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制度转型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主要以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框架,重点探讨了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渠道和手段对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影响,推导出带有共性的行为特征,并在分析影响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筹资的体制和政策问题的基础上,就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讨论比较多.而很少对农民这个需求主体的需求进行研究。只有很好满足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效的供给。作者对需求总量暂不做深入研究,而是假定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的。作者探讨和显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特征,从而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的16个"一号文件"为主要政策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近三十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际效果,从县乡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政策演变过程、政策实施效果等三个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政策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县乡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位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渐扩大,供给规模日益增长,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产生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既有迫切性,又有现实性。我们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当前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实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农村电网改进、公路建设、广播电视转播等方面的投入,但农民急需的基础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农村贫困群体救助、农民就业再教育、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等至今是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盲点”。根据现有国情,我们要优先解决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把公共财政覆盖到农村和农民。这是公共财政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2  
从运行特征上看,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仍然没有突破人民公社时期指令性强制供给的弊端,相对于农民需求的变化,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积极进行创新体制的研究。本文结合公共财政学的有关理论,在对农村公共产品尝试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公共需求,供农民共同消费的物品,包括物质产品、公共服务和精神产品。界定公共产品,依据三个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保护、农村道路交通、人畜疾控预防、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政府是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主体,但不是唯一。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农民市场意识强、经济较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这不仅能使公共财政面向“三农”的公益性投入负担减轻,而且能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政府与社会优势互补,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浙江这一东部发达省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包括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丰富多种筹资渠道、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等等.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的,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究其根本,"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发展使得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缺失和在乡村经常性不到场,市场机制在其运行范围内不能实现城乡资源有效对等配置.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供给来说.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理性"的私人部门投资会无利可图,终究不会去生产公共产品,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这就需要政府介入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政府介入的过程就是公共财政运行的过程.公共财政就会发挥其职能.  相似文献   

10.
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以公共财政手段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城乡统筹的现实选择。湖北省委、省政府为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解决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从2003年6月起在全省选择七个县(市、区)进行试点,2006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在1068个乡镇建立起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体、以满足农民需要为目的的"以钱养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的地勘单位自开展地质大调查以来 ,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地面沉降防治、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公益性地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社会效益 ,并得出了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对传统渔业而言,现代渔业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是政府对社会生活按照统治阶级的意愿所作出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过程。那么,如何理解现代渔业公共政策呢?笔者在分析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背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的基础,指出现代渔业公共政策是指我国政府依据转型期发展现代渔业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本质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进而回答了当前我国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应该关注什么等问题,以期为研究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的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益林供给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芳  刘勇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4):370-373
实行“分类经营”以来,将商品林纳入市场进行经营管理基本上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但对公益林的经营目前尚无一定论。本文指出公益林所生产的环境产品具有公共物品性,并从市场的局限性、产权理论、需求理论等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应由政府担任公益林的主要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14.
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进行经济学分析,需要满足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或假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质调查工作成果(产品)属性与生产、使用、管理问题,以及国家地质行业的产业政策等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投资,使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产品)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公共产品生产与管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种政策产出机制在各民主制国家都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在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的今天,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一系列影响,也使得该机制的不足得以暴露,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共物品特征视角的自然保护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应用公共物品特征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公共物品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保护区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最后从理论上解决外部性的途径出发,针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外部性特点,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区制定政策的建议:(1)明晰产权;(2)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3)解决保护区资金供给不足;(4)共享保护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目的:通过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建立公众参与制度的必要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论:在完善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的内涵,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将规划公众参与对象群众化、分层次多形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而提供满足农村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则是具有中国特色公共财政的一项基本任务。基于中国财政资金投入的有限性,本文借鉴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中财政供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分析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公共财政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先序选择。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某林场,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土地期望值3个指标分析杉木人工用材林经营情况,并对内部收益率、轮伐期2个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主要结论有:税费减免政策可以显著提高项目内部收益率,税费减免和造林补贴政策对轮伐期无影响,造林补贴政策对土地期望值影响显著。对于人工商品用材林给予适当的公共财政扶持,对于促进人工商品用材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倩  居占杰 《南方农村》2010,26(5):57-61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形成巨大反差。农村公共产品不但数量少、品种单一、供需结构严重失衡,而且供给机制很不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导致农村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工农、城乡关系也由过去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新型关系。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要完善财政支农的政策体系,规范财政支农行为;二是要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三是要推进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