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矿业权是并不存在的权利,矿业权主体是虚拟的。撤销矿业权,依物权二元结构理论分解探矿权与采矿权,发现其矿产物权主体与特许权人是"连体"的。这就导致吊销矿业许可证时将矿产物权一并没收了,而且矿产物权不能自由流转。应将探矿权与采矿权的主体各自一分为三,即分立为矿产物权人、特许权人和矿山企业,"三权分立"是构建现代矿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关于《矿产资源法》修改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法》修改中绕不开的几个理论问题:变矿业权行政审批为权属登记以凸显其物权属性;注重公法规制与私法调整的关系平衡;明确探矿权人之优先权即依申请可直接取得采矿权;变矿业权主体资格的行政审批为核准进入制度;建立更宽松的矿业权市场配置制度以促进其商品化流转;从矿业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矿业用地问题;参照世界通行规则来革新现行的矿业税费征收制度;依法治矿完善现行矿法中法律责任之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权与矿产资源所有权两权合一的现状无法满足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与管理者职权分离的现实需要,构建矿业权物权登记簿成为促进两者分开的关键环节,如何编制矿业权物权登记簿并安排其内容结构成为首要问题。矿业权适用用益物权规范,矿业权物权登记参照不动产法律法规设置,矿业权的特点显示:探矿权客体可以根据出让时的资源情况定义为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或矿体,采矿权客体是矿体。对矿业权物权登记簿编制的建议:一是将宗矿产作为矿业权物权登记簿编制单位,宗矿产是权属界线封闭范围内的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或矿体,既可解决矿业权不适应宗地、宗海的问题,又有助于矿政管理;二是以矿业权客体范围为中心构建矿业权物权登记单元,矿业权与宗矿产一并构成矿业权物权登记单元。探矿权面积核减、探矿权分立、探矿权转采矿权等变动情况可以通过对矿业权物权登记单元的新设、变更登记予以解决,矿产资源储量信息可以被矿业权物权登记记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为例 ,介绍了与探矿权和采矿权有关的主要法律规定 ,总结了二者之间的过渡关系 ,主要有三种 :探矿权人自动取得采矿权、探矿权人有采矿优先权以及由政府自由裁量。在此基础上又从取得机制和取得方式两个方面展开 ,进一步论述了矿权的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5.
浅析采矿优先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已经颁布近10年,其中的一些条文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和需要,为了加强国家对矿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必要对其中关于采矿优先权的规定加以修订,以促进矿权市场合理健康的发展,激励勘查资金的投入。现行采矿优先权制度不明朗,应合理解释优先权,这符合多方面要求。对规范和完善采矿优先权制度的建议:①合理保护探矿权人所取得的成果资料;②公开地对采矿权进行招投标,探矿成果有偿转让;③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学习与借鉴     
学习和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体制和机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刊发的王文等介绍国外矿产勘查方面的文章就源于此。这里至少有如下 4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矿产勘查出资者的追求目的。应该是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包括 :①进入该地区并以勘查所有矿产为目的而使用的土地 ;②以分析和实验为目的提取矿产 ,并可用于试验和试销 ;③为在该地区进行勘查所必须的其他条件 ;④优先获得采矿权。采矿权包括 :①以开采和处理所有矿产为目的而进入和占用土地 ;②从土地中采出和运出所有矿石和矿物 ;③开采地下和地上矿产所必须的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于1996年修改了矿产资源法,进一步明确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制度,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审批登记和有偿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制度,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制度等;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对原来的矿产资源法进行了重大修改。199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勘查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中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矿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法》修改后地勘经济发展的思路1.地勘单位必须依法勘查、依法办矿。《矿法》修改后明确规定:"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以往省内有未依法申请并取得探矿权、采矿权而进行勘查或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存...  相似文献   

9.
探矿权人优先权法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法律对探矿权人优先权的规定非常模糊,业界人士对其认识也莫衷一是。文章从探矿权人优先权制度的依据、探矿权人优先权法律关系、法律效力和保障制度四个方面,论述了探矿权人优先权属于优先购买权,从法理上解析了探矿权人优先权的法律性质,并对构建我国探矿权人优先权法律制度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在培育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的过程中 ,了解和准确把握两权市场特征 ,是贯彻执行矿权有偿使用制度、灵活运用法律法规 ,搞活两权市场、推动矿业经济向前发展的关键。两权市场特征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物权特征、市场结构特征、标的物特征和价格特征四个方面对两权市场特征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矿产资源资产和产权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把矿产资源资产的产权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 ,由所有权产生的资产是自然资源价值 ;由使用权产生的资产是投资形成的价值。同时提出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行使要考虑五项国家目标 ,不能单纯考虑经济目标 ;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实现有矿地地租、矿权金等 6种形式。矿产资源使用权资产的主体是企业 ,由国家投资形成的使用权资产 ,应当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  相似文献   

12.
矿业市场准入资格和矿权主体资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矿业市场准入资格是矿业的经营权,采矿权、探矿权是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矿产资源法》没有对两者清晰区分;《行政许可法》把行政许可扩大到了财产权分配;《公司法》对矿业市场准入资格有授权性规定,但未得到重视和贯彻。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矿业经营权和矿产资源财产权有清晰界定。进入矿业的门槛建议设三道———设立企业,取得矿权,建设矿山。贯彻《行政许可法》,应当定位在授予“采矿经营特许权”、颁发《采矿经营特许证》。《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宜改称《采矿权证》和《探矿权证》,其制度建设应当同《行政许可法》脱钩,直接上承《物权法》。限制经营权同限制财产权的行政处罚应当加以区别。“矿业权”最好改称“矿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双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来论述市场和政府两种机制在我国矿产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矿产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两个机制应该同时管,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法律尚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形式下,为了保证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注重市场调节这一机制作用机制的同时,政府宏观调控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使用权是准物权的一种,具备财产权的基本属性,权利人可以在满足法定条件下以矿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出资。以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资后,矿产资源使用权发生转移,原权利人根据其出资享有相应的股权。我国目前对矿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出资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出资主体、出资客体、出资方式以及出资后的权利公示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实践当中,以矿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出资的多采用投资入股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矿业权人更经济、合理地勘探、开采矿产资源,引入了增加掘进区的概念。我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在这方面都有相关立法,且具有适当限制矿业权人的矿业权和尊重双方意思自治,辅以公权力介入的特点。我国相关方面立法存在的问题:矿区调整法定事由不明确;缺少向相邻矿区增加掘进区的规定。相关立法完善建议:明确规定矿业权人增加掘进区的法定事由;对向相邻矿区掘进的问题进行系统规定;明确矿业权人物权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浙江、福建两省调研的实际情况,针对林改中的一些政策观点和实际做法,分析林权流转的前提条件:一是林业产权清晰;二是具备林权流转的市场。分析林权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国家允不允许林权流转;林权流转是否需要国家政策规范;林权流转市场平台的建立是否需要政府促建。对于国家是否允许林权流转,主要分析林权流转中存在的可能会限制林权流转的观点或者政策性原则,例如防止林农失地原则。对于国家政策规范林权流转的问题,提出国家政策应该体现林权流转中的“公私”领域。对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促建林权流转市场平台,提出是由不同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所决定,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自己的实情而决定是否需要促建林权流转的市场平台。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村土地的承包权、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制度,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现行土地产权面临的困境,对推进农村土地关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背景进行阐述;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如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制度性障碍,三权利益互相博弈导致利益关系失衡的经济性障碍,以及由于配套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的经营权受限的政策性障碍。同时,该文提出了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扶持,强化政策引导;强化对经营权流转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应配套机制,实现经营权的抵押权能;促进经营权和承包权主体利益达到平衡等方面路径措施,旨在为制度的合理实施提供一定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