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立足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实际,按照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促发展,靠发展优服务的目标定位,多举措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中化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力支持下,以中化农业MAP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为载体,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中化农业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阜南样板",建设"三支队伍",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伴随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现代化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谁来种地",一是"怎么种好地"。前者的解决有赖于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后者则要求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解决千家万户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农业生产性服务涵盖的领域、服务功能,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英文缩写MAP)是中化集团提出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中化现代农业大荔MAP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陕西省大荔县,以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为依托,提供先进技术应用推广、数字农业系统和金融保险等服务,通过企社合作整村推动,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囿于"单打独斗、低效率和高成本"的供给困境,难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构建"分工协作、要素融通、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既是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目标取向,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演进的基本逻辑。库区目前典型的联合供给模式有"抱团发展"型、复合型、平台型和延伸型等几类。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实现,有赖于龙头企业引领、服务供需主体协同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浦东新区桃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其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出现,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课题组先后赴南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农业领域和农资行业的双重挑战和新形势,最近几年中化集团、供销社等纷纷开拓服务市场,谋求转型发展。金正大作为我国最大的民营化肥企业,也在顺势而行,寻求转型升级的契机。2017年,金正大成立金丰公社,着眼于打造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金丰模式",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为农民种地的企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金丰公社已初具规模,取得良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驱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基于价值链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引入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促进服务的不断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依托互联网+,以农业价值链为基础,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象的需求、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体追求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内源动力,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外源动力。互联网不仅带动农业生产要素和技术的升级以及革新服务模式,而且促生新服务业态、创新服务内容,这是互联网驱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本文结合案例提出服务主体创新、共享经济平台化服务、专业化精准服务、跨界融合服务等四种模式是典型的互联网+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的基础,探究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否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旨在寻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方法 文章以中国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化MAP为例,基于全国21个省份2 77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首先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绿色供给四方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测算服务模式下全国及不同种植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比较分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演化特征;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绿色发展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绿色供给4个指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 (1)MAP服务模式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比非MAP高31.01%;(2)从空间上看,三大类作物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均值排名经作大区(36.51)> 特作大区(36.22) > 粮作省区(31.95),并且各区域内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3)MAP服务模式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绿色供给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失调状态。结论 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确实能够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但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较明显,建议完善现代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推动现代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加强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认知能力,以期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SBM-GML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20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产生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提升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经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以人均土地规模为门槛变量,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单一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强各地区间的农业交流并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就总体而言,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需要拓宽视野,宽、长、高并举。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宽度;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造提升,提升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高度;再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构建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拉伸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长度。三管齐下,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就会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又一次对谁来种地问题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担忧,明确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从2013年开始,安徽省天禾农业科技集团公司开展"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探索实践,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以"小而全""小而散"为主要特征的农户家庭经营,加剧了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农业生产副业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在"大国小农"基本国情下,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通过规范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供求关系的演变趋势,发现伴随经济体制、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农业生产性服务在供给主体、需求主体、服务目标、服务内容等方面也正在或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与需求主体、需求内容的异质化,对新时期农业生产性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局部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实践中出现的"小农户挤出" "服务组织经营规模盲目扩大"等潜在"不良倾向"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应对不当可能影响新时期农业生产性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此分析提出优化现有农业生产性服务功能的具体策略,使其更有效地惠及坚持家庭经营的传统小农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助力小农户更好更快地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提供新思路,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探索新路径,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引擎。国际经验显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服务化的过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致等同,但也有若干明显区别。应该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基调,代替"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传统提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科学处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阶段性服务和全程性服务、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与支持其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与非农化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但仍存在服务供给市场化不足、服务供给主体能力较弱、服务项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主体能力、服务项目拓展等方面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综合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采用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基于“双碳视角”以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中碳汇总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以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测度了各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作用路径。[结果](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13 1,说明中国粮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地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增长,GTFP改进的地区占比达70.97%。省域之间的粮食GTFP波动情况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对主销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3)就作用机制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规模经营、专业分工及技术进步促进粮食的绿色生产。[结论]应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托管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农业农民落地下田的主推方式,小农户与农业生产服务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困境要求必须在农业生产托管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结合山西省实际,建议创新机制,在山西省试行推广"政策试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金融保险创新"五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托管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保底分红、货币返还型和实物返还型等收益分配机制,实现政府、农户、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险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是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农村人员流动和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很多农业服务主体主动担责,充实乡村防疫力量,积极备战春耕,为小农户提供服务,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稳进行。这些农业服务主体实力较强,规范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应该作为新型农业服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对接滨海县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2012年创建了"333"科技服务体系,即"品种+技术+基地"全面示范的科技推广模式;"畜禽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控+食品产业链延伸"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模式和"科技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户"放大效应的示范带动模式,取得比较好的效益。为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学院驻滨海工作组对"333"科技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新的全方位、立体化"333"科技服务体系,即积极推广"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