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探索与农业保护袁克忠本文试想从探索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入手,并根据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论述农业保护问题,为农业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现实中农业保护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一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问题,还是个有待深化认识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业资源概述农业资源有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之分。农业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四个方面。我国除了生物资源较丰富外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条件均较差 ,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 ,水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均也加剧了供求矛盾 ,限制了许多地区光、热和土地资源生产效力的发挥。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是有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主要包括人口和劳动力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城市工业、运输、邮电等发展状况 ,农业资金条件 ,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3.
刘树宝  孙玉霞 《农业经济》1996,(6):19-21,23
所谓霜期农业,就是在霜季,通过采用保护措施,人工调节温度、湿度和养分,为动植物创造适合生长环境条件的生产方式。它包括温室、塑料大棚及小拱棚三种形式。其特点是:可人工调节小气候,培育技术水平高和单位面积投资多、收益大。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营口霜期农业逐渐地发展起来。如何使霜期农业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以保障市场供给,繁荣农村经济,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蔬菜及瓜果栽培这一霜期农业主体的发展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几个方面进行粗浅地  相似文献   

4.
从农户生产动机行为的研究文献来看,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被划分为"理性动机"型、"消费(生存)"型、"半无产化"型等几种类型。本文通过广东样本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分析,发现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并不是用"某种类型"就能概括的,而只能由农户所面对的农业生产力状况来决定。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因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并随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愈成熟,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就愈强,农户就愈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产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生产,其成果体现为粮食、蔬菜、汽车、飞机等物质产品;一种是精神生产,其成果体现为思想理论、学术著作、文艺作品。显然,生产力也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生产力.一种是精神生产力。两种生产力都需要解放。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风险投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对先进的、成熟的、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技术经济活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生产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  相似文献   

7.
持续农业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而现有的一些关于持续农业定义的论述,存在过于宽泛的缺陷,几乎是包罗万象的。以笔者之见,对持续农业定义的内涵,应突出农业生产自身的二个特点:一是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持续性是建立在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上的;二是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有机体,而从生态学观点看,动植物生长发育和外界环境条件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外界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在干旱条件下形成旱地农业,有灌溉的条件下形成灌溉农业等。因此,保护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就…  相似文献   

8.
《小企业会计制度》在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企业大部分是小企业,如何执行新会计制度下的农业成本核算尤为重要,因为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是通过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取得产品的,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类,种植业又包括农业和林业,养殖业包括畜牧业和渔业。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9.
建设现代农业,不仅涉及生产力,而且涉及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匹配,整个农业的生产力才会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江苏人显然深谙此中道理,这几年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的生产经营机制,使江苏农业展现了勃勃生机.江苏的农村改革在许多领域里有自己的创新,笔者侧重就近几年来江苏农业经营出现公司化、园区化、合作化"三大新趋势"作一粗浅剖析.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大部分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区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商贸文化,支撑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领先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持续处于中国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自然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生物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的结合。进入或作用于农业生产的既有"自在自然"物,也有"人化自然"物。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综合的,并带有强烈的地区性。环境作用和人的应对互动的结果,首先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生计方式。农业劳动一定的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有的自然力可以"无偿"获得,有的自然力可以成为特别高的自然生产率的基础,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途径。但自然生产率是不稳定的,单纯建立在优越自然条件基础上的自然生产率缺乏推动社会进步的稳固基础。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和社会生产率应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业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农业经济的特殊性,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农民按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农产品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实行统购包销。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农业走向市场,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计划农业相比较,市场农业的本质特征是:农民按照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生产,市场决定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勿庸置疑。市场农业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带有自由市场经济的趋向。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农业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是基本生活资料产品,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市场调节是一  相似文献   

13.
于中涛  张燕之 《农业经济》2007,23(12):27-28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人只有借助于自然力才能驾驭自然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以往对生产力的这种误读。所以,正确解读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国有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领域占据较大规模,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意义深远。目前,国有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国际化运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工商经营较好、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种养业品质资源,外向型经济基础较好,是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排头兵。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有农业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不能及时调整、改进,将对其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信息化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和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通过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把农业信息传递到生产和经营者手中,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农产品营  相似文献   

18.
李虹 《农业经济》1999,(3):38-38
为在2010年实现我国农民收人,农村经济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一新台阶,发展知识型农业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知识型农业实质是将知识信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与生产力的其它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改造和完善生产工具、扩大和扩展劳动对象中,极大地优化和扩张生产力系统的功能,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只有大力发展知识型农业,努力利用农业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生产力发展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越,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1、提高全社会发展知识型农业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在我国是受保护的基础产业 ,由于较大比重的农业人口和低水平的农业生产力 ,农业在我国又属于一个弱质产业。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推进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农业生产结束了短缺的经济时代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一个农产品日益丰富的市场上 ,农产品的竞争力开始成为农业生产者关注的焦点。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口号 ,这意味着我国农业已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关注生态和可持续的更高层次发展。农业国际化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剑富 《农业经济》2006,(12):62-6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永恒话题。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力直接影响到全省国民经济能否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近些年来,江西为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政府工作方向已由单纯的注重农业发展战略调整为强工兴农的发展战略。要实现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