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济先于权利",没有救济,权利就形同虚设。针对层出不穷的土地违法案件,国家的调控政策失灵,行政管理手段捉襟见肘,而土地公益诉讼制度的引入,能有效遏制土地行政违法事件,强化对行政机关的社会监督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安全战略目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构建土地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必要性,应尝试建立土地公益诉讼主体制度、构建独立的诉讼审判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以及诉讼费用的承担和奖励制度,推进土地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吴小芳 《农家之友》2009,(20):103-104
行政公益诉讼指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造成侵害或侵害危险时,法律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为公共利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虽然我国目前行政公益诉讼未被立法者所承认,但通过知悉西方法治国家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和探讨我国法律制度,可知,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必要性、重要性,也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联合发文,在土地执法查处、公益诉讼特别是民事公益诉讼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2020年12月,自然资源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选择在4省的8个市(地)、县(市、区)开展为期1年的试点工作,着力在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行政非诉执行监督等方面加强土地执法查处领域的协作配合,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对试点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五、再建计划下的国有林(一)林野厅的组织构成林野厅是日本全国林业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它在行政序列上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委,而是隶属于农林水产省。林野厅以森林保护、造林等手段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和促进林业、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为目的,其具体业务包括经营管理国有林和对民有林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经营、培育和保护森林为主要对象的林业,不再被视为一个狭窄封闭的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的产业,而被当作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益事业.公益林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按公益事业建设管理,由各级财政投资和组织社会力量建设.其实质就是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手段,按追求最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管理林业.  相似文献   

6.
新《环境保护法》内含许多制度、理念的创新,承载着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厚望。然而,新环保法的法律地位不凸显,涉及环保的法律呈分散、扁平状,难以通过修改全部单行法来承接新环保法的使命。新环保法所构建的公益诉讼制度中,诉讼主体要件不明晰,诉讼范围未包括行政机关的不作为。鉴于此,建议制定司法解释,以对环保法进行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整体呈现适用频率不高、救济领域狭小、起诉主体较为单一等问题。这既无法较好地实现民事公益诉讼保护不特定社会公众共同利益的立法初衷,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我国《民事诉讼法》将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作了四项具体规定,尽管条文中运用了一个"等"字看似对救济客体的类别尚留有扩大的余地,但司法实务中对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的认定仍较为狭窄,这不仅使得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目的无法得到很好贯彻,还会导致诉讼过于片面化,许多应当被保护的公共利益不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实践中可以通过体系解释正面列举公共利益的种类,反向排除不应属于公益诉讼的案件类型,同时遵守比例原则,使得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救济客体得到科学有效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31日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公益诉讼打开了一扇门。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9.
新环保法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完善。随着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终审判决的宣布,其作为一个新兴法律制度,目前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中仅有原则性规定,现有司法解释也未对执行做出具体的规定,使该案胜诉后呈现出若干实务问题。文章力图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不同阶段所发生的诉讼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出在诉讼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在目前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原则性的制度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的拟定具体实施规则,以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施难问题,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指出当前违法用地问题突出,分析土地制度还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法理推断法、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1)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监管、保护的模式不利于实现国家土地资源安全;(2)健全社会公益监督机制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的监管、保护力度及其效果。研究结论:构建行政与公益诉讼特殊司法救济双轨并行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林业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业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在于两个方面:1.林业自身特点对市场化改革的制约;2.林业体制与制度缺陷对市场改革的制约。采取的对策在于将林业分为三大部分:(1)以用材林和森林旅游为主的商品林业;(2)以防护林、保护区为主的公益林业;(3)以社会林业为主的边缘林业。对于商品林业,以发展工业人工林和森林旅游业为主,全面进入市场;对公益林业,则应强化政府干预,直接进行管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发展,暂不进入市场,对于边缘林业,则以政策扶持为主,以发展农村经济满足当地需要,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为主要目的。针对林业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对策以促进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经营、培育和保护森林为主要对象的林业,不再被视为一个狭窄封闭的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的产业,而被当作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益事业。公益林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按公益事业建设管理,由各级财政投资和组织社会力量建设。其实质就是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手段,按追求最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管理林业。对于一些公益林的使用来说,即使是被所有人同时同量地消费,但消费者所处的地点和距离这些公益林的远近可能对其效用和收益具有较大的影响。比如,…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制度是在公共利益被蔑视、弱者权利被侵害的社会环境中要求被建立的一种新型诉讼制度.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使得众多满怀公益心的热心之士不是求诉无门就是屡诉屡败。为此,我国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构建多元社会治理机制、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以及政府转变职能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非政府组织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具体包括咨政功能、化解内部阻力功能、承接政府下放权力的功能以及监督功能。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功能,需要尽快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制度、拓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形式和扩大参与渠道以及积极支持和培育非政府组织发展,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第九条规定的绿色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典分则中有若干具体规则予以体现,具体包括物权的设立与行使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同的履行应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应承担侵权责任等。绿色原则并非仅具有价值宣示功能,亦有价值判断的作用。除环境侵权责任规则外,体现绿色原则的其他规则大多属于不完全规范,法律并未规定相应的法律效果;解释上,对绿色原则及其具体规则的违反,虽然并不一定产生对特定相对人的民事责任,但是对绿色原则及其具体规则的违反并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可以通过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首先述评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其次,论述了林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具体包括森林生态状况、林业产业状况、林业制度、林业科技、林业人才素质、林业市场完善程度和社会贡献,并且提出了一些指标作为划分的标准;最后,根据上述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和划分依据,将林业现代化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具体包括萌芽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7.
湿地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表现为对立.造成开发的不可持续.湿地开发中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法制缺失,如法制体系不完善、具体保护制度欠缺、监督与惩治规范疲软等.湿地保护与开发法制建设的重点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地方性法制体系、明确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完善管理协调机制、严格定位开发的路径与措施等.应建立拘束性、授权性、给付性规范类别齐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位阶完整,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开发限制、责任追究、环境公益诉讼等内容饱满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资源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整体看,诉讼案件呈现数量大、类型多、败诉率高等特点。当前,资源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存在监督线索发现难,监督实效有待增强;证据灭失、鉴定缺位现象突出;被监督对象对于公益诉讼有抵触情绪等的问题。建议:(1)积极探索建立自然资源公益诉讼"大数据", 建立司法打击、资源保护、预防监督的配套保护机制;(2)加强沟通协作,构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长效机制;(3)探索建立诉前圆桌会议,完善自然资源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联动机制;(4)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力度,构建公益诉讼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林业的意识、内容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林业就是林业现代化,应具有公众与政府认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林业生态环境意识的知识体系,资源经营和管理目标明确并有法规、政策、标准等制度保障,由现代实用科技构建的林业资源优化配置运营的共同体。现代林业的主调是保障生态安全与社会公益;核心是掌握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产出;建立科学实用的各项制度是现代林业运行的保障与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林业发展战略系指林业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林产业政策是政府(包括职能管理部门)以林产业(企业)为直接对象的行政干预和以“经济进步”为目标所采取的政策的总称。林产业政策应该体现林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林产业的研究就是通过对一国(或省、地区)的林产业(林业部门)内的结构即产业组织的干预来达到一个时期的目标(经济性的、非经济性的)的政策。通常所说的林业是广义的,即包括作为产业(商品性)的那部分林业和作为事业(社会公益性)的那部分林业。一般规划林业的发展,是把大力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作为发展林业的主要指标,其实覆盖率是一个伸缩性很大的模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