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西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及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从江西省边远山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潜力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目前其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绩效,以期为江西省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构建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游客和当地农民的评分值(分值范围为1~10分)与权重值加权计算各区域(赣东、赣西、赣南、赣北)的发展潜力指数和绩效指数并分别比较其大小。[结果](1)在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体系中,在系统层中,资源条件的权重值高于经营水平; 经营水平的指标中,游客接待水平的权重值最大,发资源条件的指标中,交通便利程度的权重值最大。(2)在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中,在系统层中,经济效益的权重值最高,其次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权重值最低; 在经济效益的指标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权重值最大; 在社会效益的指标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权重值最大; 在生态效益的指标中,农村环境改善程度的权重值最大。(3)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和发展绩效排序结果一致:赣南>赣西>赣东>赣北。[结论]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条件和旅游经营水平的差异,各区域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其中,赣南山区的发展潜力最大,发展成效最为显著。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方向,突出区域发展特色,激发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背景下,研究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排序模型重点考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因素对农资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业贷款、基础设施、农业保险、加工销售等7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江汉平原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总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土地流转年限、土地规模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有着积极影响; 土地流转价格、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结论]建议政府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方式,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目的]都市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汇集了多种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发展都市农业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促进城市及周边农村地区平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如何遵循产业化、设施化和农村资源资本化的思路,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值得深入的探讨。[方法]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以对武汉市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其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做法,深度剖析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结果]武汉市在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稳定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都市农业观光连片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但仍存在土地利用制度僵化、农业规模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不合理、农业设施配套用地指标不足、土地质量衰退及生态环境污染等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规范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推进现代农业设施配套用地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津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多种土地耕种形式的出现,改变着土地人均小块经营的格局,耕地开始向种田能手流转。为科学的指导土地承包开发、集中与转让,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确定土地经营规模的适度值,以期用相应的耕地、资金,取得较大的适度规模效益。同时,在分析利津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其效益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法分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依据"成本-效益"理论建模,试图为掌握农业发展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为实证,收集2006~2015年四川省农村居民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和数据形式,其中数据形式主要包含土地资本、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以及劳动资本的投入等,采用软件SPSS分析人均耕地规模指数,并根据数据分析农业规模经营适度范围,寻求四川省农村居民的最佳经营规模点Q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区间[Q_1,Q_2]。[结果]分析得出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适度经营范围为:0.227 456~0.412 534 hm~2。[结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与土地产出弹性和劳动力工资成正比,与劳动力产出弹性及地租成反比;规模经营效益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应注重各个方面效益的同时提高,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确保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相同的评价标准框架,测评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间量化差距、找准短板和借鉴经验至关重要。[方法]参照“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测评指标的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对甘肃省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总体处于转型跨越阶段和发展阶段; 省内各市州间呈不均衡发展,嘉峪关、白银2市发展情况较好,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兰州5市居中,定西、临夏、甘南、庆阳、陇南、平凉、天水7市州较滞后。[结论]与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较,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差距最大的是农业产业体系,其次是质量效益体系,而且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低严重制约经营体系现代化。未来甘肃省各市州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点是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深化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模式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需要倾斜资金着力解决广大山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高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及产业融合度,发展以科技、装备、信息等现代投入要素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苹果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适合苹果种植的农地规模,提高白水县果农苹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探索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丰富以果蔬为主的集约型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范围。[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对陕西省白水县230户苹果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苹果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经济分析,构建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白水县苹果种植的最适规模,分析苹果产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面积和果农参加技术培训对苹果产出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并用钱克明等对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定义进行结果验证,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结果]经过分析,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种植面积、果农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对苹果的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以农户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的劳均经营规模面积在0363~0447hm2(544~670亩)的可视为适度规模,根据钱克明等的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的计算,其函数解为550,在适度规模范围之内。即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0751~0966hm2(1127~1449亩)。目前白水县苹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资市场环境和劳动力投入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结论]建议扩大白水县户均苹果种植面积,提升土地经营效益,从而增加果农收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促进苹果种植户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从法律上规范农村地区农资市场环境; 规范农户绿色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的高效肥料; 政府引导农地的适度规模集中,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  相似文献   

9.
[目的]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最有效的经营模式之一,已成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是都市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衡量和确定家庭农场规模的适度性尤为重要。[方法]以厦门市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土地规模、资本投入、农业收入、农场主家庭劳动力人数、长年雇工人数、农场主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次数作为分析变量,对从事蔬菜专业、水果专业、多功能经营的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蔬菜专业、水果专业家庭农场和多功能经营的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分别为 154、450、356hm2。[结论]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并未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不能盲目推进统一标准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最后,文章从厦门市角度提出加快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扶持政策,加大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以此引导发展土地适度规模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把握好适度规模经营的"度"?日前,笔者对山东省高青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走访,试图通过"解剖麻雀"分析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度程度。规模经营一定要适度自觉摸透了土地脾性的山东省高青县农民李洪武自2008年即开始流转土地,并不断"开疆拓土",期待"多里捞"。他的种植模式是"小麦+玉米"的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农地面积较广,利用类型丰富,农地的合理利用对推进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山东省农地利用状况,从自然因素、土地投入、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农产品市场意识及经营手段等方面探讨影响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因素,通过构建DEA模型,对农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应用分析,并提出加大农业用地投入和建设、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和规模、强化市场经营意识和管理等提高山东省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中的问题,以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视角,构建保障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功能模块体系。促使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运用实地调查法、规范分析法、信息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农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有利于落实农村土地确权、调配农业专家资源、增强农业产业化活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准,并且在智能农业设施和物联网智能监控方面得到了成功运用,具有现实可行性。支撑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功能模块体系设计主要体现在:农田信息监管系统保障规模生产效率,专家咨询服务系统保障规模生产人才素质,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系统保障土地流转权益,农业产业化管理保障规模经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基于陕西省和山东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规模经营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农地规模经营政策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标准化生产存在中介效应;(2)农户扩大农地经营面积意愿越强、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意愿越强、低效农地转出意愿越强、劳动力转移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3)政府农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大、农户对农地政策越了解、农业机械和技术劳动力投入力度越大、化肥和农药减量投入越有效,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研究结论:应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使其成为地理标志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实现农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12~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预测其2018~2027年的发展情况,以期了解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未来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黔东南及贵州《2013~2017年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评分法对2012~2016年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运用灰色模型,借助Matlab工具,对黔东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预测。[结果]2010~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协调度良好,但生态效益发展最低,其中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良好,但由于持续保护,2016年出现生态保护过度,经济和综合效益下降现象,因此发展模式有待于向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倾斜;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在2018~2027年将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但其发展缓慢,仍存在一定限制因素。[结论]政府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可将部分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挥区位特色的同时,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加大力度引导农业园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试点的运行,加大新型农人的培育,促进高效、现代、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形势下,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方面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并举。文章从新常态下生态农业问题入手,分析了人口压力、农业人口素质、劳动力转移风险及科技水平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河南省当前农业发展的整体态势与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指出在经济发展放缓与农业改革转型压力增强情况下河南省应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来全盘考虑;提出培育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培育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产业融合及发展特色农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4个层面选取了18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客观评价了2005—2018年辽宁省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及各市之间的差异。结果 (1)2005—2018年全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评价分值基本呈现直线式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0.233提高到2018年的0.806,年均增长18.9%。其中,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水平整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资源利用和生态优化对整体发展水平的贡献较低。(2)从各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来看,大连、盘锦等5个市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本溪、营口等6个市处于中等水平,抚顺、铁岭和鞍山3个市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结论 辽宁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其中,辽宁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复合型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农业现代化进程,凸显不同地域的农业多功能性,将有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该文利用实地调研与统计数据,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农业发展态势及其存在问题,构建了城乡复合型的农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促进种植业的基地化和规模化生产;围绕都市圈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市场需求,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以构筑绿色屏障和发展生态农业为核心,促进生态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促进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凭借都市郊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种养分离的农业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重构种养一体化农业循环链条,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中国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现状,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确定了14项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从实证角度对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测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对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在评价指标的权重方面,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重已经高于经济效益权重,说明当下社会更加注重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值明显高于非种养一体化,小、中、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综合效益值分别是非种养一体化的1.16、1.20和1.17倍;综合效益值随养殖规模扩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养殖规模为1 300头左右时综合效益值最高。结论 虽然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高于专业化农业生产,但在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中仍然存在种养失衡、种养协作微弱等问题,尚未达到系统最优化,因此从种养平衡、养分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沼气工程利用率和优化种植结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