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衡量土地经营规模的指标,我认为应该是规模效益的高低。所谓规模效益是指扩大投入规模后所能增加产出的效益,即产出投入比。就土地经营规模而言,产出投入比的具体指标是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投资产出率。三个指标综合反映在产出[产值(产量)]和投入[土地、劳力、投资(资金、技术)]上。土地、劳力、投资三要素同外部条件[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又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选项。农业土地产出率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农业总产值计算,另一种是以农业增加值计算。国际上农业土地产出率比较通用的方法是以农业增加值计算,即地区农业增加值÷土地面积=单位面积土地产类。本文研究农业土地产出率的研究是以农业增加值计算。  相似文献   

3.
工商资本下乡、要素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视角,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商资本下乡会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即工商资本下乡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工商资本下乡对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工商资本下乡后资本对劳动力的替换程度在两种种植结构中存在差异;(3)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和家庭劳动力的多部门配置,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要素的替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经济作物中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较弱;(4)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从而摆脱传统农业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一、指标体系的设置 (一)设置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科学范畴和国际性概念,有其客观检验的标准可供对照。国际通用的考察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准,一般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土地生产率、较高的投入产出率、较高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的农民收入水平等指标。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这些指标是最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CFPS2012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非农就业和土地流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不利于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②转入土地对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提升土地产出率。③转出土地对农户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始终没有显著影响。另外,稳健地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投入强度、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金融性资产价值5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土地产出率,而在象苏州这样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近期乃至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强调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双重自标,尤以土地生产率这一技术经济指标更为重要。本文试通过对昆山县陆杨镇1985年(歉收年)29户秋熟和1986年(丰收年)40户家庭农场的剖析,来谈谈苏州地区农业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水土流失严重、非农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以及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用地的有效使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复种指数、土地生产率、资金投入产出率和劳动力投入产出率等作为测度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着重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和农户兼业等因素的影响。依据湖北省农村的随机抽样数据,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表明,土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农户兼业对复种指数的作用为正,对资金投入产出率的作用为负,对土地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产出率的作用不显著;传统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此,本文提出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不动摇;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大力扶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土地生产率指标 指单位面积土地的农产品产量、产值或剩余产品的价值。单位土地面积剩余产品价值反映了所得与所费的关系,是经济效果指标。至于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是不是经济效果指标,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是技术效果指标,不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生产的基本三要素角度,对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本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业与工业生产率的差距年限为17年;农业土地产出率远低于工业,易造成土地要素的流失;农业资本利用率低,农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本要素。基于此,本文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要素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农民职业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非农资本介入农业。  相似文献   

10.
农业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农业效率可以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和测定,它们与土地经营规模的关系并不一致。根据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应该主要选用资本效率来测定农业效率。资本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是正相关关系,为了提高农业效率,有必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1.
一、高产高效农业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 高产高效农业是个新概念。从理论上讲,高产高效农业就是较高的农业资源效率,即农业资源的产出较高。换言之,这主要指具有较高的土地单产、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高的物质投入产出率(如水分效率、化肥效率、饲料报酬等)。同时还应包括区域优化种植(土地优化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农产品质量较高,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一、办好橡胶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 在广东农垦大农业结构中,橡胶产值占78.5%(占工农业总产值62.7%),使用劳力占57.8%,利用土地占52.4%。橡胶无论从产值,占用劳力或土地来看,在大农业中均占优势。农林牧副渔各业虽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比例尚小,唯有橡胶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工程(简称“123工程”)从1985年开始,实行8年。对于考核指标,我们做了一些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调整三期工程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六个原则1.强化商品经济效益净产值指标的主导作用。经过“12332程”两期验收,证明了净产值指标是一个较重要的综合性的商品经济效益指标。农业总产值指标是用各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多以观行价格求得出,它只反映增产值效果,不反映增收节约效果,带有很大的弊端。从农业投入产出率下降,生产费用增长快于产值增长速度的现实看,用总产值指标也不能体  相似文献   

14.
一、指标与标准 现代化农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反映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是否建立在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物质技术设备、现代科学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并且实现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品商品率以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土地整理的重要目标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农地整理 (Land Consolidation)是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中低产田、闲散地等进行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市地整理 (Land Readjustment)是对城市边缘地区、城市建成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西省619户种稻大户为研究对象,在对样本大户生产经营特征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种稻大户稻作经营绩效(土地产出率、土地收益率、投入产出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大户较高的生产成本是影响其土地收益率的最主要因素。现行按承包面积兑现的种粮补贴对提高大户土地产出率和土地收益率有一定作用,但不显著。扩大大户的土地种植规模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土地收益率作用有限,且对大户投入产出率有负向作用。提高稻作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稻谷价格、降低租金是提高大户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提出了促进水稻生产、种稻大户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王力彭新育一、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一)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基本特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人口压力的影响下,历来重视节约土地资源,提倡因地制宜、提高土地产出率。加上儒家“天人合一”文化观的影响,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从1988年开始,苏州市由点及面开展农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试验的目标是增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改革农业生产分散兼业的经营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投入产出率,建立起满足国民经济需要的、与农村工业发展相协调的、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过5年实践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下面联系苏州市的实践,着重就土地规模经营的几个问题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农业区域开发是对尚未利用或利用不够充分的农业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利用,包括:(1)外延开发,即开发利用荒地、荒山、荒滩、荒水;(2)内涵开发,即通过技术改造和集约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由于荒芜土地资源的相对集中分布、农业制约性因素和粗放经营农地的区域性分异,使农业开发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的连片开发,如连片荒地的集中开发利用和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的区域性推广应用。当前国家在农业区域开发投资建设中,区域连片开发范围明确,重点突出,择优立项,项目区统一规划,大规模开发治理。因此,连片开发在经营机制、生态经济、科技投入诸方面都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如下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分析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提出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着重阐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新视角.提出单位产值占地率与单位用地产出率同等重要的观点,以及评价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一般方法,最后全面系统地论述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