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允许农民在其自留地或者承包的耕地上建房.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据此,在承包耕地上建房显然为法律所明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2.
论农户承包土地流动的条件和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必然要向比较效益高的方向流动,流动是土地的常态。这是土地内在的经济规律决定的。但是我国有许多人认为,土地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保障,流动的条件还不成熟,其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民人均耕地仅1.4亩,根本没有流转的条件,只有生存的可能。二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非农产业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存在。不可否认,现在承包土地的确是农民生存就业的基本保障。但是笔者认为,承包土地并非要等到大部分农民都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人均耕地较多以后才允许…  相似文献   

3.
土地复垦作为统筹生产建设活动和土地资源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保护和补充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1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了《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明晰和强化了政府和土地复垦义务人的义务和责任,提出了监管要求,明确了资金来源。国土资源部也及时发布了贯彻实施的通知,对《条例》开展了系列培训和宣传。但从实际工作来看,土地复垦义务和责任仍未能全面落实,监督  相似文献   

4.
俗语讲,世间没有舌头不碰牙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村土地依法承包给农民,形成了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承包农户同发包方、其它承包方、乡村组织难以避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各级农业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各级农业部门与农民最接近,感情联系最紧密。农民,尽管他们还不富裕,甚至有的还比较贫穷,但他们朴实、勤劳、勇敢;他们大多数没有多少资产,使用的生产工具也比较简陋,平均每户承包的耕地只有半公顷且分成…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调查与思考四川省资阳市委政策研究室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时,四川省资阳市把耕地按人平均无偿承包给农户,农民除向国家交公粮农税和集体提留外,不向集体缴纳土地承包使用费。这种按人平均无偿分配土地的办法,对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改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中共即墨市委副书记李学海中央在1993年明确提出了原定承包耕地15年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允许土地有偿流转。这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具有...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它是农村经济的源泉和大动脉,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靠土地,尤其是耕地来支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极大关注和惠农政策的充分体现。农村集体土地有序有效流转对解放生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强化耕地的依法保护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存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可能,造成耕地流失渐具一种自发趋势.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从制度上激发农民的参与性,通过耕地保护基金制度,从经济利益上激励农民;同时,要协调好耕地流转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对耕地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9.
土地问题历来是社会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基本问题 ,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和重要内容。现实中 ,大量圈占土地 ,乱占滥用耕地 ,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成为当前经济运行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加强土地管理并把严格保护耕地放在第一位 ,对国家粮食安全、亿万农民生计、农村乃至全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 ,具有基础作用、保障作用、稳定和支持作用。近年来严格管理土地 ,参与宏观调控收到了一举多得的功效 ,进一步严格管理土地和保护耕地的目标 ,主要靠严格土地执法 ,加强规划管理 ,保障农民利益 ,促进节约用地 ,健全责任制度等政策和手段来达到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论耕地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耕地是一种宝贵以物权法规定农地使用权为用益物权,农民依法获取并登记开垦耕地的权利和保护耕地的义务。在耕地有偿使用下,增加耕地资金投入,提高耕地再生产能力。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诉权,追究中耕地、破坏耕地、污染耕地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在法律强制力的保护下实现农村耕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避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陷入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宅基地改革之所以争议很大,不外乎有人担心农民把宅基地卖掉,会失去安身立命之本,或者大量城市资本到农村抢购囤积宅基地甚至乱占耕地。其实,只要把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国家其实已经提出了宅基地改革的负面清单,那就是严守三条底线,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其实还可以制定更多的底线防控风险:第一,进城农民要完善社保。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每年获得流转收益,另外也让那些不需要宅基地的农民获得宅基地转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要充分使用和发挥好中央决定中赋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各项权能,核心的问题是要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评估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策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际上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此外,发展城市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民和农村为代价的传统计划经济思路仍未扭转,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对耕地价值的认识不足,耕地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是: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征地"制度改革为"购地"和"征购"制度;重建耕地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把耕地的社会、生态价值和对后代的价值纳入农业效益;逐步全面实行农业补贴.研究结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产权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是中国耕地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就必须首先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了解农民对这一工作的认识程度。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对流转土地,主要有几方面的担心:一怕收入降低。在吉林省四平市,由于农民自己种地效益较好,对于流转土地积极性不太高。一是收成好。四平市自然条件好,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虽然农田基本设施缺乏,但基本也能达到十年九收,即便个别年景减产,幅度也不大,产量基本稳定。二是农户拥有的耕地较多,全市户均承包耕地在1.5公顷左右。年产玉米3万—4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易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国内外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时间上的比较以及定量的分析,很少对指标因素和时间进行横纵向比较。[方法]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2004~2013年耕地面积,从全市人口、经济、政策投资及科技与城建等4个大类出发,选取18个指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和规律。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模型。[结果]研究表明:近10年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呈减少-增多-减少趋势,而GDP、居民储蓄存款、市区总人口及财政支出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鉴于此,该研究为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当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已基本结束,但是,完成土地延包发证工作,并不能三十年一劳永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的许多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和处理。当前,我们必须认真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土地承包权与义务的关系。土地延包发证后,农民有了“三权”,即: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村组集体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不打乱重新发包,不缩短土地承包期,不强行收回承包地;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就不能强迫农民种这种那,催种催收,让农民自主经营;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矛盾严重限制着基本农田的划定以及有效保护,因此采用多规合一的思路对基本农田进行划定十分必要。[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柘城县为例,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建立基本农田评估体系,对柘城县耕地进行分区。[结果]将柘城县耕地按照多规合一的指导思想划定最优划定层、允许调入层、缩减退出层,符合各个规划对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求;在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基本农田划定指标的前提之下,位于允许调入层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划定的备选区,实现了基本农田的弹性划定;位于缩减退出层的耕地,选择区位条件、空间形态条件较优,结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结论]基于多规合一的思路下划定基本农田,有利于缓和多规下的矛盾,有利于基本农田的保护。通过划定基本农田的备选区,对基本农田保护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非常少;人均耕地1.38亩耕地;仅为世界水平的40%;人均耕地面积世界排名第130位左右;而且耕地面积已经持续10多年下降;逼近18亿亩的红线。在未来几年内;土地问题将是我国农村的焦点问题;如何协调农民与当地政府的土地权益;做到土地增值让农民分享;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农村能否平稳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确实要占用一部分农村土地;但关键是如何规范化、如何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民权利。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就必须给农民足够的补偿.土地增值让农民分享;以此保障农民的生存就业与发展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另外;土地使用成本增加;也可以减少盲目占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不只是给农民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耕地这种强烈的外部性客观上要求耕地保护不仅仅是农民的责任,更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本文在深入分析耕地保护外部性表现的基础上,根据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要求,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既然是改革就肯定要突破现存的制度,如果不突破就不叫改革.一切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最终都来自基层的试点对于永清未来的发展,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要节约土地,不要浪费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其次,要保护耕地.再其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因为现在中央对农民利益非常重视,一旦中央政府发现地方政府在发展中侵害了农民利益是要"点刹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