抑或互补关系,以实现粮食总产最大化的目标。方法 文章以农机服务为研究切入点,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农机服务对粮食总产、播种面积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地规模下农机服务对粮食总产的影响程度。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农机服务投入会提高粮食单产以及播种面积,且农机服务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表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农机服务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而先下降后扩大,即“服务规模化”的作用会受到“土地规模化”发展的约束,虽然“服务规模化”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替代“土地规模化”的不足或相对滞后,但是“服务规模化”的生产效应又依赖于“土地规模化”程度的发展。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该文建议,在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的过程中,应当阶段性的和差异性的采取“服务规模化”和“土地规模化”两种路径方式,充分利用二者互为补充以及相互替代的关系,以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完善农地产权保护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农地“非粮化”问题日益被学界关注,但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山大学公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IV-2SLS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农地确权总体上会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2)农地确权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影响农地种植结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配置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农业资本投入为遮掩效应。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投入正向影响农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农业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比例。(3)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对未发生过农地调整的村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行为影响更显著。因此,农地确权会诱导农地种植“趋粮化”,而不会带来“非粮化”问题。完善农地流转市场、适当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将有助于抑制“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村土地政策稳定性,避免频繁的耕地调整,可以有效保障农地确权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化肥施用过量不仅危害农产品质量,而且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等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能否促进化肥减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农业农村部监测的1274个种植类家庭农场数据,采用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内生线性回归和内生有序Probit模型,估计了农场经营规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未达到一定规模时,农场的化肥施用强度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显著降低,但当超出一定规模后,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反而会增加化肥的施用强度。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确实有助于减少化肥施用,而且对以自有劳动力为主的家庭农场来说,经营规模的"减量效应"更为突出。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家庭农场尤其是以自有劳动力为主的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重视其在化肥减量中的作用,促进农业规模化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减量化:农户经营的规模逻辑及其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农户分为五种类型,并将农地规模分解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与连片规模,由此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阐明农户减量化的规模逻辑。基于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对于所有样本农户来说,地块规模越大,减施量越高。其中,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型小农,减施量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而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型小农,减施量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②农户连片规模扩大,减施量就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地块规模扩大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③农户社会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连片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据此,农业减量化,应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形成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然后诱导服务供应商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实现服务规模经营对农地规模经营的替代。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是危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黄河流域5省940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化、社会服务规模化、集中连片规模化、复合经营规模化四类规模经营模式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层面的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并非总是有利于农户化肥减量施用,二者间呈先降后升的“U”型关系,中下游地区尤为如此,上游地区则不成立;社会服务规模化能够显著降低流域农户的化肥过量施用程度,且对上游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复合经营规模有利于带动上游地区农户的化肥减量施用,而对中下游地区农户减量施肥无显著影响;集中连片规模化在整个流域对农户减量施肥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政府应当针对黄河流域不同区段鼓励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化肥减量施用和流域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2001年,临沧地区共有耕地3696645亩,被433263户农户分散经营,平均每户占有耕地8.53亩,年粮食产量747955吨,平均每户1.73吨,劳均粮食产量仅为0.75吨。如此低的劳动生产率难以形成更多的剩余,增收也就无从谈起。与此相反的是,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区一些种植大户已经有效地集中了几百亩.其至几千亩的耕地.实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索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特别是风险偏好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以期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Ologit/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的农户,其规模经营意愿存在差异。(2)家庭生命周期会通过风险偏好间接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空巢夫妇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弱,成长中核心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强。(3)家庭的农业专有资产积累越多、土地产权越安全、灌溉条件越好,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研究结论:为引导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政府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具有的劳动力和资金资本规律;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实现;建立正规的农业避险机制;促进农户农业专有资产的积累、保障和提高土地产权安全、改善土地灌溉设施条件。  相似文献   

10.
1当前米业品牌化规模经营所面临的困境1.1经营者主体“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全”经营者主体是农户、公司、合作社等,但农户是基础。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有:“公司+农户”,“农工商联合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农户”,或“基地+农户”等。无论上述哪种形式,都要求农户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农户外部入手,不触动农户的承包经营权,通过社会化服务,区域化种植等办法,扩大农户的外部经营规模:二是从农户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家庭农场特征的视角,构建了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河南省种粮成本和收益数据以及414个种粮农户、50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测算和验证了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分别由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自有劳动力占比所决定。土地租金上升降低了农业收入,从而驱动家庭农场提高土地经营规模下限;粮食生产劳动的季节性导致家庭农场难有土地经营规模上限约束,人多地少的华北平原不利于种粮家庭农场的发展。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主要受种粮收益影响,种粮收益低驱动家庭农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导致出现生产非粮化和经营公司化趋向。提高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收益水平,实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是种粮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土地意愿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业经营者的老年化、低知识化现象是导致农地经营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这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行;农民就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既为一部分农民放弃农地经营权、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也造成农民农地经营积极性的下降,愿意实施规模经营的农户数量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个人务农年收入和农业生产流动资本的投入是激励农民扩大土地意愿经营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家庭劳动力数量成为影响其土地意愿经营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户的生产规模调整行为决策对于农业生产供给、区位调整的影响至关重要,是把握我国农业生产区位集聚形成的重要途径。[方法]运用547个食用菌种植户样本数据,基于适应性预期理论模型,探讨了市场价格预期与生产调控能力对农户生产规模调整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的生产规模并不稳定,4317%的样本农户都对食用菌生产规模做出调整决策。农户当期生产规模会在前期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前期市场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稳定的市场价格仍然是目前农户生产过程中最担忧的问题。(2)农户生产规模调整行为决策受市场价格预期与生产调控能力的共同影响。较高的前期市场价格、充裕的家庭劳动力、生产技术培训以及户主年龄较小等因素都有利于农户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和户主年龄的增加则会促进农户做出缩小生产规模的决策。[结论]要构建透明的市场价格信息制度,传递市场供需信息,稳定农户的市场预期,防止农户频繁且盲目调整经营规模。同时也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探索轻简化生产模式,降低农户生产调整过程中的技术与劳动力约束。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福建省丘陵山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耕地细碎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的种植意愿和种植规模;(2)由于粮食的生活保障作用,当耕地细碎化程度增加时,农户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概率要高于仅种植经济作物的概率;(3)户主年龄、土壤肥力、承包地梯田占比、耕地分散程度、机械化程度、村庄到县城的距离也是影响耕地“非粮化”种植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应该在严格把控耕地“非粮化”底线的基础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通过缓解耕地细碎化,优化细碎化耕种方式的手段促进粮食生产,从而达到稳固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者经营目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变化:从自给自足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论研究发现,在经营规模扩大和经营目标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农业生产者表现出阶段性的投资行为:不投资——投资迂回化——直接投资。对此,利用全国270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经营规模与农业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数和自然地理条件之后,农户的投资迂回化程度主要受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且,由"经营规模"和"经营规模的平方"的影响效应可知,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者投资迂回化程度将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结合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现状,文章建议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加快实现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第一,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第二,在农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给予农机手(农机合作社)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究两类土地转入方式导致差异性的经营规模扩张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工具变量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经营规模扩张可以显著提升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入水平,但已有研究中土地转入形成的土地规模扩张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的正向作用被高估;(2)连片式的土地转入将会使经营规模和地块规模同步扩张,会显著提升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水平;(3)分散式的土地转入在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同时,伴随着土地细碎化程度的加深和地块规模的缩小,会抑制经营规模扩张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分配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土地整合,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苹果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适合苹果种植的农地规模,提高白水县果农苹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探索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丰富以果蔬为主的集约型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范围。[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对陕西省白水县230户苹果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苹果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经济分析,构建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白水县苹果种植的最适规模,分析苹果产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面积和果农参加技术培训对苹果产出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并用钱克明等对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定义进行结果验证,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结果]经过分析,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种植面积、果农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对苹果的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以农户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的劳均经营规模面积在0363~0447hm2(544~670亩)的可视为适度规模,根据钱克明等的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的计算,其函数解为550,在适度规模范围之内。即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0751~0966hm2(1127~1449亩)。目前白水县苹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资市场环境和劳动力投入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结论]建议扩大白水县户均苹果种植面积,提升土地经营效益,从而增加果农收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促进苹果种植户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从法律上规范农村地区农资市场环境; 规范农户绿色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的高效肥料; 政府引导农地的适度规模集中,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受地形因素制约,山区地块小、坡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大规模机械替代劳动力,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影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劳动力约束下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度”,对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138户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衡量区域环境及劳动力个体特征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进而评价劳动力约束下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新型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益,并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确定最优劳均经营规模,分析其规模经济。结果 (1)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从多到少依次为农民合作社(13.03人)、农业企业(10.74人)、家庭农场(4.11人)、种养大户(3.15人);(2)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综合效益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企业(18.12)、农民合作社(13.66)、家庭农场(8.89)、种养大户(7.56);(3)研究区单个有效劳动力的劳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为2.64 hm2/人,兼顾不同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户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农民合作社(34.39 hm2)、农业企业(28.35 hm2)、家庭农场(10.85 hm2)、种养大户(8.32 hm2)。研究区当前达到最优适度经营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偏少,仅15.9%,其中包括6.5%的农民合作社、5.1%的家庭农场、2.9%的农业企业、1.4%的种养大户。结论 随着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降低,与拟合最优规模的倒“U”型特征相符,即目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该文旨在识别有效劳动力约束下各类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以助于推动山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索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耕地细碎化如何调节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期在“大国小农”的现实语境下为中国耕地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经验参考。研究方法:贝叶斯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斜率分析。研究结果:(1)种植规模扩大促进了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2)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小农户保护耕地质量;(3)种植规模扩大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促进作用,因耕地细碎化的存在而弱化。研究结论:合理推进农村土地互换、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在实现小农户进城与返乡“进可攻、退可守”的同时,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20.
用土地生产率、商品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指标衡量农户经营规模是否适度。当前湖北省从事旱地生产的农户,在机械作业前提下,一般劳均40-50亩为适度;水稻生产,一般劳均10-15亩水田为宜;粮油兼作生产,一般劳均5-8亩最好。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十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增加收入,但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土地生产率和投资报酬就呈下降趋势。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的形成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应遵守渐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