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园林成为人们的必然追求和选择。本文从生态园林的的概念内涵、生态园林的功能、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等多角度探讨了我国生态园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潘颖 《山西农经》2020,(8):93-93,98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生态理念运用其中,在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努力给群众创建良好的生态园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城市生态园林概念,分析了城市生态园林基本特点,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响亮的提法,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出现各种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本文简要介绍乌鲁木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进程中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现况,并分析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设市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其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模型拟合判定系数均在0.93—0.96之间,证明拟合优度较好;(2)在剔除人口为10万的临界值以下城市后发现人口—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标度指数b均在0.85以上,表明中国城市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3)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过大,人口数量基本饱和,应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研究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越发的注重生态园林建设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将生态园林建设的优势凸显出来,力求运用这一方式,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在此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若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将其中的问题逐一的解决,并引入先进的建设模式,而生态园林建设模式就是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步骤,鉴于此,笔者对生态园林建设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下为详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北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提出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措施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戴刚 《浙江林业》2011,(2):30-31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愈发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伴随着"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生态园林建设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方法的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相对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建成区面积、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面积城市从业人员数来表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选取单位面积财政收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单位面积GDP三项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运用DEAP2.1软件,对2003年和2004年山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相对效率分析,得出相对有效值为1的城市居多,北部大同市和南端运城市相对效率差异明显,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以生态环境为前提,使园林的设计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能够和谐统一。而要使生态园林能够发挥其功效,植物的配置与设计对于设计能否成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出发,具体阐述应该如何进行植物配置才能使生态园林建设和城市建设和谐发展,互相产生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能够意识到园林绿化建设在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方面能够发挥的积极效用。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园林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过程的城区形态变异是以建设用地的向外扩展为显著特征的,而空间扩展的规律、过程和特征是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模式的主要标准。研究基于近二十年来重庆市渝北建成区时空分布情况,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渝北建成区空间扩展的面积、速率、方向、模式以及区内的道路建设扩展情况,揭示了渝北建成区以及道路建设空间扩展的规律、过程和特征,为该区域的城市规划、城市水土资源管理和宏观调控决策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京市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动态,总结其时空扩张特征,并对南京市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筛选,从而确定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在1985—2005年间,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时空扩张呈现沿交通干线扩展和亲水性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行政区划调整是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扩张理论和方法,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城市形态定量分析指标如扩 张面积、扩展速率指数、扩张强度指数、形状指数、分维数、紧凑度指数等,结合RS和GIS的空间分析和 统计分析研究钦州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展特征。以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钦州市1987~ 2010年建成区信息,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钦州市以主城区扩展为主,1987~2010年主城区已经历 缓慢扩张向快速扩张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钦州港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扩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05~ 2008年主城区与钦州港区扩张均呈现缓慢;1987~2010年间,主城区和钦州港区的建成区形态较简单,且 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在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的前提下,该时期内建成区以外部扩张为主内部填充为 辅;钦州港区从1990~2010年面积扩张以外部范围延伸为主;目前钦州市建成区发展处于中速发展向快速 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仍将趋于剧烈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发挥林业主体作用的林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生态承载力内涵出发,以贵州省城市为研究对象,确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建立评价模型,并对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整体水平较低,仅有六盘水市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为低承载,其余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弱承载,生态承载力指数排序由大到小分别是六盘水、安顺市、铜仁市、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目前,贵州省城市发展面临较大的生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使贵州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协调度模型,对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算,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该市建成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由初级协调发展类逐步发展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且始终为环境滞后型.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银川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各子系统脆弱性及其综合脆弱性指数,对银川市脆弱性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造成脆弱性的原因。研究发现:(1)2006-2015年,银川市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脆弱性波动幅度较大,经济脆弱性指数呈整体下降趋势;(2)2006-2015年,银川市城市综合脆弱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表明银川市城市脆弱性已由较低脆弱度向低脆弱度过渡。但从各子系统脆弱性的贡献度来看,经济脆弱性对城市综合脆弱性贡献的比重在逐年降低,生态环境和社会脆弱性均呈上升趋势,表明银川市城市脆弱性由经济主导型向生态环境和社会主导型的脆弱性转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协调二者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由65平方公里增加到近90平方公里。但是,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迅速扩大,土地利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外延迅速扩展而占用大量耕地;其次是城市旧城改造举步维艰,再加上土地低效利用,尤其是大量工业用地低效利用,占据了城市主要地段,造成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三是城市规划区、建成区内不少废沟、呆塘、低洼地以及废弃的河川故道、河滩等没有利用充分。南昌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人均耕地只有0-94亩,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在用地上的矛盾日益加剧。经过深…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发挥林业主体作用的林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选择是评价土地利用绩效的基础,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利用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是学术界的重要任务。已有的一些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忽视空间尺度,针对性、层次性、区域性等不明显,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建成区和市辖区两个空间尺度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