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     
<正>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万元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达到1.24万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0.6个百分点,连续7年跑赢城镇居民。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2亿人据2017年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2019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为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3.
1989年,江苏省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下降,1990年在上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1991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农民名义收入再度下降。农民收入下降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而且对农村经济、农村市场、农村消费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农民收入下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21,(1):67-68
2020年注定是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国际贸易环境突变,给各行各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受到冲击较大,就业机会减少,城市生活成本高企,部分农民工因此选择返回乡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13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经》2021,(6):5-5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21元,提前1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地各部门着力稳就业、促创业、兴产业,农民收入逐季好转,全年实际增长3.8%,收入达到17131元,较2015年增加5709元。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2020年达到12588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87%,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8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成为当前全省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据抽样调查,1998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这一增长速度较1997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较1996年回落了7.3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停滞,则表明农民收入增加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近几年,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之所以出现阶段性递减趋向,主要原因不是短期政策因素,也不…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 ,自 1997年以来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 1997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 4 6 % ,比上年下降了 4 4个百分点 ;1998年 ,增长速度回落到 4 3% ;1999年 ,进一步回落到 3 8% ;2 0 0 0年上半年 ,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 1 8%。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 ,明显抑制了农村消费增长 ,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加入WTO后 ,农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国际市场 ,要靠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来促进农民增收显然已不可能。因此 ,笔者认为 ,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说     
正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50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与GDP增速保持一致,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其中,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达到1.75亿人,同比增长0.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02元,同比增长6.7%。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农民收入增长的趋势看,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三年下降,是改革以来少有的现象。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为4.6%,比上年骤减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继续回落,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4.3%,是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3.8%,增速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呈现连年下降的态势。在全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减收的省份增  相似文献   

10.
国内信息     
我国农民税费负担显著下降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税费负担人均为78.7元,比上年减少12.5元,减幅为13.7%,对2002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0.5个百分点。税费负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这是“九五”以来农民税费负担占收入比重最低和税费减幅最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方法]文章运用恩格尔模型和考虑"零消费"问题的近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AIDS)的两阶段模型,对全国8个省份的农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首先,肉类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农村居民肉类需求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其次,肉类食品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差异,其中,禽肉收入弹性最大,牛羊肉收入弹性最小。再次,不考虑"零消费"问题时,牛羊肉的需求弹性被高估0.12~0.29,猪肉的需求弹性被高估0~0.02。最后,到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时,目前低于收入标准的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肉和牛羊肉消费量将分别增加3.42kg、1.86kg和0.57kg,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促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进而扩大人均肉类消费量、优化肉类消费结构;农村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肉类消费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缩小河北省的农村居民贫富差距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民家庭根据自身状况对各指标重要性的打分值(分值范围为1~10),并根据权重值和打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此来分析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因素。[结果]在指标体系中,非农收入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家庭状况,农业收入最低。在家庭状况中,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的权重值最高,农业种植技术掌握状况的权重值最低;在农业收入中,土地附加值的权重值最大,作为家庭支出的一项土地投入状况权重值最小;在非农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权重值最大,最小的是家庭成员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较大的前5个因素依次是: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经营性收入、土地承包收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和家庭劳动力数量。[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于警戒线以下。非农务工收入是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对不同农户间贫富差距的影响作用不同,贫富差距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重庆贫困地区5个区县619户农户实地调查资料,着重从农产品商品率和现金收入的变化,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对贫困地区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经过计算和分析认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中,贡献率最大的是外出打工等工资性收入,农业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不到1/3。且农业纯收入增量中,由于商品率提高带来的现金收入增量也不到一半。因此可以说,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作用有限。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成为新经济发展下的新型产业,研究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以创意农业发展为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利用自适应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趋势进行灰色预测。[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权重值最高为0110,表明在创意农业资源利用评价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为重要。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分最高为0429分,该结果说明创意农业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综合得分为3927分,处于较高利用水平,但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方向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形式为主,设施农业发展仍处于弱势。[结论]整体上看,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处于较高水平,但发展不均衡。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看,江苏省创意农业将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的形式优先发展。因此,在保证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以保证江苏省创意农业全面、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表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分别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空间和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研究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均沿着其最初类型稳步演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2)地区间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受到所邻地区的影响,其在空间上的趋同过程不独立。(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较发达的川南地区发生向下转移,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川西地区则发生向上转移,四川省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将进一步缩小。(4)地区类型转移受周围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农民消费水平的空间趋同变化明显于收入水平的空间趋同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19—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动摇。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观察2003—2018年河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收集基本数据,确定城镇化水平、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四个影响因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Eviews8.0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根据拟合后的计量模型,得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指标都成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指标不变时,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每增加1元、城镇化水平每提升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分别增加0.88元和129.11元。本文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并结合实际为河北省农民增收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进行识别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评价,以期为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和熵权法对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两种方法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综合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在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中,休闲农业产值对济宁市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度最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其他驱动因子的影响最大,综合来看,基础设施投资额、文化产业支出比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休闲农业产值、环保资金投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天然气普及率、乡镇卫生院个数共9个因子为济宁市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因子。结论 从结果因素来看,贫困发生率、乡村就业人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易受到其他因子影响,充分掌握重要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巩固济宁市乡村振兴结果因素效益的关键;正确协调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驱动因子,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是促进济宁市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因素是济宁市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补齐济宁市农村民生短板是其乡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general pattern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which increases in per capita income are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in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 rise in the importance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sources. Following the approach to examining Engel’s Law, we use data from 15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 merged dataset to test whether such a pattern emerges. The analysis show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 share of income earned from rural non‐agricultural wage employment a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incom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by developing an econometric model and applying it to the case of Senegal. Country level data is used covering the years 1961-1996. Policy implications of reducing rural-urban migration using agricultural output elasticities are developed.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rural-urban migration is a positive function of the ratio of urban per capita income to rural per capita income. Moreover, the results support a policy aimed at reducing rural-urban migration flows through increases in per capita earnings derived from increase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6 853万人。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对比政策实施前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对于揭示精准扶贫政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的山西省为对象,基于2010—2017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后的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不同贫困程度县(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结果]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主要为:贫困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幅度约为非贫困县的3倍,而其中国家级贫困县的收入差距缩小幅度约为省级贫困县的2倍;共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对比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得到的精准扶贫政策效果,揭示出如果忽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时间的变化,则会高估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约1.5~4倍,再次证明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引入控制变量探讨政策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发现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占比、人均农业产值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均土地状况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效果,且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