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不仅是检验"真扶贫"和"扶真贫"的重要机制,也是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能力视角出发,将"可持续生计"作为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的标准,将其解析为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三部分,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以及26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本课题组在陕西省70个县(区)实地调研数据,本文运用TOPSIS对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进行量化并从贫困户整体和类型出发,运用方差分析探讨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第一,贫困户可持续生计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且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可持续生计水平依次降低,体现了精准扶贫中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第二,精准扶贫对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但对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不同的精准扶贫措施对于不同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作用不同,扶贫搬迁对不同类型贫困户提升可持续生计均不显著;第四,精准扶贫参与度对于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不同类型贫困户的社交能力。最后提出了增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进入关键时期,必须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进入与退出识别,退出识别在现实中比进入识别更加关键。但实践中存在不同层面的进入与退出识别问题,导致"数字脱贫""假贫困""假脱贫""政策偏离"等不同问题。文章引入大数据思维,采集贫困户精准退出识别有关信息,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智能识别、数据管控一系列方法相结合,来设计贫困退出识别的系统化数字化识别机制,以找出农户是否真正贫困、是否真正脱贫,提高精准识别效率。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强化数据的真实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了解精准扶贫绩效的可行性,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论述了研究吉林省精准扶贫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省3个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贫困户整体满意度、3村满意度对比、贫困户满意度影响因素3个角度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贫困户对扶贫干部的满意度评价很高,对识别程序的规范性、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公示等满意度较低;贫困户满意度存在地区差异,并从扶贫参与主体的差异性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Ordi nal回归分析发现政策宣传广泛性、识别结果合理性、帮扶措施适用性、帮扶成效对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评价有显著正向影响。得出结论:建议实施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以提高贫困户精准扶贫的满意度,促进贫困户发展,以巩固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脱贫,并且各参与主体要有序参与,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6月13日,省农牧厅主要负责同志再次深入到乐都区联点贫困村,调研指导、督导检查精准扶贫工作,慰问部分贫困户,并强调指出,要突出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细管理和精诚服务,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好,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好,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1以精准识别为先导,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在深入了解全村贫困现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程序和公示制度,按照"八个一批"的要求,分  相似文献   

5.
精准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有效的精准脱贫,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脱贫主要包括政策维度、发展维度和主观维度。研究发现:贫困农户脱贫的未来发展能力较低;贫困农户对于脱贫的认同度较低;五保贫困户相对于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而言更易发生"错退"现象。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保证有效脱贫的前提下,更要保证长期脱贫,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贫困退出机制、融入社会力量关注扶贫问题等措施实现农户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效率和公平间动态博弈的新时代理论成果,内含全民性、全面性、共建性、渐进性特征,是指导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思路。在共享发展视域下,贫困户漏出、多维贫困、多元主体"变通与共谋"、非渐进扶贫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推进。因此,精准扶贫亟须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可行能力"培育机制、多元利益统筹机制以及精准扶贫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扶贫面不断收窄,扶贫形式及内容日趋复杂,扶贫任务日益艰巨,扶贫开发已驶入了的"深水区",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开发工作主旨就是帮助扶贫开发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实施精准扶贫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攻方向,"精准扶贫"顾名思义即"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如何发挥精准扶贫"定位仪"和"瞄准器"的作用至关重要,采取精准识别、精准辨症、精准实施和精准脱贫等一系列措施,畅通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让贫困户真正得实惠,获收益,才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我镇扶贫工作实践就精准扶贫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作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产业扶贫存在着贫困户如何进入产业链和产业链如何稳固发展的两个问题,既有贫困户初始资本不足、人力资本水平低和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的因素,也有各主体之间实力差距、信息不对称和目标认知不一致的原因。借鉴宜章县的扶贫经验,依循"四跟四走"思路,通过丰富贫困户获得资产性收益的渠道、发挥"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引入产业发展项目、鼓励市场有序竞争、完善保险机制等措施,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9.
产业扶贫存在着贫困户如何进入产业链和产业链如何稳固发展的两个问题,既有贫困户初始资本不足、人力资本水平低和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的因素,也有各主体之间实力差距、信息不对称和目标认知不一致的原因。借鉴宜章县的扶贫经验,依循"四跟四走"思路,通过丰富贫困户获得资产性收益的渠道、发挥"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引入产业发展项目、鼓励市场有序竞争、完善保险机制等措施,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研究了该地区扶贫小额信贷运行情况。研究发现,扶贫攻坚阶段的金融扶贫凸显了协同和精准理念,解决了传统扶贫中存在的目标偏移问题,协同创新和精准扶贫有效提高了小额信贷瞄准精度、减缓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过高的交易成本问题。但在开发式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后,剩下的贫困户由于增收机会少,对生产性贷款可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因而扶贫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贫困程度和贫困原因采取不同的资金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帮助藏区农牧民尽快摆脱贫困,实现精准脱贫,文章在了解马尔康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实地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发现该市存在返贫率偏高、基础设施滞后、自然条件约束、缺乏村集体经济、精准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并从推进藏区农牧区基础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大对贫困户的金融扶持力度、聚焦聚力特色优势产业、加大藏区政策扶贫力度等方面提出藏区农牧区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互联网+"如何与广西的精准扶贫结合?互联网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发挥有效作用,探索出的"空中农贸市场"模式是否可复制?"空店是根据精准识别贫困户在碎片化时间里生成的碎片化产品进行包装,对贫困户自家养殖的农产品(鸡蛋、菜干、黄豆、熏肉等)、手工制品(辣椒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积极调整精准扶贫思路,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的五个精准为抓手,紧紧瞄准扶贫对象,广泛开展增收活动、致富项目,精准发力突破重点难点,在不增加贫困户的基础上,稳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建成"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小康农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准就是准确,扶贫针对的是真正的贫困户,精就是精细,就是要因户施策,要低成本、高效益。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出真正的贫困户,找出致贫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措施上得力、办法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一、贫困线与选差法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确定谁是贫困户。按照国颁标准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凸显,将新媒体应用于精准扶贫成为必然趋势。以"众扶桥"公共信息平台(即"众扶桥"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了目前新媒体应用于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伴随产业扶贫政策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近年来,湖南省引入现代治理理念,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参与方式多样化和参与模式创新化,取得了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但在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意识困境、利益困境、信息传导困境和政府失灵困境等。需要在现代治理理念下,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多元贫困主体参与意识和内生动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财政杠杆牵引跳出利益困境,增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瞄准贫困户真正需求,创建需求表达机制破解信息传导困境,精准定位扶贫产业;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扭转政府失灵,提升产业精准扶贫中的政府执行与监管力度;完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地区产业高效发展,让贫困户得以“真脱贫、脱真贫”和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抓产业扶贫,不冒进跟风、盲目建设,而是针对市场需求、扶贫项目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做好产业引导和扶持,让扶贫产业真正起到合理发展、精准扶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扶贫干预下的瞄准与偏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在江西省16个试点村推行了NGO(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合作的村级扶贫规划的新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6个试点村的调研,从识别贫困户、项目的选择、监测与评估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参与式扶贫干预下的贫困瞄准与偏离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地方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是导致贫困瞄准目标偏离的根本原因。而探索有效的参与式方法、制定补偿性原则的有效机制、进行贫困户的能力建设、限制村委会力量的参与、加强NGO与政府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提高贫困瞄准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目标是确保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同步小康。乡村旅游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多重困境,从理念到操作基本都侧重贫困户的经济增收,并基本对标于2020年的脱贫目标,没有考虑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户持续发展问题,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扶贫模式差距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理念建设、基于旅游产业链设计乡村旅游产品、注重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及旅游扶贫激励机制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其在运行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各种形态,致使精准识别机制在基层执行中的瞄准偏离,即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文章通过政策制度嵌入到农村社会的角度研究精准识别瞄准偏离的原因。[方法]基于江西省X县的实地调研,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模型分析政策变通执行的影响因素。[结果]60岁以上老人数量、家庭人口数量、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因病因灾致贫以及家中是否有残疾与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具有相关性,且相对贫困家庭中年迈老人数量越多、医疗费用支出越高,基层干部将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也反映了国家行政秩序受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差序格局影响而产生的"情"与"理"的耦合现象。由此该文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以及鼓励地方政府创新精准识别和资金使用机制,以期更好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