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正在大规模衰败或者消失。村落的不断消失或许不可避免,但其所积淀的厚重文化,却不能任其消亡。在2014年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包括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建在内的11名市政协委员联合提交提案,倡议开展村志编修,承续乡土文化。一、新农村建设呼唤着修编村志2014年中央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任务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型城镇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的要素内容非常丰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提升文化水平,彰显区域特色,提高城镇生活品位。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我们需要形成文化元素与城镇品质提升的联动效应,把推进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城镇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生态化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有效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各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还需重视农业生态化建设。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地方政府的农业生态化建设工作还面临着法律规制体系不健全、政府治理力度不足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缓慢等困境。对此,各地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通过健全法律规制体系、强化政府治理力度、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和重要方式手段。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推进城乡文化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但现阶段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着资金投入不够、组织机制不健全、基层文化队伍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型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体育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以农村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指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存在农民体育文化知识匮乏,政府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体育健身项目单一,农村体育管理组织机构及活动制度不健全成为制约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瓶颈,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滁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从完善城镇规划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文化内涵、推进城镇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以新型工业化作为夯实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注重城镇发展的品质;大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使新型城镇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景更美;还要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以多规合一为引领主,建立多规融合信息平台,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微天下     
陕西魏延安【乡村治理秩序的重建——费孝通《乡土中国》札记之三】乡土社会是基于皇朝教化和乡土精英相配合的自治。传统乡村社会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过程中解体,但将来肯定要以新的形式重组,包括村庄形态的重组、文化的重组、人的重组,在转型中逐渐形成新的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9.
伍红菊  朱苹 《山西农经》2024,(2):116-118+125
城镇化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乡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注重发展质量的新型发展理念。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由此产生失地农民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我们在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新思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地参与PPP模式对于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破除城市二元结构、推进公平共享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制度创新、走可持续化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得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成为两个发展的"风口"。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但是,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具有本质的协同性。本文依据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的竞合关系,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的路径,从而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确定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城镇化由传统的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型。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下一步要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要平台,在城乡规划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用地制度等方面加强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城镇化的道路中,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制度顶层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等措施,对于现阶段推动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乡村景观建设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之中,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运用案例法,以安吉县为例,结合永嘉模式、高淳模式、江宁模式,分析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等景观要素的乡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价值。结果 要因地制宜,从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农耕文化、整治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当地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结论 传统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转型,传统的城镇化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城市空间治理问题,因为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问题,所以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空间治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农村土地征收与农民的安置补偿问题,辽宁省高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因传统货币补偿方式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应尝试建立留用地安置制度,以协调征收补偿的公平性利益冲突,有效地保障农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实现就地城镇化,推进辽宁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系统转换,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全面辨析和妥善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其一,城镇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与动力源泉;其二,城镇是市场发展与政府推动的结果;其三,城镇催生现代文明繁荣与传统文化衰落;其四,城镇促使人员个体及群体"进城"与"返乡"。妥善处理好这四方面的关系既是化解目前城镇化过程中诸多问题的现实呼唤,也是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对我国当前加强农业与农村规划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基于赴英国进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实地考察、培训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结果]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建立缘于其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大城市病"问题,其发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目前形成了"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两级规划结构;英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十分注重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规则和制度。[结论]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历史建筑、风土文化和景观环境,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高度重视对农业与农村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同时要注重基于中国国情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发展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根据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建立两个系统的评价体系,选取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两个系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耦合发展模式。[结果]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开始处于中度失调衰退,从2011年开始处于濒临协调发展阶段并开始稳定。[结论]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增长势头明显,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在后续调整过程中要注重交通运输能力、文化事业发展、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化肥施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动力,而推动城镇化建设,核心是推进人的市民化。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在顶层设计、具体规划、户籍政策、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都有具体落实或正处于试点阶段,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利益也在更大程度上得到维护,但一些核心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本文依据帕累托最优原则,站在农耕文化及精神需求层面的视角,认为消除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各种担忧的办法是在不影响其农民身份和利益的同时,给予其市民待遇,即给予进城农民工双重身份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