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16个县(市、区)1169户种稻大户农药新品种采纳状况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农药新品种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技术扩散关注程度、种田人数、耕地规模、农户参加防治病虫害技术指导频率、种稻大户补贴政策满意度对新农药技术采纳有着显著影响,其中种田人数是重要因素,对农业技术扩散关注程度、耕地规模、农户参加病虫害技术指导频率、种稻大户政策满意度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利用江西省11市47县(区)共1 488份农户的调研数据,从农户劳动力禀赋结构转变和小农生产造成耕地破碎的两大社会现象切入,采用双栏模型将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分为采纳意愿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 (1)以中位数为划分依据,有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农户数占样本总数的67.20%,有采纳意愿的农户对10项具体生态耕种行为的平均采纳数为5.323项;(2)家庭总人口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采纳程度均呈负相关、劳动力人数均呈正相关,兼业程度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呈正相关,耕地破碎化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呈负相关;(3)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还受到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享受农业补贴等因素影响。结论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应注重农户临时务工平台搭建,拓展相关信息视野以提升生态耕种采纳度;另一方面应规范和推动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破碎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信息要素纳入生产模型中分析了信息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并从强、弱关系的视角理论分析了农户社会网络对获取技术信息的影响机制,以淡水养殖户微生物调水技术采纳为例,建立计量模型检验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掌握新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技术;在中国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假设"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新技术信息传递机制,表现在:强关系对农户获取技术信息有显著正向影响,弱关系对农户获取新技术信息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其发挥作用需要借助由强关系充当的关系桥;弱关系在信息流动中的作用不一定大于强关系,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中,强关系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在斜向网络中,弱关系通过关系桥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信息要素纳入生产模型中分析了信息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并从强、弱关系的视角理论分析了农户社会网络对获取技术信息的影响机制,以淡水养殖户微生物调水技术采纳为例,建立计量模型检验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掌握新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技术;在中国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假设"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新技术信息传递机制,表现在:强关系对农户获取技术信息有显著正向影响,弱关系对农户获取新技术信息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其发挥作用需要借助由强关系充当的关系桥;弱关系在信息流动中的作用不一定大于强关系,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中,强关系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在斜向网络中,弱关系通过关系桥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六个长江流域粮食主产省份1027户农户的微观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老龄化、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未采纳任何绿色生产技术的农户占28.2%,其余农户至少采纳了1项绿色生产技术,其中,采纳秸秆还田、深耕深松以及施用商品有机肥等技术的农户所占比例较高。第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越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越低;社会网络的拓展则能显著提升农户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第三,从不同维度社会网络的影响来看,不论是宗族性网络还是朋友圈网络,两者均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社会网络的拓展能减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不利影响,不过仅宗族性网络的缓解效应较为显著,朋友圈网络未能发挥显著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安徽省7个县40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基于Double-Hurdle模型对农户IPM技术的采纳决策和采纳密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IPM技术的采纳决定和采纳密度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户主文化程度、环保意识、参加IPM技术的培训、非农收入占比、农业信息的获取及贷款的可获性显著促进农户对IPM技术的采纳,而户主性别与风险偏好类型则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对IPM技术的采纳。显著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密度的因素有户主性别、文化程度及农业信息的获取,而农户风险偏好类型则呈负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基于对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301户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结构认知法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贫困地区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户结构型社会资本差异明显,村干部较普通农户拥有更优的社会网络;认知性社会资本不足,表现为异质性社会信任缺乏;农户的社会网络规模、农户互助行为、农户共享行为、农户对邻里的信任、农户对村委会的信任等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显著。因此,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加强农户的异质性社会网络建设,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构建贫困地区的社会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Probit模型对农户特征因素、耕地特征因素、农业生产财政和管理特征因素及其他外源性因素对农户采纳决策(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影响情况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受访农民一般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且对可持续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农户和耕地特征方面的因素是影响采纳决策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和农业收益是受访农民选择的影响其采纳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获取生态耕种信息越容易、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小、农业收入比大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结论:加强生态知识科普,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畅通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传递,提高农户获取生态耕种技术的便利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实证分析了农业企业与农户的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出结论是:农业企业与农户的社会网络(网络规模、网络强度以及网络互惠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网络强度是影响企业绩效最重要的维度;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市场导向是影响企业绩效最重要的战略导向,战略导向在农业企业与农户的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业企业与农户的社会网络显著地影响了企业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11.
董翀 《农村经济》2017,(12):56-61
本文以农业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奶业价值链的农户调查数据,讨论了农业价值链金融、价值链组织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价值链金融能够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门槛,但不会对农户的采纳程度产生进一步影响;价值链组织对技术采纳行为有一定的诱导力;此外,农户禀赋条件和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也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农业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奶业价值链的农户调查数据,讨论了农业价值链金融、价值链组织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价值链金融能够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门槛,但不会对农户的采纳程度产生进一步影响;价值链组织对技术采纳行为有一定的诱导力;此外,农户禀赋条件和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也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是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方法 文章选择了4项设施蔬菜种植户常用的绿色农业技术(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生物防治、生物农药、水肥一体化),通过计算互联网使用综合得分,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强度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来克服互联网使用的内生性问题,同时检验了社会网络在互联网影响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 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强度,互联网使用程度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多项绿色农业技术;社会网络在互联网使用影响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影响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互联网使用能够对社会网络产生替代作用。结论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户使用互联网的可行性和便易性;积极开发公益性的绿色技术知识普及、培训、推广和教学软件,帮助农户认识、接受并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引导农户使用互联网促进产品销售,实现绿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生产模型,分析了农地规模、农业生产成本等因素对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的影响,认为合作社有助于个体农户跨越农地规模限制,提高采纳水平。基于吉林省812份一手调研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实际耕种面积、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对认知和采纳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算,制约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的规模门槛约为30亩。最后,本文建议发挥合作社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跨越土地规模门槛,提高农户植保无人机采纳水平,从而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关键.区域内(农户与合作社)和区域外(农户、合作社与顾客、竞争对手、加工企业和政府、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信任、规范与合作等社会资本能通过农业技术获取、知识与信息共享和农业技术扩散对农产品的开发速度、创新成功率等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农业组织可以利用区域内外社会资本来改善农产品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北京市城郊四区的调研数据,构建农户认知模型和采纳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对创意农业认知和采纳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认知模型中,文化程度、设施果树栽培、培训示范、加入合作社和技术服务队均对农户认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原有的销售网络、生态有机果树栽培和扩种打算意愿却对农户认知产生负向影响;在采纳模型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风险偏好、设施果树栽培、加入合作社和技术服务队均对农户的采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培训效果和邻里传播却对农户采纳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基于农业技术培训主体异质性的视角,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性进行理论探讨,并利用四川省83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进行检验。[方法]运用O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工具变量法(IV-O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结果](1)农技培训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培训每增加1次,其采纳有机肥施用等5种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提升3.1%;(2)不同培训主体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具有差异化,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性主体培训对农户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最明显,政府农技部门公益性主体培训整体效果优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准公益性主体;(3)上述影响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网络及种植规模的农户群体中也存在明显异质性。[结论] 3类主体开展培训均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培训效果最明显。据此,提出构建多元化农业推广培训体系、鼓励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开展农技培训、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优势与农技推广培训体系紧密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扩散缓慢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肉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结合农户风险偏好的实验结果,对农户风险偏好与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是否采纳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可能性越低。(2)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时间越晚。(3)参与契约农业有助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对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参与契约农业,而参与契约农业可以促进农户采纳技术。研究和验证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浙江、黑龙江三省1 137户的规模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分别研究规模农户融资规模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及农地流转决策对种植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可得性和融资规模对规模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入农地后规模农户更倾向于专业化生产。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建议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和金融支持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