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刺激农业经济的增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关联度并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对变化程度用来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影响陕西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药施用量、农业柴油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甘肃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复种指数、秸秆利用率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青海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人均粮食产量、节水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宁夏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节水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新疆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药施用量、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宁夏(0. 743)、甘肃(0. 716)、青海(0. 674)、新疆(0. 619)、陕西(0. 585),针对青海、新疆和陕西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整体水平。[结论]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重点加强资源减量化和再利用方面的建设,以及平衡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发展,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科技园区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是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业科技园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为研究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政府管理、园区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带动能力及人才资源6个方面共20个指标对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生态环境(0.7314)和社会效益(0.7321)的权重值较大;且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中得分较高的依次包括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0.694)、园区建设与当地规划(0.658)、示范区高产稳产农业比例(0.623),得分较低的为项目平均盈利指数(0.089)和投资项目净现值(0.123)。[结论]综合来看,目前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良好,具有较好地生态环境及社会价值,但在经济价值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今后政府应在大力引进人才,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标准,明确投资目标等方面加强管理,实现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石家庄2000~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从发展评价结果来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下滑阶段(2000~2004年)、快速下滑阶段(2005~2008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09~2015年)。从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情况来看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1)包括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等2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包括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等3类指标,其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结论]石家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并呈现"U"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缩小河北省的农村居民贫富差距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民家庭根据自身状况对各指标重要性的打分值(分值范围为1~10),并根据权重值和打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此来分析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因素。[结果]在指标体系中,非农收入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家庭状况,农业收入最低。在家庭状况中,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的权重值最高,农业种植技术掌握状况的权重值最低;在农业收入中,土地附加值的权重值最大,作为家庭支出的一项土地投入状况权重值最小;在非农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权重值最大,最小的是家庭成员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较大的前5个因素依次是: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经营性收入、土地承包收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和家庭劳动力数量。[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于警戒线以下。非农务工收入是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对不同农户间贫富差距的影响作用不同,贫富差距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叠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既是农地保护的重要承担者,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单元。文章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以期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昌吉州奇台县38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P-S-R模型对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45,农业生态环境处于一般安全的状态。[结论]农业生态环境受翻耕深度、农药使用量、森林覆盖率、化肥使用量等的影响较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据此,该文提出拓宽耕地保护范畴、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节水工程、调控水盐平衡、完善耕地保护补贴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以期为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的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指标权重值和重要值,据此筛选重要指标。[结果]在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层中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权重要远高于生态环境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指标层中,农事体验参与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生态稳定性、田园观赏美感度、民俗文化价值、田园景观奇特度、污染治理状况、交通状况、农事活动娱乐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之和超过8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农事体验参与性和生态环境适宜性的重要性最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值排序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结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和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筛选出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借助对这些重要指标的测度,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各指标虽有侧重,但共同协调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其次对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3类因素10个指标,同时选取2004~2014年上述10个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与粮食总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大;其它影响因素按照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从业人员、农村用电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它们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充分利用农业经济资源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首要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保护耕地资源是基础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西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及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从江西省边远山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潜力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目前其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绩效,以期为江西省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构建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游客和当地农民的评分值(分值范围为1~10分)与权重值加权计算各区域(赣东、赣西、赣南、赣北)的发展潜力指数和绩效指数并分别比较其大小。[结果](1)在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体系中,在系统层中,资源条件的权重值高于经营水平; 经营水平的指标中,游客接待水平的权重值最大,发资源条件的指标中,交通便利程度的权重值最大。(2)在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中,在系统层中,经济效益的权重值最高,其次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权重值最低; 在经济效益的指标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权重值最大; 在社会效益的指标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权重值最大; 在生态效益的指标中,农村环境改善程度的权重值最大。(3)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和发展绩效排序结果一致:赣南>赣西>赣东>赣北。[结论]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条件和旅游经营水平的差异,各区域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其中,赣南山区的发展潜力最大,发展成效最为显著。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方向,突出区域发展特色,激发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研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农业大省湖南省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进而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容的基础上,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4个方向构建了具体的20个评价指标。进而对主成分分析得出的4个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1)主成分1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中载荷较大,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指标;(2)主成分2在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重和养老保险覆盖率等指标中载荷较大,主要是城乡统筹指标;(3)主成分3在地表水达到Ⅲ类标准的比重和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指标中载荷较大,主要是生态环境指标;(4)主成分4在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普通高中在校生等指标中载荷较大,主要是人口城镇化指标。(5)湖南省14个市区新型城镇化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沙市(1.911)、湘潭市(1.567)、常德市(1.537)、郴州市(1.422)、株洲市(1.408)、岳阳市(1.325)、衡阳市(1.312)、益阳市(1.302)、娄底市(1.224)、怀化市(0.988)、邵阳市(0.92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0.926)、永州市(0.890)和张家界市(0.766),说明湖南省各市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不均衡。[结论]为有效促进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的提高及各市区均衡发展,应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规划,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进行合理评价,是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补齐现实短板、破解重大难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二级指标,并选择15个三级指标和46个四级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辽宁省106个村、1175户农户数据,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现阶段,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达到目标值的57%,达成率最高和最低的方面分别是治理有效(84%)和乡风文明(38%)。根据目前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部分基础设施资源错配、村两委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村民自治实践较少等问题,提出应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加强村两委创新和环保培训、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自治实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受人口、制度等因素制约,为避免这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寻找出适合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亟需建立较全面的、准确的关于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河北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量依据。文章在明确影响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前提下,从农村人口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生产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度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科技水平、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控制人口数量、加快劳动力的转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对策措施,以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城乡绿化对改善地区生态气候,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山西省城乡绿化规划带来的生态效益,为今后城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熵值法,在评定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2. 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等5个指标的基础上,综合分析2014—2016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城乡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结果] 2015年山西省城乡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相比2014年和2016年较为明显。在各地级市中,大同市城乡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各项指标评分均较高。大部分地区PM2. 5、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浓度超出了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环境质量令人堪忧。[结论]山西省各地级市在城乡规划中应加大对绿化的投入,选择对空气具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监管等,综合提高城乡绿化的生态效益,促进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梳理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分析二者互为矛盾的原因,找到协调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出路。[方法]文章运用文献总结法、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贵州省生态效益发展进程,找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展矛盾及其产生原因。[结果]重视暂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自然生态日益恶化;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农村资源损耗形势严峻。[结论]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矛盾突出,应加强贵州省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贵州省农村资源利用率;树立正确的农村生态保护理念,为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京津冀问题广受学术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分析京津冀领域现有文献,识别京津冀研究的知识聚类与研究网络,以从整体把握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文章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 Space对京津冀研究的基本特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京津冀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1992—2005年)、缓慢发展(2006—2013年)和迅猛增长(2014—2017年) 3个阶段;研究群体主要来自京冀,学者间的合作交流较少,且缺乏京津冀之外研究者的参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受关注度最高;协同发展、环境治理、产业转移、雄安新区等是近年来的研究前沿领域。[结论]在京津冀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有必要突破"协同发展"的框架,拓展研究范畴,创新研究方法,构建研究网络,从更广泛的视角进行多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