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期大麦遗存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而新疆更是古代大麦传播的关键地带,相关研究亟待深入。石人子沟遗址是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位于新疆哈密东天山北麓,处在进出新疆的咽喉要道。本文对遗址IV区大型居址F7出土的炭化植物遗存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距今约3100年的大麦遗存。结合房屋内遗迹分布、民族学资料等多种证据分析表明,遗址出土大麦的种植方式较为粗放;居址内存在专门加工和储藏大麦的设施,相关的加工处理活动都围绕着室内火塘进行。  相似文献   

2.
古云:神农尝百草以别谷;后稷教民稼穑而耕作。说明远在上古时代我们祖先就已经重视粮食生产。近代考古资料证实,我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的粮食作物,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已经出现。1974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了七千多年前的籼稻谷粒;1977年在河北磁县发现的新石器遗址中有近八千年的炭化粟粒。关于粮食作物的论述,在殷商甲骨文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不少记载。古代常以“五谷丰登”来描述丰收年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是很重视粮食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古代粮食种植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代的粮食种植业历史上,淅江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业发轫甚早,以目前的考古资料来说,余姚河姆渡的第四文化层上部,普遍夹有一层至数层的谷壳、稻杆、稻叶的混合堆积物和炭化谷粒①,证明这里的稻谷种植,距今至少已有七千年左右。此外,在吴兴钱山漾的文化层中,与红陶、黑陶同时出土的,有很多炭化的稻谷凝块②。杭州水田畈,也有类似的炭化稻谷凝块③,这些都可以说明原始部族在这一带种植水稻的情况。当然,新石器时代的粮食种植,规模必然很小,在技术上也无疑是粗放和落后的,而且仅仅依靠几个点的发掘资料,还不足以描述当时粮食作物种植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考古研究人员常常集中注意力于栽培稻是何时何地从多年生野生稻驯化而来,包括籼和粳在内。对于一年生野生稻通常不在视野之内。事实上,除大量考古出土的炭化稻谷(米)外,在华东和华南的新石器遗址中还出土有少量小而轻的炭化稻谷(米),时间约距今4000至6000年前。这些小粒种稻谷(米)在古籍尤其是地方志里,都有不断的记载,其中很少一部分至今还有种植。本文列举理由,以证明这些特别细小的出土稻米可能直接由一年生野生稻而不是多年生野生稻驯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河泊所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是一处重要的石寨山文化聚落遗址。2014年,考古人员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浮选工作。浮选发现了小麦、稻、粟、黍、大豆等炭化谷物和大量的稻基盘,以及丰富的杂草种子。在炭化谷物中,稻、小麦和粟的数量百分比和出土概率较高,应当是主要的农作物种类。黍、大豆和赤豆的数量百分比及出土概率较低,是辅助性的农作物种类。基于农作物加工废弃物及杂草种子的分析,我们认为河泊所遗址的稻为本地种植。此外,结合光坟头和学山遗址发现的植物遗存来看,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地区已开始了小麦、稻、粟、黍、大豆及大麦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云南地区主要的作物结构在此时期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仓储文化篇     
《齐鲁粮食》2008,(10):F0004
粮食一直是人民最重要的生活必备品。它双播种到生产,从储存到加工,最后端到人们的餐桌上,自人类诞生以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人类的发展史,粮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鉴于对历史的爱好,增强对粮食生产储藏历史的兴趣,公司通过几年的收集整理,收藏了近500件历史实物,馆内珍藏的中国古代粮食储藏和加工设施,是我国粮食储藏界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7.
李祯祥  吕友  周刚 《齐鲁粮食》2006,(12):35-36
近年来,书虱在储粮仓库中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粮食储藏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于2006年6月至9月,历时4个月,在周村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敌敌畏缓释块诱杀书虱试验,以研究敌敌畏缓释块诱杀书虱的效果。试验如下:  相似文献   

8.
素有“产粮大县”之称的营山县,1998年粮食总产达到4.14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18公斤。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户有一年左右的备荒口粮,已跨越温饱线,逐步奔小康。沉重的包袱粮食丰收,喜中有忧,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一)粮食压库,陈粮多。截止1998年12月底,全县粮食库存超过实际仓容,储粮安全问题严重。1997年以前的陈粮占库存粮总数的74%;1994年前的陈粮占库存粮总数的28.6%。陈粮销不出,给粮食企业造成诸多压力:一是占用大量资金、利息,保管费用开支大,仅利息年均支付20…  相似文献   

9.
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仓储实物管理粮食仓储实物管理工作是粮食购销企业一切经济效益的基础。粮食仓储实物管理,也称之为粮食保管或粮食储藏。粮食保管是指粮食自入库后到出库前的管理活动。目前实行的是责任保管员制度。粮食保管技术主要有:气控储藏;温控储藏;“双低”和“三低”储藏;通风储藏;粮情测控系统;谷物冷却低温储藏技术。在粮食的保管过程中,由于粮食自身生物运动、水分自然减量、杂质减量等特定因素,允许在保管过程中发生一定比例的损耗。粮食自然损耗率为:稻谷、小麦、玉米、大米、糙米等,保管半年以内的不超过1‰,保管半年至…  相似文献   

10.
世增  刘阳  福桓  洪礼 《齐鲁粮食》2009,(1):38-40
2008年4月22日,国家粮食局发布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3项粮食行业标准,自5月1日起实施。粮食储藏新标准的发布实施,特别是历来对粮食储藏技术起到“法典”作用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修订发布,必将对粮食储藏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新《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标准,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太湖地区稻作起源及其传播和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碳化稻谷以来,由于其年代的久远(距今约七千年),成为亚洲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稻作遗址,因而引起国内外研究稻作起源及考古、历史学界的普遍注意。在此以前,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图一),因而,结合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对太湖地区的稻作起源、传播和发展揭示许多新的内容,取得不少进展。但是随着探索的深入,带来更多新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作出满意的解答,无疑需要做更多更细的工  相似文献   

12.
一、储备制度改革的经济学基础(一)储备制度轮换长度与经济模式的关系中国储备库常规储藏粮轮换期普遍达3~8年,粮食商品价值严重降低。而在欧美国家,粮食储藏少有超过1.5年的,政府储备大都委托农场主短期储藏。较长的粮食储备轮换期是短缺型经济模式的产物。短缺型经济模式,即:既缺资源产品(粮食)又缺购买力(外汇储备)。在经济脆弱情况下,必须以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稳定和低价来维护社会稳定,当时的经济环境还来不及顾及粮食陈化和长期储藏成本累积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现在中国的粮食已经成功走出短缺阴影,粮食问题发生了…  相似文献   

13.
粮食储藏,在中国已有7000年的历史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了20世纪,才发生质的飞跃,即赋予了科学的意义,有了新的发展。在20世纪这100年中,中国粮食储藏科技进步的轨迹是什么?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书虱在粮食储藏中发生十分频繁,危害越来越大,目前常用的防治方法就是PH,气体熏蒸法。但由于长期使用磷化氢熏蒸。使书虱对PH,已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往往熏蒸处理最后留下的和最先发现的储粮害虫都是以书虱为主,致使许多仓库书虱杀灭不彻底,大量繁殖,危及储粮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应该在粮食收获、储藏、加工、食用等4个环节节粮减损,确保未来粮食安全。中国在粮食收获环节的浪费比较严重,因为机械收割精度有限,收获时节把握不好,大量粮食被浪费。近年来,大片土地的耕作精细度下降,机械收割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自包产到户一度消失的农村拾粮食现象再度出现。在新疆,一个农民在收获季节可以轻松拾到四五百公斤粮食,一亩地玉米可以捡到五六十公斤玉米籽。中国在储藏环节的浪费也很严重,国家粮库储藏粮食损耗率在2%左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农民储藏粮食损耗率在8%~1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苍山国家粮食储备库根据虱、螨在粮食储藏中发生频繁,常规人工消毒已不能满足其要求,且杀虫不彻底,药剂浪费严重,保管员劳动强度大的实际.自行研制了DDV发生器,较好的解决了仓内消毒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四川乐山五通桥国家粮食储备库从2010年起粮库在粮食入库、储藏、出库三个环节认真探索和研究稻谷储藏保水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粮食储藏损失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河南省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抽样,开展粮食产后储藏损失调查。结果显示,粮库储粮的总损失率为0.30%,粮食入仓方式、储藏技术应用、仓房性能、储粮害虫的发生、粮食发热均影响储粮的损失率。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了粮食储藏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期以来被视为大豆起源地之一。近年来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豆起源与驯化研究,集中于炭化种子的尺寸分析,已大致可以看出尺寸分化的历时性演变。尽管如此,本文对各遗址出土大豆尺寸的具体分析表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大豆尺寸在各个遗址的尺寸变化范围并不相同,因而难以建立用以判别驯化的尺寸标准。能否在尺寸之外,找到观察大豆驯化历程的新线索,成为当务之急。作者进而介绍了新近利用X-CT技术观察大豆成分历时性演变的新进展。含油量的变化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豆的栽培和驯化至迟发生于距今7500年前。距今4000-3500年前后,尺寸和含油量都出现明显分化,这两项指标表明此时大豆的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绿色储粮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通过自然低温、强制通风及无公害综合防治害虫体系,达到储粮品质无劣变、无污染。同时,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和危害,实现对储藏环境的净化。近几年,“绿色储粮”作为现在仓储企业的发展方向,已引起广大仓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