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量在短时间内很难下降。本文分析了1980-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变化情况,并对黑龙江省1980和2010两年不同行业能源利用碳排放总量进行对比。采用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1980-2010年间,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能耗结构四个因素对黑龙江省产业碳排放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是正向决定性因素,能耗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效应是负向决定性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区域经济—煤炭产业—生态环境系统(ECE系统)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1995年~2011年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程,系统由无序向有序发展。产业结构、环保政策、能源建设、人口规模和技术进步均对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是人口规模能源建设技术进步环保政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灾害链产生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衍生效应。研究以统计年鉴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分析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在2005—2014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地震衍生效应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对耕地、化石能源类生态足迹反映比较敏感,与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相符;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均衡、依赖耕地承载力;地震灾害衍生效应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衍生效应对生态承载力的"侵蚀"作用与生态承载原生的结构型问题相互交织,绵竹市在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阶段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字水平。未来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应更注重灾害衍生效应背景下,产业布局、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生态承载质量,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产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重大问题。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RCIIISNE)和综合评价指数(ECIIISD),分析洞庭湖区2001~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变化的RCIIISNE值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与GDP呈正相关性,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与影响程度处于中等状态,年均RCIIISNE值为3.4053,接近较重状态。(2)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形势对RCIIISNE值影响最大,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最小。(3)产业结构变化的ECIIISD值有所降低的是种植业和纺织业,其余23个产业类型的ECIIISD值均有上升;ECIIISD值和EPC值都较高的产业只有竹木工艺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和旅游住宿餐饮业,表明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及生态整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由1980年的19%提高到2015年的56.1%,其中,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贡献占有相当比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但若对资源型城市受损的生态不及时整治,超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势必会影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资源型城市发展与非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不同,容易出现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尖锐、民生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02-2011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和碳排放量等相关数据,以LMDI分解法为着手点,从经济规模、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排放等四个方面来探索新疆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并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的角度进行碳排放分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经济规模效应和产业排放系数效应对总碳排放效应主要是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主要起到负向阻碍作用;而从贡献度大小来看,经济规模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分别是最大的正向推动和负向阻碍效应;分行业新疆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工业一直是各效应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贡献度都在70%以上,其余产业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升级的三层次内涵以及产业升级影响就业的机理,然后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1990-2013年的产业升级现状,接着确定了衡量产业升级的指标,建立了新疆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回归模型,并使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系数进行了修正。分析得出:产业产出增长对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上对就业产生正向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的正向效应较大,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负向促进作用较小;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就业都有正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产业升级中促进就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需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新疆产业对土地需求变化的驱动力,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用地比重的变化趋势,最后,提出了保障土地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和谐发展的建议,对调整新疆产业结构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遵循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轨迹,研究2003年以来黑龙江省及内部市产业结构演变特征,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全省及省内13个城市三次产业偏离份额趋势,并基于此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显示:黑龙江省各市三次产业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发展趋势大同小异。其中第一产业波动发展,第二产业结构不完善,第三产业近年快速发展但未来呈现竞争力减弱态势;产业构成受政策影响突出。黑龙江省总体产业结构波动发展,第一产业较第二和第三产业变化小,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形式,但产业竞争力水平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以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广东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第一产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农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从统计数据上看,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的比例由1980年的68.26:31.74变为1998年的18.82:81.18。在农村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了近72倍,其中农业产值增长了近20  相似文献   

11.
以"全面禁伐"政策实施为节点,对大小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运用2009~2012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相关数据,基于灰色发展决策模型以及灰色加权模型,对林区林业产业次级产业综合发展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面禁伐"前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就较为缓慢,而随着"全面禁伐"政策的实施,该区域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将更加艰难。因此,提出加大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增强非木质资源替代产业的发展、优化与调整木质资源接续产业等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1980—2016年碳排放量、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数据构建VAR模型,探究我国低碳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和产业结构变动有协同关系;我国第二产业占比变动会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占比变动会对碳排放产生负向影响;我国碳排放主要由第二产业比重变化造成,第三产业比重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相关研究,为我国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困扰农村发展的"三农"难题,我国开始了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将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主要的实施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家实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但是在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同时,出现了乡村景观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状况,不仅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特色,也极大的威胁到乡村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生态伦理建设视阈下发展和管理农村休闲旅游产业。本文主要从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策略方面进行阐述,并以浙江省地区为例,对其农村休闲旅游景观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选取泰尔指数作为衡量指标对我国31个省区2013—2018年期间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产业结构优化对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对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此提出了提高林业产业技术投入、强化林业产业间衔接与加强林业产业合理化监测和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当前及今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切实做好生态移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对外开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林业供给侧改革政策指导下,探寻伊春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认为应以"森林旅游+"的发展模式为主,在提高林业生态服务有效供给能力的同时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培养林业比较优势产业,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解决当前伊春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雷同、产业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山是典型的资源型重化工业港口城市,秦皇岛、沧州产业结构偏重,河北沿海港口城市在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我们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低碳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建设以生态城市,兼顾节能减排、促进零碳产业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北京浅山区(海拔100~500m)是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强烈的区域,文章以北京密云浅山区为例,探讨浅山区农业产业融合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脆弱度影响。[方法]实地调研了区域内典型融合型农业产业及其类型,选择海拔高度、坡度、土壤耕层厚度、土壤养分、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了前后相隔30年两个时间点生态脆弱度指数的核算和分析,得出密云浅山区生态脆弱度的变化特点。[结果]相对于1980年, 30年后密云浅山区生态脆弱度整体降低,得益于北京市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密云水库水源地生态涵养政策;密云浅山区融合型产业主要包括综合型农业科技园、农业观光园、果蔬采摘园、民俗旅游村四大类型,各占有30%、17%、17%和11%的比重。综合型农业科技园、面积较大的规模果园、设施蔬菜园、观光花园年产值收益较高,加工产品、果品采摘收入、餐饮收入、门票收入是融合型农业收入的主要部分;4种融合型产业生态脆弱度多处于中度脆弱以上,农业科技园的生态脆弱度为Ⅲ级,生态环境负效应明显,农业观光园生态脆弱度为Ⅱ~Ⅳ级;果蔬采摘园生态脆弱度多为Ⅰ~Ⅱ级,该类园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生态涵养的作用。民俗旅游村生态脆弱度多数为中等脆弱。[结论]对生态环境具有正效应的融合型农业类型为:经营模式为荒山开发、粗放管理的观光采摘果园,这些产业的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弱。对生态环境具有负效应的融合型农业类型为:精细化管理、高投入高产值、年均游客量大的规模化农业融合产业。这些产业改变了原始植被和土壤结构并建有配套的餐饮住宿设施,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投入,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不可避免。该文在分析广州市耕地数量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了广州市的两个产业发展时期,即“二三一”型阶段(1980~1993年)和“三二一”型阶段(1994~2002年),对两个时期的耕地数量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市在不同产业结构下耕地消耗存在着差异,发展阶段越高,耕地消耗量越小;(2)在“二三一”阶段,耕地变化受工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消耗;(3)在“三二一”阶段,广州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4)在耕地转化效益上,“三二一”阶段明显要优于“二三一”阶段,广州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经济学中,那些不能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属于经济资源的,或者认为这些资源是无限供给的,能够满足经济无限增长的需要。但这明显与现实不符。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足以保证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作为生态经济的规制主体,在市场机制没有到达或市场失灵情况下需要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进行规制。该文通过对比新疆水资源供需情况和新疆"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的耗水情况,重点研究在水资源强约束下新疆煤化工产业水资源政府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