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青天河风景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由于客源市场狭小、景区管理体制不完善、景区开发不合理、人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和景区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景区快速发展。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应从开拓市场、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合理开发景区、积极引进人才、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解决问题,实现景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紧密关系,二者在旅游开发中应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管理与政策滞后等原因,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许多景区存在一些与其外围农村社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旅游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一是整合策略,包括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与农村社区产业的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二是创新策略,包括价值观念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三是发挥政府在协调中的主导职能.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14,(8):36-37
景点推荐 观潮胜地公园.海宁有丁桥大缺口(碰头潮)、盐官观潮景区(一线潮)、老盐仓(回头潮)三大观潮胜地,而最壮观、最安全的观潮地段位于海宁盐官观潮胜地公园一带.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天下奇观的“一线潮”,同时还可以在公园内游览捍海长城“鱼鳞石塘”、明代占鳌塔等.景区历年来无一例观潮安全事故发生,算得上是钱塘江边最安全的观潮区域.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采伐作业是两种不同性质单位的两种不同的职能。因此,应该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按照《决定》对林业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的要求,对森工企业实行“以局定居、以沟系管护和轮伐(抚育代)”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管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规划理念、功能区划、景区布局、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公园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采伐作业是两种不同性质单位的两种不同的职能。因此,应该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按照《决定》对林业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的要求,对森工企业实行“以局定居、以沟系管护和轮伐(抚育代)”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管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7.
农垦国有农用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农垦国有农用地权责边界不清晰、权能体系不完善,农垦国有农用地所有权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宁夏农垦国有农用地所有权管理现实困境的主要原因。创新宁夏农垦国有农用地所有权管理履职模式,应立足于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丰富产权权能体系,明确农垦国有农用地所有权代理履行主体及职责,合理界定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权能边界,进一步完善农垦国有农用地承包租赁权权责;区分“公管公营”“职工承包租赁”“非职工租赁经营”“承包租赁权流转”情形丰富所有权实现形式;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明确农用地出让方式和出让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国有农用地“公管公营”和“两田制”经营管理等路径,构建宁夏农垦国有用地所有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保护壮大集体经济吉林省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大”管理加分配的管理模式被打破,如何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成为全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十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双层经营管理体制,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序的保护开发地质遗迹,将开放式管理模式引入地质公园管理。文章阐述了地质公园开放式景区的含义、原则和意义,并以广西罗城国家地质公园剑江园区为例,从公园的规划与管理、地质遗迹的保护、科普解说系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服务设施、安全性、管理经费等6个方面探讨了建设地质公园开放式景区过程中的主要预见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对改革的总体要求,国有林场应遵循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使之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破除产品经济的管理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使林场由产品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关键是要以经营组织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为突破口,并配套深化国有林场的人事、劳动、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对国有林场实行股份制改造。国有林场长期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特殊形式。这是特…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投资管理的具体工作实践,对南水北调工程投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体系构建、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投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以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对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是成功的,其成果对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其他大型水利工程投资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矿业开发是地勘单位面向市场发展的优势产业。文章提出地勘单位矿业开发应坚持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做到在开发中创新 ,靠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茶叶企业内。茶叶行业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正处于发展环节,因为传统茶叶加工方式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特征,因此要想达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还有着诸多的难度。本文以智能化管理方式为主,重点论述了在茶叶企业信息化管理期间对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重庆云阳小农水存在的无人管护、运作效率低下导致工程性缺水等问题,探寻管护模式、工程规模与管护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对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与管护机制创新试点重庆云阳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运用DEA分析方法和问卷方法探究了堰塘工程规模和运行效率与管护的关系。[结果]私有化管护模式要比集体管护效率高,并且规模较大的工程易私有化,分析结果符合实地调研结果。同时指出试点所做的举措与背后的原因,并给出适当的改革建议。[结论]提出改革需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放开堰塘的经营权与收益权,对于小规模集体管护的堰塘及规模大的个人或联户无能力经营的堰塘,由用水者协会管理。该文对重庆乃至处于西南山丘区的小农水管护模式的改革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区域的小农水体制机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围绕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管护机制创新,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分析当前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能力面临的新形势,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何加强工程管理单位能力建设,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提出创新管护模式、拓宽经费渠道、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PEST分析模型,系统分析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层面的新变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是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治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保护区战略地位、区地协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优化、资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结构、管理机制、资源权属不捋顺、规划执行不到位、管理较为粗放、专业水平不高等;面临的挑战包括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可能带来重大改变。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保护区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保护区科学规划、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和生态经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和数字化保护区升级建设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进而结合中地集团的实际,论证了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理念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产权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作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农业水价机制创新的一种模式,研究其模式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已有文献,在与水利部门、村干部和农户访谈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的内涵,总结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政策试点工作的进展和初步成效,重点分析"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基于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地下水超采区"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地勘项目管理创新与地勘队伍体制改革是地勘行业新体制、新机制框架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地勘项目管理创新的滞后是地勘队伍体制改革徘徊的深层次原因.科学界定、有效规范政府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能与行为;充分确立项目投资、项目咨询、项目作业等企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符合行业规律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成果分配、技术监督机制,是地勘项目管理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分析制约林草科技实效性的五大因素,包括研究对象、资金投入、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硬件条件因素;提出了把握林草科技四大原则即需求导向原则、持续推进原则、注重协同原则和人才为重原则;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即优化林草科技管理体制、构建以激励为导向的林草科研评价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推广体系;加强支撑条件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科研管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