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供给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头等任务。围绕“树立大食物观”的新时代粮食安全发展理念,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一是扩大食物的供给渠道,从来源上进行结构性优化,不仅向耕地要食物,还进一步开发海洋资源,挖掘非常规农业生产空间的生产潜力;二是丰富食物的品种,除了保障传统口粮安全,同时也要提高非口粮类食物供给。本文从深海养殖的发展模式出发,探讨金融支持深海养殖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农发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集中凸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大食物开发的重要性。理解大食物观丰富内涵,应该看到其出发点是国家粮食安全,切入点是发展现代农业,关键点是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立足点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落脚点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深刻理解了大食物观的观念创新,才能充分认识其重大战略意义,坚持“大视野”,明确“大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十四五”以来,随着大食物观、大健康观、大资源观日益深入人心,粮食产业正在由“数量增长”向“食物营养与安全”、由“初简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进提升,支持区域性制冷烘干、储藏保温、鲜切包装等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南近年来正在探索打造“三链同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新阶段。本文在分析辨识我国食物消费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阐释在新发展阶段树立大食物观的现实意义与政策涵义,并初步评估我国食物安全保障现状与今后的挑战,为新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提出实践逻辑与政策取向。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政策涵义在于要促进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深化和拓展,其实践逻辑是必须树立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和大市场观,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核心基础,应对今后我国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的挑战,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必须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抓紧建立完善我国食物安全综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食物观是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和总体食物安全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本文旨在厘清食物系统转型过程和大食物观主要内涵和建立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在分析过去粮食安全、食物观念和相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已进入需要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的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从只关注基于农区耕地的食物生产系统向以农区耕地为主和以国土其他资源以至全球资源为辅的大食物生产系统的战略转变;但要践行这战略转变,目前在许多食物生产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践行大食物观,必须深入探索与大食物观各生产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促进中国食物供给体系的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口粮安全和加快食物消费向更加营养、健康和环保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当牢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粮油产品是广大消费者膳食能量的重要来源,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产品标准是规范粮油产品市场流通秩序的重要依据,大食物观下,加强粮油产品标准化工作,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大食物观与国民营养健康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食物观的理论逻辑,并从大资源观、大消费观、大安全观、大农业观、大科技观、大协作观、大市场观七个方面阐释了其科学内涵。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健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食物观对营养来源、营养结构、营养认知、健康保障、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再次,本文从食物系统发展、食物多样性、食物营养性、食物健康性、“食物—生态—农业”耦合性等方面分析了国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的变化如何影响着大食物观的塑造。最后,本文提出以大食物观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随着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解决吃饭问题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9.
在提出充分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是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梳理中国农业政策从强调粮食安全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调整完善,分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食物供给安全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各界主要将粮食等同于谷物,较少考虑食物多样性,与“大食物观”下统筹考虑食物供给的要求仍有差距;食物生产供给管理存在“重粮轻食”的现象,基于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仍面临挑战;面对持续增加的多样化食物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食物浪费与过量摄入问题,受制于农业资源少、产后损耗高等因素,仅以国内资源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有不小压力。中国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时,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树立大食物观”融入农业强国建设,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树立大食物观下粮食生产与其他多样化食物资源开发相协调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借助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食物生产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我国食物系统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构建新时代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开辟了新的战略路径。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食物系统转型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以目标更加高远、结构更加丰富、来源更加多元、供给更加可持续、保障更加安全为食物系统转型要求,以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健康转型、建立区域特色可持续膳食模式、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提高国际市场利用能力、加强资源回收与利用为食物系统转型路径,需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食物供给、强化政策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营养援助、加强顶层设计六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彰显“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这是我国连续6年发布的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以“三农”为主题的第11个一号文件。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总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十大新亮点,笔者予以点评。  相似文献   

12.
大食物观正开启新一轮食物安全整全治理的理论思考。“供给保障”视角以规模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方式应对食物安全问题,但这会加剧主粮与其他食物对国内资源的争夺,从而强化食物供应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体系治理”视角系统提出了食物体系转型的策略,但需要更明确的政策目标。国际视野和国内趋势表明,食物安全的内核是权利安全。“食物权利”的整全视角,本文认为权利视角下的大食物观阐明了食物安全“中国之治”的核心经验,即筑牢“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根基、彰显“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战略意志、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体系,以此立足国内资源,防范国际风险,担当国家责任。今后,应把保障权利安全作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政策目标,实现国家发展自主性、人民参与能动性与生态保护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趟出一条逐步确立保障食物安全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食物观是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实施的战略定位,是对传统粮食安全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是在确保小麦、稻谷等主粮有效供给的同时,确保其他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大食物观理念提出历程,以及对大食物观内涵的理解和意义的认识,提出了如何拓展大食物资源渠道,分析当前践行大食物观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如何全方位践行大食物观路径,以尽快构筑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更好地端稳手中饭碗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树立大食物观理念指引,是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落实和优化。大食物观理念下的耕地保护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纳入同一体系,实现全过程管控耕地数量、全链条平衡耕地质量和全要素保护耕地生态,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共二十大报告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大食物观”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我国粮食行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航程。本文基于上述两个纲领性文献进一步阐述:我国粮食行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做到“九坚持”,坚持党对粮食安全坚强领导的根本保障;坚持端稳中国饭碗;坚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战略道路;坚持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硬措施;坚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强和完善粮食储备“压舱石”;坚持健全和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坚持农业粮食结构性改革,落实“大食物观”;坚持农业粮食扩大对外开放。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我国粮食行业必须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开创“大国粮安”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宏伟愿景。  相似文献   

16.
三农密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在即,主题仍是‘三农’。”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向本刊记者透露,至此,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7年直揩‘三农”。“三农”问题为何牵涉如此的关切?发展“三农”,其密匙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就这些事关重大的问题,这位曾多次参加党和国家涉农政策咨询和参与“一号文件’’起草的农业经济权威专家,日前向本刊记者作了系统解读。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之友》2010,(3):8-9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5年12月5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捉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至今年,中央在新世纪已连续出台了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鉴于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供大家回顾和参考,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发布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定格“三农”,这是自2004年以来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重要发展战略给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不断创新管理,全力维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持续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不断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乡村振兴中加快实现农业强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