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市场日益多层次化的需求,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必然。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参与、专业酒店托管等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培育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联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今年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供给结构更加优化,要素资源更加活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了3万多家,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总的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保持了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态  相似文献   

3.
对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进行文献综述。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组织主要有四种模式:单一企业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企业+旅游协会+农户”模式和“企业+农户”模式,并针对这些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置"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生产经营的产业化,要求建立以互信为基础的土地流转企业和农户生产农业经营主体间利益共享机制,以土地的良性流转保障"三权分置"政策落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相融和对接,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5.
振兴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利益联结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对乡村产业兴旺农户增收致富具有积极影响。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利益联结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经营主体素质与能力、农业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分析小农户利益联结问题时,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按照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系机制,为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户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为相关农业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从建设乡村多方参与角度出发,坚持农户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以农业市场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个体农资经销商的经营行为逻辑,指出其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认为存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经营主体供给服务单一,农户需求信息收集有时滞性、偏差性,市场经营混乱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措施,以更好地服务小农户生产,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经营主体是产业的根基,没有经营主体的枝繁叶茂,就难有产业发展的花繁果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最要紧、最关键的还是要抓好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2亿多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家家包地、户户务农的局面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论是覆盖区域还是经营业态,不论是主体素质还是产品创意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和日益突出,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有不小的距离。近年来,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主体带动和创新驱动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呈现出市场需求旺盛、经营主体多元、类型模式多样、质量效益提升的良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赤溪村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比例较高,但是旅游经营的项目单一;农户的学历、劳动力数量、地理位置、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的次数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农户生计资本和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中的权力关系、可借款能力、家庭年收入、了解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有资源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影响农户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完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扩大农户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扶贫资金体系,完善旅游供给侧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实行多项扶持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了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丰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模式,探索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发展旅游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三产融合、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天津市下营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践为例,基于共享发展的理论视角,研究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实践的内在机制和运行逻辑。研究表明,首先,全域旅游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带动全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其次,旅游驱动的产业融合是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其产业发展机制是通过全域旅游的引流效应集聚大量消费者并形成在地化市场;基于旅游带动的产业拓展和协同实践,促进设施农业、采摘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旅游服务的兴起;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则为在地化市场提供商品,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产品展示和体验中心,拓展出旅游服务功能。再次,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构成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劳动务工等方式形成基于地租、股权分红和工资的利益联结;最为重要的是农户还可以通过投资经营民宿或农家院为全域旅游提供配套性服务获取较高的经营性收入。最后,以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小农户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探索小农户现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农户连接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现有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的典型模式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以果蔬产业为例,对江苏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三种模式:以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科技成果应用平台带动农户模式、企业化运作下产业融合带动农户模式和农业专业化分工下纵向协作带动农户模式。最后得出几点启示:一是要重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技术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实现农户与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衔接;二是要注重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让农户分享农业多功能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三是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户与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有效衔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旅游投资发展过程及其主体特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投入是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和升级的内在动力。本文尝试从中国旅游产业的投资演化分析入手,总结中国乡村旅游投资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产业萌芽、产业发展、快速扩张、提质增效4个阶段,并归纳出与这4个阶段对应的自主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和市场混合经营4种模式;继而围绕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对乡村能人、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当地政府等多元主体的角色和相互关系的阶段性演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阐释了乡村旅游投资主体角色更替和相互关系变迁的内在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投资收益、投资回报预期、投资主体风险承受能力等是影响乡村旅游投资出现阶段性演化、主体角色更替及其相互关系变迁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出发,剖析了当前乡村旅游投资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业界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发展和投资中面临的困难与阻碍、科学把控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规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数字金融所具有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等特点,能够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融资的供需匹配有效性。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四省一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probit模型,Ⅳ工具变量等进行实证检验和稳健性分析。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助于增加金融资源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和选择,进而有利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社会网络资源越好、金融素养程度越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作用机理显示,二者是供需匹配且动态平衡的,亟需在政策层面建立多方位协同创新机制才能保证二者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与旅游环境困境、中介机构与品牌效应困境、资源开发与经营管理困境、发展推力与动力不足困境。导致这些困境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规划支持力度小、经营发展融资难度大、生态资源开发困难多、旅游专业人才数量少等。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政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企业升级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理念,社会参与乡村生态旅游链条形成,人才加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经营中来。  相似文献   

16.
正产业兴则百业兴,推动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生态优势、传统农产品优势、区域原种优势以及潜在的价值提升优势,努力破解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小农户通过产业发展致富。为提炼总结衢州市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成功经验,笔者深入走访了衢州市6个县(市、区)10多个乡镇(街道)30多个农业经营主体,并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广西大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优质肉牛养殖、生物饲料加工为主,集生态农业种植、旅游开发、有机肥销售及农业技术研发、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目前公司主要经营崇左市3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化基地和江州区龙脉山·山水牧场乡村旅游区两大项目。3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化基地:打造肉牛养殖产业化链条崇左市3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化基地项目投资20500万元,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企业为龙头,以养殖农户为主体,建设种牛繁育场、优质肉牛育肥场、饲料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外来资本进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契机。但外来投资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能否如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宣称的那样实现"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效果,是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为基础,在控制了生产经营特征、本地乡村振兴程度的情况下,对外来投资者比重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外来投资者比重对村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效益提升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若不剥离本地乡村振兴程度的叠加影响,外来投资者比重的作用将被高估,并且该促进作用与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缩小区域差异、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运用现代化推广技术等发展意见解决山西省乡村旅游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山西乡村环境舒适得分最高,自然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优势。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得分为0. 81,可进入状况良好。山西乡村权重为0. 534,乡村性特点不突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的设施因子得分较高,乡村旅游景点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开发空间和潜力较大。外围吸引物权重最低,可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农业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评价结果总分为6. 25,这表明指标权重得到调研对象的一致认可。[结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特征前3位的权重顺序为乡村性乡村资源可进入性。山西省在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乡村旅游区域差异明显、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乡村旅游地缺乏知名度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业产业与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基础上的和谐发展。研究阐述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意蕴;从明确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定位、产业调控和产业配套政策等方面理顺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扶持机制建设思路;给出了创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经营模式,开发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旅游产品和建设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利益分配机制等促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