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合江林区走过的是一条思想不断解放,改革不断深化,结构不断调整,工作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周年来,合江林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缓解林区“两危”做了大量工作。这期间创造了“合江林业模式”,并在实践中使之不断完善和升华为“以两自立为目标,以抓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证,以开展场(所)竞赛和实施‘林业新村’机制为手段”的符合合江林区实际的治危兴林新路子。合江林区在”哪年率先实施了以“两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为主要形式,以两自立为目标的经营机制改革。这一举措使濒临…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林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在未开发前,多为人烟稀少地区。解放后,随着林区的大规模开发,逐渐形成了今日的“小社会”。林业企业不但负责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组织木材生产,而且还要承担起林区社会管理的责任,从职工生活(如商业供应)、林区教育、卫生保健直至社会治安,都是由林业企业承担的,林业企业既是企业,又承担着政府的职能。因此,林区这个“小社会”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上述各  相似文献   

3.
城镇的形成与繁荣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水环境压力。以新型城镇化内涵为依据,通过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5个维度分别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利用门槛模型分析多维度城镇化的发展对废水排放的长、短期作用。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5种城镇化指数均呈现为逐年波动上升的态势,各维度城镇化标准差椭圆均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的移动趋势;人口城镇化发展对废水排放量存在“抑制—促进—抑制”的双门槛效应,经济城镇化存在“促进—抑制”的单门槛效应,空间城镇化存在“抑制—更抑制”的单门槛效应,社会城镇化存在“促进—抑制—更抑制”的双门槛效应,生态城镇化存在“强抑制—弱抑制—强抑制的”双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贫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述纲要所讲到的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两句话,应该是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测度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明确新型城镇化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城市与乡村之间协调发展。[方法]文章以泉州市为靶区,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评价模型定量估算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1)在2000—2015年,在社会发展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上晋江市发展最好,洛江区发展最差; 在生态环境系统上南安市发展最好,发展最差是惠安县, 3个层面内都有一定的波动。(2)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0246 5~0805 0之间,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布; 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中晋江市(0805 0)最高,洛江区(0246 5)最低,它们之间差距近2倍,城市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聚集状态。[结论]今后,亟需从社会生活系统、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3个层面同步发展,推动泉州市新型城镇化永续发展,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宏伟目标,但相对贫困依然存在,返贫治理是“后2020”时期农村脱贫工作的重点。以场域理论为关照,分析了“后2020”时期产业发展对农村传统生产场域的消解和生活场域的重塑,重点考察了贫困惯习对返贫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以产业发展改变生产场域和生活场域、构建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智志双扶铲除贫困惯习、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社会支撑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返贫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因一场“特大森林火灾”而使其“知名度”大大提高,也使初露“危机”端倪的传统林业发展道路遇到新的挑战。是沿着木材生产为中心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还是应以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林区总体优势为中心,使林区走上健康、富有活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做出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 经济体制改革,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命运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本文拟对闽北集体林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探索和思考。反思历史的启迪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考察和判断社会变革时,“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而“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相似文献   

9.
随着森工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林区集体经济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强大生命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长期形成的“重视国营,忽视集体,管不管无关大局”的错误认识,还在一部分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由此,在集体企业工作的干部、工人“低人一等”是“二等公民”,不安心工作,致使多数集体经济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追其根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林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清楚,搞清这个问题,对于促进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企业压力,活跃和稳定林区经济,提高林区经济的整体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改革开放在更广阔领域向纵深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南山林场从1981年开始,与林区的4个牧场,两个牧业公社的8个单位签订了更新造林、幼林抚育、架设围栏和护林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合同,组织了林区社场参加更新生产。1981年完成栽植云杉苗木67万株,更新面积2,688亩(其中1,500亩占55.8%是由社场完成的),超额35%完成了下达任务,作业质量合格率和苗木当年成活率都在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乌鲁木齐南山林场两年的实践证明:组织林区牧业社场参加林业生产,确是一项富有战略意义的林牧结合双发展的决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伊春林区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实施“绿色生命”、“优化升级”、“探索创新”、“美化家园”四大工程,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新一轮城镇化开启了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引擎,它将直接影响2亿人的生活,也将间接影响中国所有人的未来。何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对农村、农民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开始重视山区林区建设,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山区比较早地实行以“双包”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减免山区粮食征购任务和农业税,落实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拨专款扶持山区、林区建设等等。这些措施都程度不同地促进了山区、林区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同平原地区相比,山区、林区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比较缓慢,各地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针对城乡关系发展失调而做出的针对性举措。本文通过辨析新型城镇化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科教文卫五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7年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国有林区为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五个方面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提出了优化林区生态经济发展结构、完善林区生态政策制度建设、塑造林区生态文化良好氛围、推动林区生态社会和谐发展与加强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五种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位于青海南部的班玛县玛可河林区,多年来,林区社会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交通限制、牧民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影响,林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十分低,贫困人口较多。为实现林区社会经济、生态、民生和谐发展,充分利用林区自然资源和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发展绿色产业,玛可河林区带动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部分国有企业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建立了独立的工矿区和林区(由于本文以林业企业为主体进行分析,以下统称林区)。这些林区的生活基地和棚户区存在着地处偏远、缺乏城镇依托等问题,在资源枯竭、企业生产经营调整的情况下,林区职工生活困难问题日益突出,基本居住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伊春林区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实施“绿色生命”、“优化升级”、“探索创新”、“美化家园”四大工程.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目标是以产业升级转型改变生产方式,进而改变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目标达成需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镇化要求集约开发利用城镇化资源,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镇产业、土地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就业转型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农村再工业化为核心,以农村社会服务业为条件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